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哥达纲领》里有关分配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驳,并提出了自己的分配理论。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主义倡导的劳动所有权理论以及所谓的"公平分配",认为解决分配问题不能囿于公平范畴。同时他还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应是未来社会的两个阶段,且在这两个阶段应当实行不同的分配原则。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对于我们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解决分配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正处于两重转型的过程之中,社会有序发展和利益整合发生冲撞,道德实践层面和价值规范层面相互摩擦,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导致分配制度的不公平亦日趋明显,这就阻碍了分配正义的实现。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平等的正义观念正越来越成为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的理论武器。因此,对差异的公民资格的保护是实现分配正义、体现分配公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寇伟栋  力加太 《攀登》2005,24(Z1):50-51
社会公平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其它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上.这个平等即指权利平等、分配平等、机会均等.因而,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当前,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一种安全制度。社会保障法是社会的保险法,是保护人权的权益法,是公平分配财富的平衡法。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振兴老工业基地不可或缺的有力保证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区域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危害,并特别强调加大政府投入在解决区域收入分配差距中的作用以推进收入分配领域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6.
寇伟栋  力加太 《攀登》2005,24(12):50-51
社会公平体现在枉会的政治、经济和其它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上。这个平等即指:权利平等、分配平等、机会均等。因而,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枉会和谐的前提。当前,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荣燕 《攀登》2007,26(2):74-76
社会保障作为实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与收入公平分配之间存在正相关。但在实践中,社会保障的具体实施又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与收入公平分配又存在负相关。为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强化社会保障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弱化社会保障在实践中存在的与收入公平分配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协调利益关系: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贞 《攀登》2007,26(6):72-75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突出表现在:公平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实现公平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实现公平的充分条件。这给我国协调利益关系提供了借鉴:解决利益关系不和谐问题,首先要确定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要以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为保障,以提高经济效率、加快发展为核心,为利益关系和谐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郑纳 《攀登》2008,27(4):6-8
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观的建立是对人类社会旧有的公平分配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是收入分配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现实相结合,提出只有首先解决“均”的问题,才能解决“富”的问题的思想。但由于操之过急,毛泽东的“均中求富”变成了绝对平均主义,中国人民的生活走向了低效率和共同贫困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针对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收入分配状况,在探索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国情,提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之上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21,40(1)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和美好愿景,收入分配领域是否公平合理,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能否顺利实现。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以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为理论支点,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科学地回答了如何进行价值分配的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地区差异明显、税收对收入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进入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优化再分配调节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1.
对于任何制度而言,如何分配其中的各种资源,保证并实现其公平正义的价值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罗尔斯通过假定"原初状态",提出正义分配二原则,使社会中最少受惠者受益从而实现平等。本文正是在其正义分配二原则的指导下,考察了我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引用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论述了科举制度公平分配正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收入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随着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收入分配问题受到关注。在继续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命题。我曾发表几篇文章,研讨收入分配问题,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渐淡出,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鼓与呼。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构建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差距扩大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此,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笔者认为:缩小收入差距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未来收入不均的问题上。如: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土地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曹源源 《神州》2012,(15):89
《哥达纲领批判》是1875年马克思根据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写下的著作,这部思想名作在对拉萨尔机会主义进行系统批判的同时,更是详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基本思想,并构想了关于未来社会的分配理论。这套分配理论虽然在当时和当下看都带有理想的色彩,但是它的理论精神和基本原则对于现实社会的分配理论,尤其是构建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 《世界》2006,(9):6-10
这次访谈以效率、公平、公正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分5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从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公平不足等现象及人们的不同看法出发,提出必须进一步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公正观问题。第二,综合分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提法的历史背景,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和局限。第三,从社会公平,即收入分配全过程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公平不足的主要表征及其影响。第四,提出促进社会公平的7点政策建议,以及“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的总体原则。最后,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完整的公正观及其内涵,强调在追求社会公平这一理想的长期进程中,要严格区分目标和过程,使人民群众逐步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6.
1871—1914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1年以后,伴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的飞跃发展以及世纪之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猛烈开展,欧美几个资本主义大国在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势,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向垄断过渡,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更加突出,社会不公正现象愈趋严重。国民财富急剧增长,但是财富分配极不公平,  相似文献   

17.
《南方人物周刊》2011,(29):11-11
30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鼓励人们致富,如今却面临因不断加大的收入鸿沟引发的社会矛盾。官员们正在讨论确保财富分配更均衡,以及如何让富人们更低调。  相似文献   

18.
1966文化革命开始,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也同时停止。1966年、1967年、1968年的三届毕业生都滞留学校。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有三十多岁,最小的也有二十三四岁。这么大的年龄不能参加工作,还需要家庭继续供养,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财政是我国为执行各种社会职能,凭借政权力量而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其实质是国家在占有和支配一定份额的社会产品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即体现着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是分配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和扩大以及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特定的分配关系。 财政分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分配环节中发挥作用,然而在分配环节中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财政分配,还有价格分配、工资分配、信贷分配、企业财务分配等分配范畴,它们与财政分配一起,形成了整个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体系,在这其中财政分配发挥着总枢纽的作用,在分配环节中居于主导地位。 第一,从我国财政分配的数量看,国民收入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通过财政进行的分配。社会总产品创造出来后,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了其价值,它包括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  相似文献   

20.
宋政友 《沧桑》2008,(3):119-120
人的差异性是公正的初次分配的有效实现的人性基础;人的同一性是公正的再次分配有效实现的人性基础;人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的有机整合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分配正义有效实现的实践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