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澄海楼史话     
<正> 澄海楼一名“知圣”楼。位于明代蓟镇长城的东部起点——山海关老龙头上。以独览长城与大海相邀之壮举而名闻遐迩。 澄海楼的前身是戚继光修建的“观海亭”。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地区明代属永平府,辖境的山海关、抚宁、青龙、卢龙等县内,长城横贯东西,蜿蜒起伏于燕山山脉之中,全长约250公‘里。据地方史书记载,这段长城最早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晚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修建时间前后长达235年。这里是蓟镇长城的重要地段,也是保卫京师的东大门,长城上关口林立,敌台密布,烽燧相连,修筑得十分坚固、宏伟,是明长城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3.
戚继光与蓟镇长城防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继光与蓟镇长城防务紫西明朝为抵御退居塞北的蒙古族,在北方边境修筑了工程浩大的长城。而提起长城防务,很多人都会想到戚继光,特别是唐山境内长城所属的蓟镇长城,其防御能力的加强,戚继光功不可没。戚继光,字元敬,山东东牟(今莱芜县)人①,生于嘉靖七年(15...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明代延绥镇长城的"二边"和"大边"的修筑时间、地点、修筑者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二边"长城为余子俊督修,时间为成化九年(1473年)三、四月至次年的三、四月之间;"大边"长城则为文贵主持修建,时间在弘治十七年(1504年)九月至正德二年(1507年)四月之间。"二边"长度为2013里(明里)195步,约合1183.4公里;"大边"长度为1087里(明里),约合639.2公里。延绥镇长城的修筑过程与明代西北边防方略的发展过程密切关联,也间接反映了边地卫所土地屯垦的变化,对研究历史时期陕北长城沿线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海报 《文博》2010,(1):44-48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齐、楚、秦、魏、赵、燕等诸侯国为了各自的防御需要纷纷修筑长城,而在各国的长城中,秦昭王长城最为著名。它不仅是战国时期最长的一条,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构筑方式及防御设施在中国长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构筑方式方面,秦昭王长城不仅采用常见的夯筑和石砌法,更是开创性的使用独特的三道堑构筑方法;防御设施方面,其墩台、烽燧、障城的构筑都有很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浅析迁西境内明代蓟镇包砖长城的修造情况顾铁山明初蓟州镇,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城,绵延二千余里,内护京师,外控夷寡,时称九边之首。明隆庆和万历时期,蓟镇一线长城包砖重修,重修后的蓟镇长城雄伟壮观,成为万里长城的精华。笔者结合迁西境内发现的一些文物遗存,...  相似文献   

7.
抚宁县境内的明长城属蓟镇长城的一段,总长142.5公里,共建有敌台417座,建筑形制有十余种之多。本文依据多次长城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选取了具有代表性且保存较好的10座敌台,就其建筑形制、内部结构及保存现状等分别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铁岭境内的明长城,位于辽东镇长城的最北端,地理位置属辽东山地和辽河平原的交汇地带,是辽东镇长城中线路最长、构筑方式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段落之一,从修筑伊始,就因地形而用险制塞,或山险、山险墙、石墙、土墙、河险,以及多道墙体与壕堑平行的布局,形成了以北路开原为中心,辅加以卫城、堡城与星罗棋布的敌台、烽火台等一系列设施和防御体系,为保卫明朝北部边境的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见证了中国北方地区民族间的碰撞、融合与交流,也见证了铁岭作为长城地带,汉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的彼此消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 长城是中华民族共同修筑、现存最宏伟、内涵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古代军事工程史上的奇迹。它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人类历史上修筑时间延续最长的军事建筑工程,是反映和记录中华民族风雨沧桑、发展变迁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象征、文化艺术的宝藏和游览胜地。河北历史悠久,境内有战国以来历代王朝修筑的长城15条  相似文献   

10.
1981—1987年,河北省长城考察队对明蓟镇长城进行了全面考察,保存了大量资料,如今30年过去了,受到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一些长城段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的已不复存在,所以这些不可再得的资料成了研究和保护长城的珍贵档案资料,对单项研究和对比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今后长城的保护、维修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介绍了当年考察时明蓟镇长城敌台的保存状况。  相似文献   

11.
河北古代长城沿革考略(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是历史上修筑长城最多的省份之一,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燕、赵等国的统治者就开始在此修筑长城,此后历代统治者为了防御的需要,一直绵延不绝地修筑。本文依据近几十年的考古调查情况,结合文献记载,对河北历代长城的发展、修筑情况分别做了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河北古代长城沿革考略(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是历史上修筑长城最多的省份之一,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燕、赵等国的统治者就开始在此修筑长城,此后历代统治者为了防御的需要,一直绵延不绝地修筑。本文依据近几十年的考古调查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对河北历代长城的发展、修筑情况及保存情况分别做了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明代,由宁夏黄河东部横城之北,向东经灵州北部至花马池(今盐池县)先后修筑了两道长城,一道称“河东墙”。是成化十年由徐廷章、范瑾负责修筑;另一道称“深沟高垒”,是王琼负责修筑。“河东墙”的一些基本情况,已由上篇补说做了介绍,本文再对“深沟高垒”长城的几个问题续说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长城作为世界历史上修筑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工程,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而且与北方民族长期互动,促其西迁,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整体性影响。相应的,对于长城的研究,亦是揭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视角。2012年,赵现海《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一书出版。①时隔两年,他再次深化了长城史研究,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于2014年出版了《明长城时代的开启——长城社会史视野下榆林长城修筑研究》一书(下文简称《明长城时代的开启》)。②全书以区域史为视角,对明成化时期榆林长城修筑背景、原因、过程与历史影响,进行了细致考察,并从世界史的视角出发,提出  相似文献   

15.
闫璘 《丝绸之路》2011,(14):8-10
本文以明兵备副使范瑟的《创建定西门记》为线索,结合文献记载,对其验证史料价值、反映长城修筑工程管理价值进行了系统阐述,简述了定西门长城的构筑形式及长城设施,纠正了《西宁志》中关于乐都县明代长城修筑时间的谬误,补充了长城设施功能的资料,为了解明代长城的修筑时间、修筑管理、暗门功能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河北长城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了河北境内古代长城的分布情况及修筑时代,对战国长城、秦代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唐代长城、金代长城及明代长城的基本走向、修筑情况、结构形式及保存现状等分别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陕北榆林地处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区,古时是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而构筑防御工事的必然地带。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王朝几乎都在陕北修筑过长城。如今陕北榆林地区共存有6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是我国长城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正>赵现海著《明长城时代的开启——长城社会史视野下榆林长城修筑研究》一书于2014年6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正文7章,加导言、结论,计56.3万字,是继其《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之后,关涉长城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该书对16世纪以来长城在中国、西方世界、东亚世界的不同形象与研究状况进行了详尽梳理,  相似文献   

19.
明宣镇长城     
明宣府镇简称"宣镇",是明九边重镇之一,永乐七年(1409)始置,由于密迩京师,防务更重于他镇。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依据,结合上世纪80年代河北长城考察队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明代宣镇长城的建设历史、边防体系的构成、边墙总长度及建筑结构等进行了阐述,全面揭示了明宣镇长城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20.
明长城建筑构件穆远学君明代修筑长城是一项规模宏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所用的建筑材料中,除了大量的土、石、灰之外,还有木料、瓦件及砖。这些用料均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在山上开取石料,用石块砌筑。砖瓦则采取就地开窑厂烧制,石灰也就地采石烧制。修筑关城和城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