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七七年,河南省襄城县文化馆征集到虎形墨书行草诗文瓷枕一件。  相似文献   

2.
洛宁县文管会收藏一件宋代瓷枕,该瓷枕1985年出土于洛宁县马店乡上(土夭)村。瓷枕通身施白釉色,长28、宽18、后高12、前高8.5厘米。腰间两道弦纹间画褐色卷云纹,枕背有一圆形小孔,枕面三面高,中间低凹,枕面一周画连续“回”形纹,瓷枕呈椭圆形,形似元宝(图一)。枕面用褐色行书体书写词一首,词12行、满行8字,计75字(图二)。词曰: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七年冬,上蔡县城关公社南关大队在二郎台平整土地时,挖出一件宋代三彩瓷枕。瓷枕长33、宽16.5、高15厘米。枕的底部是粉白色的长方形托板,托板上卧着一个婴儿,婴儿上面是一个荷叶,荷叶呈弧形从两端向中间倾斜状,形成枕面。婴儿向左侧身躺卧。头上有一绺长发,袅曲有姿。面部丰腴,在弯如新月的双眉下,二目向前上方凝视。婴儿脖戴项圈,两  相似文献   

4.
1972年,西平县谭店乡一农民在烧窑取土时,挖出墨书行草瓷枕一件,现藏县文化馆。此枕呈椭圆形,面长26.7、中宽18、高8.7~9.1厘米。枕面与内侧面微凹,枕面隐现开片纹,枕面中央为外向连弧开光,开光内有墨书行草十字:“麦天晨气润,槐下  相似文献   

5.
介绍几件宋代瓷枕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繁荣时期,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瓷器,瓷枕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下面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年来收藏的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瓷枕,介绍如下。三彩莲花枕(图一)此枕在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长24、宽15、高75—9厘米。其形状...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三年十月五日,郏县城东关青年农民马凯、马太显在窑场挖土时,发现了一件空心卧童瓷枕并及时把它送交县文化馆收藏。瓷枕通长27厘米,通高、宽12厘米。枕面为一株碧绿的莲叶下,躺一幼童,怀抱一只小水鸭,腹前绽开一朵艳红荷花。幼童静卧荷叶下,短发齐额,白胖的脸庞,淡红的唇,眉清目秀,面带笑容,天真活泼,栩栩如生。上身着淡黄色罗衫和花肚兜儿,下身穿浅绿色裤;手、脚均带黄色镯子。此枕胎  相似文献   

7.
八一年三月,在汲县城关公社沿店大队出土了一件瓷枕。瓷枕作长方形,枕面长32、高13.5厘米。瓷胎细腻坚硬,白地黑彩。枕面中间绘一老翁和树木,老翁著宽袍左衽,束发长须,右肩背一拐杖,杖上挂一葫芦和一琴囊,枕面四隅绘有牡丹花纹。枕后绘有一株牡丹花,靠上方有一小孔。瓷枕前立面绘一枝白玉兰花,左右两侧各绘有对称的菱形花卉图案。枕底部有一“张家造”阴文楷书印记。整个  相似文献   

8.
广东海康县在1983年先后出土两件六边形褐色彩绘瓷枕,简介如下。一号瓷枕两侧对称,前边近平直,长29、宽25.5、前边中高7、两侧高8、两边中高10、后边高11厘米。枕面施青釉,有细冰裂纹,褐色彩绘,沿边绘两道三线弦纹,中填卷草纹,正中开光绘一朵初放莲花,旁边绘刚冒出水的带刺莲笋,相互衬托。下部不施  相似文献   

9.
1978年7月,商水县练集乡朱集村农民杨德义在翻土时,发现了一件宋代虎形瓷枕。这件瓷枕埋藏在用二十四块青砖砌成的方窖里面。瓷枕胎质呈青灰色,坚实细密。枕作虎形,虎作伏卧状,虎尾回收于虎身左侧,两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底,遂平县城关镇北关大队社员在城南修河取土时,于老城外150米处发现一座宋代古墓。出土瓷枕1个,铜镜1面,铜钱15枚。现简介如下:瓷枕为白底黑彩和粉橙色底黑彩。长36、宽18、高15.5厘米。底座长34.2、宽17.5、高2.5厘米,上绘两圈黑彩,笔道粗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遗留下来的诸多精美瓷器中,瓷枕是非常令人注目的。它造型多样,品种繁多,装饰工艺精美,从而成为宋代瓷器中的一朵奇葩。现就新郑市博物馆收藏的三件宋代瓷枕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最近,宝丰县出土了一件造型奇异的宋代四彩人物瓷枕。这件瓷枕除主要人物外,其身前、身后尚各有一组动物浮雕和一组人物故事浮雕,这在现已出土古瓷人物枕中,还是一件少有的奇异花朵。瓷枕出土于小店公社石灰窑村,是社员姚榜挖土时发现于一座宋墓中,后献给文化馆收藏。瓷枕全长39厘米,枕面宽12.5厘米,长18.5厘米,枕底呈卵状褥垫,垫上人物侧卧,右膊蜷曲扶首作枕,头向上侧扬,双腿齐并微曲,左手平伸扶膝,体态幽静自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一日,陕西黄陵县黄帝庙附近的县委党校在前院挖土时,发现古墓一座,内有一件瓷枕,后交黄陵文管所收藏。瓷枕总长46、高20、枕面宽12公分。造型奇特,枕面上为一个小脚年轻妇女,扎两个小辫,左侧而卧双腿弓曲,左手枕头下,全身用浅塑浮雕合成一整体,枕形花卉装饰是釉下彩。为青釉呈姜黄色,百地碎片,釉质细腻,瓷枕的底部书有“大光十六年五月”七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在南阳市桐柏县江河镇发现一座北宋时期墓葬,内出土一件《点降唇》瓷枕。瓷枕平面呈八边形,面大于底。面边长6厘米~17厘米,底边长5.5厘米~13.5厘米,高7.4厘米~8.8厘米。整体瓷枕中部呈凹面状。上饰白釉,墨色书画。枕面绘一粗一细双道边框,内用行体书《点降唇》词一首。内容是:“苦热炎天,迤逦飘荡火云散。榴花绽,池里荷花放。公子王孙,避暑摇纨扇。捕凉簟,满斟酒甚,好把金樽劝。”瓷枕周壁绘边框,前后两侧面内绘花卉,左右三侧面内仅一面绘花卉。枕底为素面,未施釉。根据瓷枕造型,釉色,墨绘推断,…  相似文献   

15.
南京出土吉州窑瓷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6月,南京江宁县江宁公社侨老生产队社员在挖粪窖时,在距地表1.5米处发现吉州窑瓷枕一件(图一),并经公社转交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保存。该枕中空,两端方形,长44、宽12.7、中腰9厘米。一端四角有立烧支点,另一端有直径2厘米的圆孔。根据出土地点的地形和就地调查的结果判断,此枕应该是出自墓葬。枕上有墨书《相思引》和《隔蒲莲》词各一首,并有墨绘花果。两首词均为北宋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件吉州窑彩绘瓷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江西新余县南港公社南港中学出土吉州窑彩绘瓷枕1件(见图)。瓷枕长23、两端面正方形边长11、枕腰凹处宽8厘米。牙白色胎,乳白色釉,上绘微泛黄的棕褐色图案。两端各绘菊花一朵。枕身两面绘带叶菊花纹;一面用斜线绘多个菱格纹,菱格内各填菊花一朵;一面用"I"形组合成几何图案。根据瓷枕的胎质、釉色和纹饰看,  相似文献   

17.
瓷枕在我国自7世纪创烧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瓷枕已经开始流行,目前已发现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县窑、密县窑,山西浑源窑,安徽寿州窑,湖南长沙窑、岳阳窑和浙江越窑等分别烧制白釉、白釉绿彩、白釉褐绿彩、三彩、珍珠地划花、绞胎、黄釉、黑釉、青釉、青釉褐绿彩、青釉印花瓷枕。唐代的瓷枕一般较小,小者不足10厘米,大者约15厘米。以长方形枕较多,也有少量椭圆形、动物形枕,如兔形枕。河北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有唐代瓷枕精品。宋金元时期,瓷枕广为流行。在南北方均发现了大量烧制瓷枕的瓷窑,并出现了专门烧…  相似文献   

18.
枕,作为寝具最迟出现在殷商时代。《说文解字》中对“枕”字的解释表明最初的枕多为木制。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看,最早的实物枕见于汉代,多出自于以玉衣为殓服的高级贵族的墓葬中。陶瓷枕始于隋代,至五代、两宋、辽、金、元大盛,尤以两宋最为鼎盛。瓷枕质坚而又清凉沁肤,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细读书”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十月,折家坪乡陈家沟村一农民在修窑洞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墓,墓内有一件瓷枕,送交清涧文化馆收藏。瓷枕长40厘米,宽17厘米、高10厘米,总体呈簸箕形,两面高,中间略底,瓷枕后面中间有径为一厘米的小孔。胎质为灰白陶,瓷质细腻,敲时声音清亮,釉色呈深绿色,枕  相似文献   

20.
<正> 2001年2月,在正定县南城门修复工程中,于城门残墩台西3.8米处的墙基夯土层中发现了三件石雕佛龛造像,其中一件较完整,但剥蚀较重,另二件均残缺近三分之一。造像出土后即收藏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现分别介绍如下: 1号造像,为三件造像中最完整者。青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