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超 《文物春秋》2013,(4):79-80
山海关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一尊清代铜鎏金尊胜佛母造像,三面八臂,面相和手持法器各不相同,分别代表不同的功德,是密宗的重要佛母造像之一.造像的工艺精湛,从其艺术风格分析,应是乾隆时期所造.  相似文献   

2.
洛川出土唐代鎏金铜造像洛川县博物馆于1981年从本县槐柏乡杨候村征集回一组窖藏鎏金铜造像48尊,其中各类佛像12尊,菩萨像34尊,罗像1尊,天王力土像1尊。这组造像工艺精美,体态轻盈而丰满。过去曾作过消息报道,现摘要作以介绍。一、佛造像编号02通高6...  相似文献   

3.
陕西临潼的北朝造像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以来,至北朝、隋、唐,可以说是已达鼎盛阶段。此时,修寺建庙、刻经造像蔚然成风。据《临潼县志》记载,仅临潼一县之地,就曾有佛家十院四十二寺。历年来,常常发现铜铁造像和石刻造像碑。1973年8月,纸李通灵寺遗址附近发现鎏金铜造像窖藏一处,出土鎏金铜造像二百四十多件;1984年3月,在武屯邢家村南、秦汉栎阳故城西,又发现同类窖藏一处,出土残整鎏金铜造像三百余件。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了一批时代较早的出土铜造像,其中17件有发愿文或纪年铭文,时代由北魏至隋。最早为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像,最晚为隋仁寿二年(603年)像。现分别介绍如下。 1.北魏太和年间韩位造像铜鎏金释迦、多宝并坐像。座足、背光残断,已修复。通高14.1、宽6.1厘米,重133.6克。造像通体鎏金,两佛形象基本相同,肉髻,脸型长方,眉目清秀,头后部有五重同心圆头光,下有身光。上身穿圆领通肩大衣,衣纹细密,袖褶刻向下弧线,胸部则作向上斜弧线。双  相似文献   

5.
王晖 《文物春秋》2005,(4):56-56
承德外八庙所藏佛教造像有数千件,风格各异,其时代大部分为清代造像,明代的不过十几件,其中有一尊“大明永乐年施”款铜鎏金造像尤为珍贵,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1970年,郑州西郊自来水厂平整球场时,发现一批窖藏铜造像和一件鎏金铜造像。其中有确切纪年和铭文的七件,无纪年的四件。造像中最大的高43、最小的7.5厘米。按纪年顺序分别予以介绍:1、永安二年造释迦像(图一)造像通高7.5、宽3厘米。高肉髻、面  相似文献   

7.
唐代玉华宫遗址发现鎏金铜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四日,宜君马坊村村民在新建庄基取土时,距地表一米处发现两件鎏金铜观世音造像,同时伴随出土的还有鎏金铜像座两件,敛口灰陶罐一件及大量的方砖、筒瓦、铺地砖等建筑构件。铜川市博物馆对现场进行了勘察,确认该处为唐代的建筑遗址。现将出土的鎏金铜造像等介绍如下。鎏金铜观世音坐像通高12.9厘米,通体鎏金。坐姿,面方圆,头戴高宝冠,宝缯披至肩部,颈系联珠纹璎珞,腕戴钏环;细腰、  相似文献   

8.
十一面观音     
<正>在承德外八庙所藏文物中,以佛教造像为最多,其形态、质地、风格各异,充分体现了清代造像工艺的精湛水平。2003年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承德避暑山庄300年特展》上展出了一批外八庙所藏文物,其中一件十一面观音像堪称佛教造像中的艺术珍品。该造像通高139厘米,青铜质,面部鎏金,为清宫廷造像。整体由两部分插接组合而成,下为须弥座,上为观音立像。  相似文献   

9.
<正>一、天水市博物馆馆藏十一面观音鎏金铜造像天水市博物馆有一座十一面观音造像,本为天水水月寺的传世品。水月寺原为陇右名刹,据传创建于隋初,重建于唐会昌元年(841年)。"文革"破四旧时从大殿墙角下出土了这尊十一面观音鎏金铜造像,疑为唐武宗灭佛时所埋。该造像高81厘米,造像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四层七宝台,上层为十一面观音立像(见图1)。整件造像由青铜铸造,浑身鎏金,显得高贵典雅。菩萨头戴天冠,生六臂十一面。以前误以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山东、陕西等省相继发现几处窖藏鎏金铜佛造像,诸如1973年8月临潼纸李通灵寺址出土鎏金铜佛造像二百四十件,1983年9月山东博兴崇德村出土北朝和隋代鎏金铜佛造像一百零一件,1984年3月临潼武屯邢家村出土鎏金铜佛造像三百余件(见本期《陕西临潼邢家村发现唐代鎏金铜造像窖藏》),近闻西安法门寺址亦出土百余件鎏金铜佛造像。山东、陕西二地,一为古来佛教兴盛之域,一为汉唐政治、文化中心地  相似文献   

11.
宁夏西吉发现一批唐代鎏金铜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将台乡王家湾村农民取土筑墙时,发现一批鎏金铜造像。这是一处窖藏,经清理,共有完整造像60件,现藏西吉县文物管理所。 60件造像中,有佛像18身,菩萨像41身,力士像1身。造像大小不等,最高的17、最小的2.8厘米。按造型差别可分十五类,现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一、佛造像除2身立佛外,其余均为坐佛,共同特征是:全部有背光,有束腰须弥座,座下带  相似文献   

12.
去年十月,庄浪县南坪乡一村民手持一尊铜鎏金佛像来博物馆要求鉴定,声称在取土时发现的,共二件。我们问明情况后,及时将这批物征收入库,经鉴定属唐代铜鎏金菩萨造像。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安徽省寿县寿春镇计生服务站院内施工中,一座东汉墓遭破坏,墓中文物遭哄抢。2010年追回了金带扣、玉佩、松石雕串饰、水晶串饰、玉衣片、鎏金银刻纹铜舟、鎏金银刻纹铜盆残片、鎏金银刻纹铜熏炉残片、漆器鎏金铜釦件等部分遗物。通过对其中较为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介绍并研究,可以推定该座墓葬的年代,并推知墓主为东汉时期的阜陵质王刘延。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历年来征集收藏了一批十六国北朝佛教铜造像,对研究佛教发展史和艺术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在文物编目的基础上,选择其中部分介绍如下。 1.铜鎏金带背光佛坐像(彩色插页壹:1) 1979年于保定地区土产经理部拣选。带背光铜鎏金佛坐像,通高13.4厘米。佛像头部略向前倾,磨光向髻甚大,宽额,面庞方圆,长眉,细目微睁,鼻梁低平,鼻翼宽,小口,嘴唇轮廓清晰,嘴角微上挑,面带笑意。大耳扁平,颈短粗。双肩齐平,较丰满,胸略凸,双手结禅定印,趺坐于双狮台座上,身着  相似文献   

15.
1985年2月,邛崃县东安乡蜚虹村,在修建酒厂的施工中,发现了一个由铜盖扣着的双耳鼓腹黑陶罐。从这个罐里清理出鎏金铜造像12尊。出土时绿锈严重,铜盖锈蚀一触即碎。对造像做了化学处理后,大部清晰可辨。这批造像大小不等,姿态各异。造像最高的19厘米,最小的8.5厘米。现将十二尊造像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千阳县地处宝鸡市北,境内多山区,古丝绸之路从县境通过。近几年来,这里先后发现过几批铜佛像害藏,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1986年 11月,该县上店乡磨朝村村民赵勤才在地里挖坑栽苹果树时,再次发现一铜佛造像窖藏,与铜造像共出的还有一枚开元通宝。现将这次窖藏出土的铜佛造像介绍如下。 一、铜像的造型艺术 1.鎏金铜造像,共11件。通体鎏金,分九种类型。 标本1,鎏金菩萨立像。通高17厘米。头戴高宝冠,冠两侧饰高缯顺肩而下。脸型方圆丰满,双眉细弯,鼻骨高隆,神态谦和沉静。颈饰璎珞,下垂宝坠。上身但胸露腹,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山东博物馆2014年一个青铜修复项目中的一件铜鎏金鸭形香薰的研究与保护。这件铜鎏金鸭形香薰,出土于山东邹平黄山三路西首路北,现保存于邹平县文管所。此次保护与修复目的是使此件精美鎏金鸭形香薰得到更好地保存,并且满足展示陈列、供观众欣赏的需要。文章分为文物基本信息、保存现状、修复与保护、心得总结四个方面。其中铜鎏金鸭形香薰修复与保护主要包括建立修复档案、清洗、除锈、缓蚀、封护、粘接上色等。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临潼邢家村发现唐代鎏金铜造像窖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85,(4)
198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武屯乡邢家村社员在村外一、二百米处取土时,于距地表1.3米深处,发现一处鎏金铜造像窖藏。当地政府随即电告我馆,由我馆将出十造像及时收藏。这一窖藏。计有完整造像297件(图一)。残像42件,零星背光4件,足床24件,残片54件;其中最高的23.5、最低的3.2厘米。造像因系直接入土窖藏,没有盛器,出土时绿  相似文献   

19.
1985年,在赵县王西章乡西纪毫村北出土了两件鎏金铜质造像。出土造像的地点为一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土丘,地表有少许绳纹红泥质陶片和碎瓷器片等。铜造像现藏赵县物保护管理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初,在西安西郊桃园地区,即原西安民用飞机场跑道北侧,基建时发现一批鎏金铜造像,后经考查得知出土物原在坑内,坑直径达1米左右。铜造像距地面1米多深散乱堆放。遗物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经整理,将选部分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