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心价值概述 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所辖登封地区内,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遗产区面积825公顷,缓冲区面积14940公顷,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该组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历史建筑.  相似文献   

2.
第一眼看到摩纳哥王宫,你或许会感到失望:3层高的浅黄色建筑群古朴、低调,不是想象中奢华的王宫,更像是热那亚风格的防御城堡。  相似文献   

3.
汉阳陵帝陵陵园南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同莹异穴的合葬陵园。汉景帝陵园南门遗址由东西两座对称的建筑群及中间的门道组成,因其平面形制从陵园园墙到中央门道有三次向外的凸出,所以称为三出阙。阳陵帝陵陵园南阙门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西汉乃至中国古代帝陵的门阙制度及中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西明长城     
<正>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当属明长城,其总长度为八千八百五十一点八千米。明朝为了防守需要,曾先后在全国设置了九个重镇,其中,山西作为当年防御内蒙各部落侵入的前沿和防守京城的主要屏障,明朝先后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大同镇和山西镇,后又根据需要增设了沿太行山脉布防的真堡镇长城,最终形成了山西境内"一外两内"的长城防守格局。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辽阔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数量可观的汉阙。它们是雅安高颐阙,绵阳平阳府君阙,芦山樊敏阙,忠县丁房阙,夹江杨公阙,德阳上庸长阙,新都王稚子阙,梓潼李业阙、贾公阙、杨公阙和边孝先阙,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赵家坪东无名阙和西无名阙、王家坪无名阙、蒲家湾无名阙。这些都是东汉遗物。其中李业阙兴建于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是现存汉阙中年代前早的,比著名的河南登封太室阙还早八十多年。渠县有汉阙六处,是全国汉阙最多的一个县。1983年2月,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又发现东汉  相似文献   

6.
赵家堡,俗称赵家城,位于福建省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西北麓.是宋朝皇族后裔仿照两宋故都开封和杭州式样修建的一处集防御倭寇和聚族而居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群。  相似文献   

7.
高原明珠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全景。顾授康摄布达拉宫建于七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七世纪初,偏居山南一隅的吐蕃王朝崛起。松赞干布继承贺普位后,以其雄才大略进行了一系列部落兼并战争,逐步统一了西藏地方,建立了强...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古代都城性质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首要的标志就是有城墙。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时期。城的产生纯是一种军事防御需要。恩格斯曾说:“用石墙、城楼、雉堞围绕着石造或砖造房屋的城市,已经成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中心;这是建筑艺术上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是危险增加和防卫需要增加的标志。”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沿岸部落军事概要》(诺沃西比尔斯克,1987年版),是一部依据考古学资料、文献史料、民族学资料和语言学资料撰写的综合性学术专著。《黑龙江沿岸部落军事概要》一书,首次综合论述了黑龙江沿岸古代部落(挹娄、靺鞨、女真等)的军事史。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认真分析,作者对该区的古代兵器做了详细的分类和分期,并对当地古代的进攻兵器、防御兵器、城防设施、战略、战术的演变情况及其同  相似文献   

10.
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均在河南省登封县嵩山脚下,合称“中岳汉三阙”。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阙,是我国古代设置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建筑物。它的作用是表示大门。登临了望;悬挂法令、布告,以示国人;朝臣陛见,思缺补遗。太室阙,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此阙  相似文献   

11.
双杨府君阙,在夹江县城东南10公里甘露乡双碑村。俗称“双碑”:一为杨宗阙;一为杨畅阙。阙高5.07米,宽1.37米,两阙相距1.29米。由阙座、阙身、阙盖、阙檐、阙顶等组成。形制甚古,风蚀严重,阙面龙虎图案及斗拱等,仅能辨其梗概。  相似文献   

12.
张拓摄 《文史月刊》2005,(5):F002-F002
拥有古建筑百余座、五百余间的沈阳故宫占地达6万平方米。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所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清初皇帝举行朝会、颁诏、继位等大典和各种重大国事活动的地方。大政殿汇集了满、汉、蒙、藏的建筑艺术,称作八旗亭的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所。中路为皇太极时期大内宫阙。有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其侧为乾隆时增建的行宫和太庙。西路为乾隆年问所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戏台等。这一建筑群,是我国现存的两座古代帝王宫阙之一,是举世仅存的满族风格宫殿建筑群。  相似文献   

13.
西周时阙为宫廷建筑物的一部分,是悬挂法律条文的地方。汉初,萧何营建未央宫时,只建了北阙和东阙,依据的是厌胜之法,应与汉高祖采取水德之制有关。北阙一直是西汉时期吏民上书、请愿、庭争、请罪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到了东汉,北阙的重要性被南阙取代,究其原因,应与东汉实行火德之制有关。汉武帝时为了厌胜火灾,建造了建章宫。建章宫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是东阙,也就是凤阙。此后,凤阙被赋予了神秘主义色彩。随着"事死如事生"观念的深入,阙被应用于丧葬礼俗中:一是作为墓葬标识性建筑——墓阙,东汉初期被称为"大门",东汉后期发展为"神道";二是出现于墓室画像中,被称为"天门",成为灵魂升仙之所。从西汉中后期到东汉时期,阙的政治意义被弱化,而神秘主义最终占据主流。  相似文献   

14.
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郊成雅公路侧,距雅安市约7公里处的姚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阙为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所建,是一对扶壁式的双阙,两阙相距12米。东阙残损严重,主阙斗拱层以上的阙额、阙檐、阙顶和子阙全部散失,不能恢复原貌。西阙现状基本完整,现人们所称的高颐阙,系指西阙而言。高颐阙由32块紫红色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在长2.55米,宽1.65米,高0.45米的船形基石上堆砌成有扶壁的重檐五脊式的石质建筑。主阙13层,子阙7层,由于阙是建筑在未作基础的地面上,加之地震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阙基下沉、阙体倾斜和开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阙”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古代在宫廷、祠庙、陵墓前布局的一种左右对称的独特建筑物。由于两阙之间有空隙,故名缺,与“阙”相通,其形高大巍然,象征主人的尊严与高贵。“阙”始于商周,兴盛于秦汉,衰落于两宋,有3000多年历史,在甲骨文中有“阙”字。商周的“阙”多为夯土,立于宫廷之前,属于“宫阙”。战国时期多为“城阙”,在《诗经·郑风》中有记载。自东汉开始,墓前出现石阙,称为“墓阙”,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可在墓前建阙。汉阙是指汉代石阙,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6.
汉阙是汉代建筑中封建皇权的象征,关于出阙问题,关于平阳府君阙、边考先阙、成都出土的王君平阙,以及李业阙的真伪问题,历来为学者所关注。文中对这些问题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11,(15):20-25
4月21日,苏丹南部的Wunlit县,莱克丁卡部落的一个女孩站在一个流动的牛棚中。一般照看和保护牲口的任务会落在男人身上。只有少数妇女会驻守牛棚。牲口对于畜牧部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占有更多牲口,苏丹南部地区的部落之问不断爆发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18.
牛录是八旗制度的基层军政组织,努尔哈赤政权的建立、发展,与之息息相关。因此,牛录起源的具体时间,早为中外学术界所关注。由于现存献有阙,诸位学莫衷一是。本另辟蹊径,从努儿哈赤政权基层军政组织的起源人手,重新探讨牛录的起源问题。认为八旗牛录制度的形成,并非是在某一具体的时问点,而是经过了“狩猎之牛录”、“部落之牛录”、“八旗之牛录”三个发展阶段,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9.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果洛藏人居住地区,历史上曾有一个女王部落显赫一时。由此,有人推论在这一地区曾保留了母系社会的残余,因为乃至半个多世纪前,仍有一个部落的女性可以称王,至少可以说明该部落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高。为了探究其端倪,笔者曾几进果洛,接触到一些文字资料,拜访了现仍健在的头人,尤其是与女王部落的传人、赫赫有名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79,(8)
阙,是我国古代建造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两个对称建筑物,两物之间空缺,作为道路,故称之为"阙",古时"缺"和"阙"二字是通用的。阙的建筑形式早在距今二千七百年前的周代就有了,《诗经·郑风》中就有"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的记载。阙的用途主要是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察看敌情,所以也有把阙称为"观"的。宫阙和城阙多置于皇宫门前和交通要道上,统治阶级还常常把封建王朝的法令、布告悬挂在上面,用以昭示国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东海边上立石,以示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