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3,(9):90-90
近日,唐龙“国宝大熊猫手表”在中华世纪坛正式问世。该手表以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为原型设计创作表盘主图。表盘由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熊氏珐琅掌门人熊松涛着力打造,表盘工艺精湛,完全纯手工采用999纯银打造。  相似文献   

2.
10年前,他研发的手表可以当冰球打,现在,他研发的手表10万年误差仅为1秒全副武装的运动员持着曲棍在冰面上滑行,他们在追逐击打一枚黑色的圆球——镜头突然拉近,这不是普通的黑色塑胶冰球,而是一只被裹成圆型的手表,表盘上镌刻的英文字母不失时机地跃入眼帘:CASIOC-SHOCK。  相似文献   

3.
手表收藏是当下的一大投资热点。名贵的珐琅表脱离了普通钟表冷冰冰的机械外壳,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内涵,格外受到藏家的青睐。一枚顶级珐琅表,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可达到千万元级别。在今年的日内瓦高级宅中表沙龙和巴塞尔钟表珠宝展上,又有几款精彩的珐琅表亮相。  相似文献   

4.
酷品     
《南方人物周刊》2011,(45):108-108
数字键盘手表 这款手表的表盘是11个按键,包含数字0至9以及#。每个按键上都有一个LED灯,读取时间时只需按下任意一个数字按键,代表当前时刻的数字灯便会依次闪烁。比如10点35分,表盘会依次闪烁1,0,3,5。要看日期时,按下#键,同样会闪烁提示。  相似文献   

5.
独立之芯     
《世界》2011,(11):244-244
几个世纪以来,瑞士的钟表制造一直是分工——合作的小作坊形式,即机芯制造商和装配商独立分工,合作完成手表的制作。近几十年来,尽管技术的发展使相关的制造过程产业化,但空自机芯、表盘、表壳等其他配件制造与装配、品牌分销仍然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事实上,除了大型钟表集团,瑞士钟表业很少有公司能独立从头到尾生产氓手表。  相似文献   

6.
酷品     
《南方人物周刊》2012,(27):104-105
扇形手表 由Art Lebedev Studio设计的扇形手表Sectorwatch腔调十足,将原本圆形的表盘分割成等分的扇形,上下两块区域被延伸出来的表带覆盖,左右两块为显示屏。左边是时钟区域,右边则是分秒区域,下方还有一个小窗口显示日期。  相似文献   

7.
孙巧娣 《收藏家》2010,(3):59-62
一.珐琅彩瓷器的历史概况 驰名中外的中国珐琅彩瓷器,是清康熙皇帝亲自授意创烧的新品种,是清朝皇宫的御用品,历经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的品种有铜胎、玻璃胎、瓷胎画珐琅,其中以瓷胎画珐琅器最为名贵。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鼎盛于雍正至乾隆期,但雍正时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  相似文献   

8.
清朝从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后,社会步入安定。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封建社会里相对而言,都是治国安邦的“明君”,此时出现了史学家称之的“康乾盛世”。“盛世”的瓷器业空前繁荣,特别是在工艺上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有不少的发明创造。珐琅彩瓷器就是这一时期创烧的釉上彩瓷器。珐琅彩瓷器,原是专为宫中烧制的御用品,品种少、产量低,但质量精美,深藏宫中,一般人很难见到。珐琅彩这种珍贵的宫廷御用瓷,烧造历史前后大约40年,从康熙五十年以后到乾隆二十年,跨越康、雍、乾三朝。珐琅彩制作的全过程与其它瓷器品种不同。元、明、…  相似文献   

9.
丁山 《收藏家》2012,(8):87-88
清三代的彩瓷工艺堪称中国古代瓷器的巅峰,从康熙到乾隆朝的五彩、斗彩、珐琅彩、"洋彩",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五彩和斗彩是继承和发展明代成就的结果,珐琅彩和"洋彩"则属于创新的釉上彩技艺,情况也,  相似文献   

10.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是把西洋的珐琅料绘于瓷胎上,叫做“瓷胎画珐琅”或“画珐琅瓷”,亦即珐琅彩瓷。其制作工艺一般是由宫中造办处珐琅作画师用进口珐琅料在景德镇烧制好的素白胎或白釉瓷器上绘画,然后经宫中彩炉低温烧烤而成,是一种釉上彩瓷器。其特点是胎体轻薄,色彩凝重鲜艳,花纹微微凸起,画笔精细。它创烧于康熙晚期,至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珐琅彩瓷器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我国釉上彩瓷器的品种,改变了历来单线平涂的装饰方法,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东方收藏》2022,(8):5-10
<正>2020年12月1日,由台北故宫博物院主办的“风格故事——乾隆年制珐琅彩瓷特展”在该院北部院区开幕,这场持续展览至2022年6月30日的陶瓷大展,完整且系统地呈现出清乾隆时期珐琅彩瓷的发展与特色,在海内外引起巨大轰动。昔日深藏禁宫的珐琅彩瓷作品集中进行展出,极大丰富了世人对于清乾隆时期珐琅彩瓷的研究和认知。  相似文献   

12.
<正>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展出过一批雍正珐琅彩瓷器,笔者有幸观赏,大开眼界。雍正珐琅彩是在康熙珐琅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帝王喜爱,于是便邀请了具备珐琅制作技艺的洋人入宫,设置珐琅作坊,研制出用珐琅彩料在瓷胎或紫砂胎上绘制图案。雍正年在怡亲王监理下,研发出珐琅彩料,令景德镇窑厂烧制出莹润薄透的瓷胎,由宫廷  相似文献   

13.
林晨雷 《收藏家》2024,(1):56-69
本文回溯清三代御窑瓷胎画珐琅与瓷胎洋彩烧造历史,并通过对清宫档案的爬梳,补充乾隆中期以后至清末的珐琅瓷器烧造情况,以展现17世纪至19世纪北京、景德镇和广东等地对于西方画珐琅技术的模仿、融合直至中国化的艰辛历程。本文亦从款识等方面着手,试图厘清代瓷胎画珐琅与瓷胎洋彩、粉彩、广彩之间的区别,提出四者名称概念不宜混用,应将粉彩概念限定在景德镇民窑范畴。  相似文献   

14.
毛晓沪 《收藏家》2012,(12):49-56
六.粉彩为什么在清代宫廷档案中没有"粉彩"一词?其实很简单,清朝人并没有将粉彩瓷作为单一品种从洋彩画珐琅中提炼出来。在他们看来,它只是画珐琅中的一员,就像铜胎画珐琅器至今也没有人叫它铜胎粉彩器一样。纵观清代釉上彩瓷器的演变历史,粉彩应当是画珐琅的衍生品,属画珐琅瓷器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珐琅彩以鲜明艳丽、淡雅柔和,富有真实的立体感,在彩绘瓷器中居娇娇者。珐琅彩料从国外进口,在瓷胎上燃制成“瓷胎画珐琅器”以来,就成了宫廷御用品,供宫廷陈设观赏和皇帝使用,其品种、尺寸、装饰纹样由皇家指定。说明皇家对珐琅彩瓷的使用及烧制控制是严格的。官窑珐琅彩瓷器,胎骨轻薄、釉色洁净、彩绘精美、款识考究。  相似文献   

16.
<正>1630年前后,瑞士,微绘珐琅已经作为一个行业固定在钟表制作的流程中,并逐渐成熟发展,至18和19世纪,珐琅表的流行达到顶峰。1696年,中国,瓷胎画珐琅器在康熙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成功。万水千山,没有阻隔珐琅彩这门艺术在两个国度开枝散叶。几百年后,那些带有珐琅彩装饰的器物,成为令博物馆和收藏界趋之若鹜的至宝。珐琅彩如何游走于东西方世界?二者的偶遇背后隐藏着一段怎样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倪如荣 《收藏家》2003,(4):12-16
珐琅又称“佛琅”、“拂琅”、“发蓝”,是以石英、瓷上、长石、硼砂、纯碱及少量的金属矿物为原料,经过熔炼、冷却、研磨,制成的粉状物。珐琅亦称“药”,将其粉涂饰于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溶融、冷却、打磨或镀金,便成为珐琅器。所以珐琅工艺是金属和珐琅的复合工艺,其制品兼备金属的坚固耐久与玻璃的光滑多彩两种特色,即实用又美观。  相似文献   

18.
珐琅彩瓷器,是我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宫廷御用瓷器。珐琅彩属于釉上彩的一种,其工艺是在已烧好的素面瓷胎上涂粉为地,上加彩画纹饰,经二次入窑烧制而成。珐琅彩瓷器创烧于康熙朝,雍正、乾隆朝达到鼎盛时期。它的诞生和发展,丰富了中国釉上彩瓷器品种,改变了陶瓷史上历代单线平涂的装饰方法,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珐琅又称为“景泰蓝”,是我国古代工艺之一种。它主要以铅、硅、硼砂、瓷土、石英等为原料,制作工序包括铸胎、画样、掐丝、填蓝、烘烧、磨光、镀金等。依其加工之不同,珐琅又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四大类。  相似文献   

20.
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清代珐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运用原子发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对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珐琅残片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中.对构成珐琅的硅酸盐材料、铜材料、焊接材料以及镀金层的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对珐琅残片断面的焊接层和镀金层的微观形貌、焊接层的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和鉴别。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晶学、矿物学、金属学和金相学的基础理论对珐琅原料种类、各种原料的作用、珐琅料的熔制与烧蓝、铜材料与焊接材料的合金属性、焊层的金相组织、掐丝珐琅的烧制工艺等问题加以探讨,试图藉现代科技手段揭示清代珐琅所包含的科学技术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