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这篇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自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并一致通过《21世纪议程》以来,中国政府作出了~系9列相关决策,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将其作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标、调整的方式和国有经济调整的现代企业支持体系分析等三个方面对国有经济的调整进行一些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战略思想。与此同时,中国外交战略也做出重大调整:一方面与苏联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与美日等国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突破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推动中国外交战略调整创造了前提,而重视与欧洲各国的发展并大力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则有力地改善了中国的外部环境。中国与美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共的组织体系演变和完善是党的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党的组织体系发展过程中,1927年党的五大前后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这个时段党的组织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都发生了一次大调整,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为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五大以前中共组织体系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5.
卢迎春 《攀登》2016,(4):1-5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是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能够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聚焦当前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了大国责任。  相似文献   

6.
宫力 《史志研究》2000,(4):45-48
1982年,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后,邓小平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和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不断变动的国际局势,逐步提出和制定了新时期的中国对美对外战略,从而使中国外交把握住了历史的主动权,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一个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与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的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发表的有关论著除了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文献外,其引人注目之处还在于它们沿着两条基本上不同的思路,提出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尽管它们的作者显然无意进行争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1969年春中国军队在珍宝岛采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处于起步状态,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并对非洲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建设。80年代,中国调整了整体外交战略,同时对非洲国家的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政治上保持相对中立,尽量  相似文献   

9.
陆俊元 《人文地理》2006,21(1):120-122
美国对华地缘战略具有遏制加利用的两面性。在传统层面,美国主要把中国看作战略对手,进行地缘政治围堵,对中国发展构成显著的制约性。但是,从现实利益出发,美国又利用中国,在反恐、防扩散等方面谋求与中国的地缘战略合作,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0.
正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五大事件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土地制度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鼓励农民发展乡镇企业、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和推行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其中土地制度改革从体制根子上解决了农产品供给激励机制缺乏问题,为中国在40年里利用人口红利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难  相似文献   

11.
韩永利 《世界历史》2002,1(3):10-19
关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实施的“先德后日”战略,中外史学界都有较多评述,但是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首脑根据战况所作的暂时和局部的战略调整,中国战场在这一期间的战略地位问题,详细论及不多,本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与中俄关系刘德喜1996年4月24~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来华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共同签署了举世瞩目的《中俄联合声明》,向全世界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标志中俄两国关系走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3.
阎革 《广西文史》2004,(3):45-50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上总结了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是广泛吸收了上个世纪人类关于发展观研究的积极成果,是指导我国在新世纪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不断恶化,特别是1968年8月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的影响,使毛泽东进一步明确地把苏联作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准备完成其从与美国和苏联同时对抗到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外交战略的调整,其间的关键性思路就是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强调效率目标,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的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0年)。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在东部的带动下,中西部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水平,全国经济连续十多年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地区经济差距尤其是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第二阶段是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坚持“效率为  相似文献   

16.
李志强  李茂春 《攀登》2008,27(4):123-126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它不仅改变着整个世界经济和文化的格局,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在这一背蓄下,确定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和发展阶段的政治发展战略,就是要在价值取向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模式上遵循渐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里  吴诗丽  樊君欢 《人文地理》2015,30(2):103-109
本文利用五年计划或规划资料分析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动态演变过程,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政策工具框架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从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的角度分别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层面的主导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平衡发展、优先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促进区域发展战略演变的动因存在差异:平衡发展阶段考虑巩固国防、开发资源、改善交通、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和提高内陆地区人力资本;优先发展阶段考虑国家财政经济实力、治国理念、科技创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比以及增强劳动力流动性;协调发展阶段考虑经济体制改革、环境治理、协调地方政府利益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赵祥博  张帅  旺旦次仁 《神州》2012,(33):226-226
中国构筑东北亚各国全新的合作体系,与东南亚区域战略相呼应,为中国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发展营造新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东北亚区域政治外交的基本方向主要体现在构筑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尽可能避免区域纷争或冲突、遏制竞争势力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中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转型时期中国竞技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竞技向普通高校转移的可行性展开论述,并找出转移过程中存在的现状之不足,提出转型时期中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新途径,以此拓宽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1955年开始,发展地方科学工作开始纳入国家的议事日程,其发展方针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形成与调整的过程。1957年,国家初步明确地方科学工作应主要利用现有力量,密切结合地方建设的需要来进行。"大跃进"运动期间,地方科研机构的大量增长为地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导致一些地方的科学工作脱离了实际需要,重复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大跃进"运动后,"两当"方针被确立为地方科学工作的基本方针,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