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啸峰  熊晓爽 《神州》2013,(33):22-22
在对石评梅诗歌的研究中,很多人习惯用"悲情"一词作为定论。但当我们将石评梅的诗歌与石评梅所处的时代、社会以及石评梅遭遇和生存状况结合起来,我们却可以发现,石评梅的诗歌散发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石评梅的诗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充满了浓厚的感伤色彩,没有放弃对生命、爱情、光明与理想的热烈的追求。石评梅以诗歌抒发人生,倾述爱情,寻找生命的本质;努力追求把人世的不幸化为对不合理社会的控诉;在强烈的感情状态下,充满了对光明的憧憬和向往。  相似文献   

2.
梅瓶三绝     
The plum vases, one with a white dragon design over the blue ground of Yuan dynasty, one with a design of Xiao He chasing Han Xin in the moonlight in underglaze blue of the late Yuan and early Ming, and the other with pine, bamboo, and plum designs in underglaze red in the Ming dynasty under Hongwu‘s reign, are three important pieces in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y might be rated as the three treasures in the Chinese porcelain world for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3.
悔梁小隐     
无锡市马山镇桃坞村的小墅湾,三面环山,东面是碧波浩淼的太湖,民居多建在山岗上。在紧靠公路的一条山岗上,有一幢三开间平房,其后面则有围墙围起来的一个小小花园,这就是“梅梁小隐”,是南宋隐士许叔微的别墅。  相似文献   

4.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这是高君宇逝世后,石评梅在其墓碑上留下的一句话,言语间充满了真情,充满了无奈。  相似文献   

5.
正不知不觉中,春姑娘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到处都是她的足迹,梅花山也被春姑娘装点得生机勃勃。一进入梅花山,放眼望去,是大片大片花的海洋,各色鲜艳的梅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有"状似游龙"的"龙游梅","绿似翡翠"的"绿萼梅","红妆淡  相似文献   

6.
7.
王鸿儒 《文史天地》2005,(11):42-44
清华校长夫人上街卖米糕,让人不可思议,却是事实。这既让我们知道了当时环境之残酷,更让我们看到了梅贻琦校长为官之清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从中可借鉴者还少了么?  相似文献   

8.
岑沫  江森 《文史春秋》2003,(6):45-49
桂东历史名城梧州市,被誉为广西的“东大门”。在这座东连粤港澳,西接首府南宁,背靠大西南的“优秀旅游城市”,公路交通网络纵横交接,四通八达。其中,有一支守护着辖区207、321国道的公路人队伍,这支队伍忠于职守,维护着贯通辖区境内  相似文献   

9.
祖肖 《文史月刊》2004,(7):F004-F004
~~走访石评梅故居@祖肖  相似文献   

10.
11.
云溪 《铁军》2018,(12):40-41
原文江宁(1)之龙蟠(2),苏州之邓尉(3),杭州之西溪(4),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5)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6)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7)以绳(8)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9)直(10),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11)为业以求钱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全面梳理目前考古出土和传世的元明时期“内府”款梅瓶,着力探索其背后蕴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方面的信息。同时,也对一些有待深入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梅庵是肇庆市的宝贵文物资源,具有多重价值。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文物古建保护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梅庵古建的保护和利用也已经成为肇庆人的共识。基于此,文章在对古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肇庆梅庵古建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肇庆梅庵古建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作者希望对肇庆梅庵古建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使肇庆的人文历史被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肇庆以及梅庵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马雁飞 《神州》2012,(12):106
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梅瓶,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漫长演变过程。然而,尽管梅瓶的装饰、造型、风格、以及颜色等不仅相同,但其基本特征大体一致,并且含有我国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出设计者的艺术思想。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古代梅瓶的设计思想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留恋婺源     
久居喧嚣的都市,最想往的地方,当然是到乡村郊野去享受一下田园风光,去度过一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闲假日。  相似文献   

16.
年过七旬、头发斑白的古稀老人马之俊, 十年来四处奔波,踏雪寻梅,千图吟梅,万里摄梅。已拍摄出2000余幅梅花作品,并配上自己创作的咏梅诗词,用甲骨文、篆文等书法撰写制作出《千梅图》长卷,被人们亲切地誉为“梅痴”。  相似文献   

17.
著名共产党人高君宇和“山西才女”、五四后涌现出的著名作家石评梅至死不渝的爱,是人们熟知的。笔者写这篇小文,是做点补充,或者提醒人们注意,石评梅那时——不管她情愿不情愿——是进入一个“三角”的,她的另一个追求者,偏偏也姓高,偏偏那两个“高”是山西一中的同学,所以,像张稼夫、张磐石这些“二高”的老熟人,说起来,都会告诉你:“‘二高’不仅是同学,还是情敌。”  相似文献   

18.
谢璋 《羊城今古》2002,(4):36-36
真光中学创办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间,足有130年的历史了。学校就建筑在芳村区白鹤洞的蛇岗上,绿瓦红墙,巍峨耸立,环境优美,是广州市有名的重点中学。学校人材辈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陈香梅女士了。她祖籍广东南海,是真光中学1941届(芸荒社)的毕业生。19岁毕业于岭南大  相似文献   

19.
20.
同在五四时期步入文坛的女作家庐隐和石评梅,两人是情谊甚深的挚友,两人都不幸过早离开人世,两人在年轻而短暂的生命中都拥有美好而炽热的恋情。但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情感经历,让她们选择了以迥然不同的笔法和方式来抒写各自炽热的恋情。庐隐表达情感的率真和热烈与石评梅面对情感的矛盾和至死不渝,同样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