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原地区东周铜剑渊源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商代至东周初年,我国中原地区一直以车战为传统的作战方式,装有长柄适于勾杀的青铜戈是车战的主要武器。春秋伊始,随着步兵和骑兵的相继兴起,车兵开始衰落,士兵的武器装备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作为传统车战武器的青铜戈渐渐被适于步卒交手格斗和骑兵越野击刺的青铜剑代替了。中原地区的东周铜剑,根据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的统计,经科学发掘且已公开  相似文献   

2.
郑州出土的战国铜剑 1977年7月,在郑州紫荆山公园南墙外,东里路的北侧进行基建时,发掘了一座战国园形灰坑。灰坑深2.2、口径1.3、底径1.2米。出土有战国细把灰陶豆,敛口素面灰陶■,绳纹板瓦和筒瓦等,还出有一柄战国青铜剑。青铜剑较完整,剑身横剖面呈六  相似文献   

3.
1975年以来,宜昌地区配合农村水利建设,相继在当阳赵家湖的金家山、曹家岗、杨家大山、枝江姚家港等地发掘了三百多座中小型楚墓。这里仅就出土的青铜剑,予以介绍如下: 截至1989年为止,当阳楚墓共出土铜剑70余件,赵家湖墓区共出士64件,枝江楚墓出土铜剑10余件。根据这些铜剑的首、茎、格、剑身等可分为春秋剑和战国剑。  相似文献   

4.
邵会秋 《中华遗产》2011,(4):158-159
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一件国宝级的青铜剑,铜剑的主人就是因“卧薪尝胆”的故事而家喻户晓的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践。  相似文献   

5.
河南周口市历年来出土西周和东周铜器有铜煎、铜簋、铜剑、铜戈等,作者选择有铭文的铜器作一介绍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介了已完成科学检测与模拟试验的东周青铜剑菱形暗格纹的成分、组织与形成工艺,认为金属膏剂涂层加热扩散工艺是东周时期唯一的、完全可能实现的、使青铜表面富锡和细晶化的表面装饰工艺;认为菱形纹饰呈黑色是特定埋藏条件下形成的;解释了越王勾践剑未见铭文错金的原因。并就此与董亚巍、周卫荣、王昌燧等先生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攻(虍鱼)王姑发(反阝)之子曹(鱼市)剑铭文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6月,我们到襄樊市襄北农场新生砖瓦厂调查山湾和蔡坡取土场古墓葬的保护情况,在第六砖瓦厂制坯车间的土料中发现了一件青铜剑。据介绍,这件铜剑是包含在山湾取土场泥土中运来的,与铜剑共存的还有铜盆和陶罐残片。山湾与蔡坡位于襄阳县余岗乡陆寨村之西,西南距古邓城5公里,南去襄樊市区约10公里,是一座高于四周地面约15~20米的椭圆形岗地,以岗脊为界,山湾处东,蔡坡在西,为春秋战国时期两个相邻的墓地。从1966年开始,襄北农场砖瓦厂在山湾、蔡坡取土时陆续有陶器和铜器出土。1972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对山湾和蔡坡两墓地进行了勘探与发掘,共清理墓葬40余座,出土了一批陶器和铜器。  相似文献   

8.
正玉器是我国的艺术文化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玉器改制。现在我们对这一现象作简要分析。在讨论玉器改制之前,首先要明确改制的概念。本文中所提到的改制是利用已有的成型玉器,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为其他形制的玉器。玉器断裂后经粘合、连接、修补等  相似文献   

9.
东周赵国的青铜礼器组合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整体表现出阶级差距逐渐拉大,组合形式发生改变的情况。通过对器物摆放规则、器用制度进行讨论,认为器物组合表现了东周赵国存在礼制缺失与权力意识更迭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剑作为"百刃之君"在中国古代社会兵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战国铜剑更是以精湛的铸造工艺和精美的造型纹饰而为世所重。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安吉境内陆续有战国时期的铜剑出土。安吉县博物馆现收藏有本地出土的战国铜剑5把,本文尝试通过对安吉馆藏战国铜剑的类比分析,以求加深对安吉馆藏战国铜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邓聪 《文物》1993,(11)
西南中国及印支半岛在战国以至西汉时期,流行柄、身一次铸成的青铜短剑,如川西、滇西的山形格铜剑,滇池的一字格铜剑,印支半岛的卷格铜剑。近年,在岭南以至印支半岛地区相继新认识一种"人面弓形格铜剑",别具特色,对研究春秋、战国以来两广与印支半岛地区的文化交流,有重要之学术意义。下文从香港地区考古新发现谈起,对人面纹弓形格铜剑的分布、渊源等问题略作  相似文献   

12.
古籍中一名多地现象较为常见,关于南阳的记载也是如此。周书灿先生在《东周、秦汉南阳并非一地》一文中指出东周南阳(今河南焦作一带)、秦汉的南阳(今河南南阳一带)并非一地(周书灿:《东周、秦汉南阳并非一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周先生所言不虚。但查阅典籍后我们发现,不但东周、秦汉的南阳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最近在辽宁-朝鲜半岛西北部特别是辽宁地区发现一种铜剑类型,它既不属于剑身带有凹陷和节部的典型细型铜剑,也不属于那种以剑身中带有一脊突为特征、且剑身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呈弧曲状的典型琵琶形铜剑类型,这种剑在喀左县老爷庙①、辽阳县亮甲山②、载宁郡孤山里③都有出土.发现这种铜剑的地区,同时还广泛分布着数量较多的琵琶形铜剑,由于这种铜剑的形态与琵琶形铜剑及细型铜剑有着密切的先后演变关系,因而对于这些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目次一形制分析及年代推定二渊源及传播三相关问题研究四结语吴越系铜剑主要指春秋中晚期以后各国普遍流行的厚格有箍有首及薄格圆茎有首铜剑,即林寿晋所称东周式铜剑的Ⅱ式、Ⅲ式剑~([1]),及李伯谦所称的中原地区东周C型、D型铜剑~([2])。一般认为,这些类型的铜剑源于吴越地区~([3])。其早期形制的剑当然也应属吴越系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荆州曹家山一号楚墓新出土越王不光剑,在系统梳理相关"越王不光"铜剑铭文的基础上,指出相关剑铭在读序、内容等方面差别明显,特征性强。通过对铜剑型式、铜剑出土位置等信息的仔细辨析,强调科学考古出土的资料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并且提出在考古发掘中值得关注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永川发现战国青铜剑王昌文最近,永川市文物管理所在开展永川文物保护单位建档调查工作中,在朱沱镇供销社征集到青铜剑一把。同时,当地教办唐泽辉老师将1991年该镇基建中拾得的青铜剑茎部一截也交给了文管所的同志。两件器物分述如下:剑Ⅰ:剑身残长26.5厘米,...  相似文献   

17.
南京六合县程桥东周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把青铜剑,其剑身满饰菱形纹饰、剑首为同心圆、剑格部铸夔龙纹并镶嵌绿松石,出土时分为六截,锈蚀严重。为了保护修复此剑,并观察剑上菱形纹的形成工艺,故将保护分为:剑纹饰、锈层的分析,残块的粘结与修补和表面仿旧三个步骤。通过此剑的保护更加证明了金属膏剂涂层工艺就是东周吴越青铜兵器表面菱形纹饰的形成方法,同时又发现了在剑首的背面有一圈麦束形的纹饰,该纹饰的成形工艺将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山东新泰出土同心圆剑首连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新泰周家庄出土了东周时期大量带有吴国特征的兵器,其中尤以青铜剑最具特色。为探讨东周同心圆剑首与剑茎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采用X射线探伤机、CT检测了3把同心圆首剑。检测结果显示3把同心圆首剑采用了2种铸造技术,即浑铸技术、铸接技术。其中2把铸接的同心圆首剑分别用2段式和3段式铸接成形。文章首次用CT清晰地展示了2把铸接的同心圆首上设置的榫头形状及分布状况。讨论了古代同心圆剑首连接技术的多样性、灵活性,说明了当时青铜连接技术已经非常娴熟、高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广西平乐县张家乡燕水村银山岭战国墓群出土的3件战国双箍双色铜剑为研究对象,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其病害情况、合金成分、内部结构和铸造技艺进行检测分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修复保护方案,使用成熟可靠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和材料,改善保存环境,加深对战国双箍双色铜剑的史料研究,使其再现原有历史风貌、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皖南出土的锥形器、王字矛以及屯溪土墩墓出土青铜剑等个案进行了讨论,这对推动相关器物的深入研究、了解皖南青铜文化面貌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