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女性人物入手,对钱钟书小说中的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揭示出了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本文旨在从女性的历史角色、社会地位和处身的社会环境着眼,将人物的思想内核展露,从而完成对这些女性形象的重新诠释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占仲英 《神州》2012,(36):7-7
余华的先锋派小说《鲜血梅花》着眼于武侠故事,却与传统武侠小说有很大不同。读者在阅读前所持有的阅读期待在这部小说里发生了颠覆,对这部小说的接受预期出现了错位。  相似文献   

3.
在村上春树小说的人物谱系中,牛河是一位鲜活的、经典的存在。这位靠着在村上小说中跑龙套起家的人物,在《IQ84》中上升为作品的第三号主人公。牛河形象是在受到社会戕害的负面效应与长期影响下产生的,不但活灵活现、纵横捭阖,游弋在作品的艺术世界中,是作家小说人物整体构想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存在;而且面目并不可人,行为方式甚至很难被人接受。因此在表现日本社会危机的本质特征方面脱颖而出,成为现代小说艺术中的“这一个”。这一形象的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读者和批评界对长篇小说主要人物概念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4.
汪海 《神州》2012,(29):8-8
日本现代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小说中描写了日本青年在成长中的孤寂、空虚、困惑、迷乱及矛盾等情感,通过爱情故事展现了生活在工业文明带来的碰撞与冲突下的年轻一代,都市空间愈狭小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却愈大,书中主人公在都市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在迷失中寻找生命的救赎,本文从《挪威的森林》人物生存状况出发,反思了在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对人物所进行的服装描写是清代服饰尤其是满族服饰现实中的写照,文章对小说中的人物服装描写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小说中所描写的满族服饰尤其是清代民间服饰的特点,使之成为研究清代服饰尤其是满族服饰的又一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侠文学萌芽于早期游侠歌谣。先秦游侠歌谣大都是史家收录记载而流传下来的,其生存与传播状态是与史相依,关联着某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而被收入史书或野史小说当中。先秦游侠歌谣启发了文人咏侠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张馨俪 《神州》2012,(30):157-157
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为基础。从语气、人称和情态三方面对兰斯顿·休斯的短篇小说《早秋》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以此来挖掘人物间的微妙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深层含义,体味小说中精炼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彭钰涵 《丝绸之路》2010,(14):87-88
改编自贾平凹同名小说的2009年贺岁电影《高兴》上映后褒贬不一,主要是因为电影和原著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和手法。导演将影片定位为大众喜剧的模式,在保证票房的同时,通过情景细节的细腻设计,人物命运的独到安排和歌舞、民俗的巧妙融合,以幽默的方式体现了"草根"人物艰辛的生存状态,以一种悲喜剧的形式给欢笑后的人们留下思考。  相似文献   

9.
石云 《神州》2011,(20):14
毕淑敏在小说中一直坚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探寻和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在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为立足点的写作中,毕淑敏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以作家的责任感逼近生命本真。她以温和善良的目光关注人物,以理智客观的态度来领会世界,充满了对个体生命和个人价值的关怀,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和人类的大爱。  相似文献   

10.
陈蓉 《丝绸之路》2013,(24):5-7
小说通过采用以文字呈现的相对静态的叙述方式,使其使用的叙述人称有了频繁转换且被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叙述人称的转换可以作为叙述者或人物的精神心理状态的呈示,同时还会引起小说叙述角度的转换。叙述者与叙述角度的配合构成小说的叙述方位,这两者的转换是引起叙述方位转换的重因素。小说《看上去很美》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和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之间不断交错,使小说的叙述方位不断在“显身叙述者+主人物视角”和“隐身叙述者+主人物视角”两者中变换,带给读者一种新奇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1.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mett)的儿童小说<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1911)是其最著名、最成功的作品.人物塑造是这部作品的成功基础.除此之外,由于它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这一努力,同样是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所在.本文试图从人物、小说类型及花园的隐喻意义三个方面,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探讨的笔触主要在于:第一,对人物的分析集中在两个少年人物——玛丽和迪肯,说明作者对"双性同体"思想的肯定.第二,该小说的类型使其成为形式独特的儿童小说.作者打破了传统中男孩子的书和女孩子的书的界限,将历险小说和家庭小说结合在一起.第三,伯内特给秘密花园赋予了隐喻意义.荒芜了十年的花园在玛丽的手中复活,因此它象征着女性发挥创造力的园地,是其"自己的屋子".  相似文献   

12.
石云 《神州》2011,(9):14-14
毕淑敏在小说中一直坚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探寻和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在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为立足点的写作中。毕淑敏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以作家的责任感逼近生命本真。她以温和善良的目光关注人物,以理智客观的态度来领会世界。充满了对个体生命和个人价值的关怀,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和人类的大爱。  相似文献   

13.
以现实为视域,志怪、志人小说的文体演进可以概括为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化。唐传奇之所以能够实现文体独立与小说作者对于现实开掘与理解的深刻转变密不可分。志怪小说至唐传奇,描写的内容由想象为基础的幻想世界之朦胧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为参照的虚构世界之清晰,描摹的对象由鬼神怪异为绝对主体间杂少量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历史人物演化为现实中奇人异士与人情化鬼神怪异并行,作者的创作原则由以幻为基础的"实录"转变为以幻为基础的寄实和以实为基础的虚构共存;志人小说至唐传奇,创作理念由重理轻情变为情理并重,人物塑造由一种人物特点的刻画变为多重品性的揭示。在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融合过程中,肃宗的"黜华用实"主张、中唐儒学的复兴与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英华 《丝绸之路》2014,(18):59-60
小说《飘》和《小妇人》是美国文学殿堂的优秀之作。两部作品均由女性作家创作,并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文从社会背景、女性主义和人物结局三方面对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进行比较,揭示小说中女性的成长历程,并对小说作了更为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高宇婷 《神州》2012,(17):4-4
迟子建笔下的各色人物似乎都呈现出一种不羁的个性张扬,而在这些人物身上所表现的轻快、逍遥的背后却也折射出了现实的憋闷与繁琐。本文在分析迟子建小说人物"真纯"的内在精神内核和"不羁"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同时,指出作者借由小说人物所要传递的其对现代生活的忧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李京辉 《神州》2014,(14):9-9
笛福不仅是英国文学史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他的《鲁滨逊飘流记》脍炙人口,深受读者的喜爱。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以普通的中产阶级人物为主人公,以现实社会生活为主要题材,在环境的具体描写中刻画人物性格,并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写作,从而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对英国及欧洲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其思想和艺术都无愧于世界名著之称誉。  相似文献   

17.
戴孝良 《神州》2011,(2):11-11,13
小说中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及表情等来刻画,《红楼梦》除了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外,还大量地写到人物的“冷笑”。本文从人物的“冷笑”入手,将林黛玉与薛宝钗进行比照,通过对她们二人“冷笑”的对比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峥 《神州》2011,(11):11-11
现代小说的创作中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这一风格的小说清新舒缓,意境唯美,带给读者一种“水性”的感受。作为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其小说中的水性体现在作者对水的特殊依恋,被称为“恋水情结”。《受戒》是其“恋水情结”体现较为明显的一部作品,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峥 《神州》2011,(26):11
现代小说的创作中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这一风格的小说清新舒缓,意境唯美,带给读者一种"水性"的感受。作为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其小说中的水性体现在作者对水的特殊依恋,被称为"恋水情结"。《受戒》是其"恋水情结"体现较为明显的一部作品,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对人物所进行的佩饰描写是清代佩饰尤其是满族佩饰现实中的写照,文章对小说中的佩饰描写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小说中所描写的满族佩饰尤其是清代民间佩饰的特点,使之成为研究清代佩饰尤其是满族佩饰的又一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