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昌三碑略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新疆吐鲁番盆地是历史上著名的绿洲,地当东西交通要道,也是各民族交流和争夺的焦点。但是最重要的是,本世纪初叶,以普鲁士探险队为首,相继有斯坦因、鄂登堡,大谷探险队等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古文物,使它作为文化遗产的宝库而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者的调查发掘的展开,包括大量汉文文书在内的更加丰富的文物不断昭示于众,对于研究中亚的古代文化来说,称此盆地居于首要地位是一点不过分的。在对这些出土资料进行研究时,以之与正史中以《高昌传》为代表的传世文  相似文献   

3.
李达麟 《文博》2000,(6):50-54
路远认为“《玄秘塔碑》原立于唐长安兴宁坊安国寺”(路远《北宋时期碑林藏石考述》,载《文博》1996年第6期)  相似文献   

4.
四川汉代画像砖石中有两起实物资料反映了古代芋业栽种的场面。其一为四川省彭县出土的长方形画像砖,画面的上方,鱼儿浮游,左上角挺立着几枝莲蓬,这象征着远处是一片陂塘。画面正中,鹅鸭成群,田地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芋子,四个健壮的农夫束衣挽裤,正弯腰于陂田中,伸手采拾芋头。整个画面十分生动而又形象。(图一)对此图像尽管有过几种说法,但目前学者们一般定此为“采芋”画像砖。另一起实物系成都曾家包出土的画像石(参见《四川成都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文物》1981年10期,图五),其墓1东后室后壁画像的上半部  相似文献   

5.
2004年,广州市在进行第四次文物普查中,于黄埔区长洲岛湾螺冈凌庚堂墓,发现了一块凌府墓志碑。墓志为碑状竖立,盖顶之石为庑殿顶状,两侧青石夹护,下为石基座支承。墓志碑高95厘米,宽59厘米。题名和正文均为楷书,志额为“凌府墓志碑”,正文29行,满行54字,字宽、高约1.5厘米,保存完好,文字清晰可辨。志文由简淑琳撰,黎崇基书,碑立于同治八年(1869)。  相似文献   

6.
2004年,广州市在进行第四次文物普查中,于黄埔区长洲岛湾螺冈凌庚堂墓,发现了一块凌府墓志碑。墓志为碑状竖立,盖顶之石为庑殿顶状,两侧青石夹护,下为石基座支承。墓志碑高95厘米,宽59厘米。题名和正文均为楷书,志额为“凌府墓志碑”,正文29行,满行54字,字宽、高约1.5厘米,保存  相似文献   

7.
《文献》2021,(4)
石刻、拓本、典籍是石刻文献的三种存在形态,有各自不同的物质存在形式,吸引不同的阅读主体,形成不同的阅读模式。面对石刻实物,融入时空情境,是石刻现场阅读的特色。现场读碑,以抄写进行传播利用,以题刻表达读后之感,促成石刻文本之生长。访碑过程既是一种读碑过程,往往也是读者心灵成长与学术成熟的过程。石刻场所的移动,造成阅读现场有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之别。特定的现场情境,激发读者与古刻、古人乃至古迹遗址的情感联系,完成了情境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广东三种志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说的三种志书,指的是黄佐的《广东通志》、郭棐的《粤大记》和阮元的《广东通志》,是广东最有代表性、最重要的三种史志书。黄佐是位献学家,一生枕经籍史,除《广东通志》外,还主纂《广西通志》,纂《香山县志》、《罗浮山志》、《广州府志》等志书,对方志的编纂很有心得,故《广东通志》体例比较合理,所收史料宏富,是广东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通志。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5,(1)
明代,山西有省志三种,《四库全书》中列入有成化《山西志》十六卷,图一卷,为成化甲午十年(1474)学道胡谧所创辑,至嘉靖癸亥(1563)副使周斯盛续修之,至万历辛亥三十九年(1611)按察使李维桢再修之,始并名通志。现在这三种省志,在山西分三处珍藏:成化《山西志》藏于山西大学图书馆;嘉靖《山西通志》藏于山西省图书馆;万历《山西  相似文献   

10.
孟森在北大讲授“满洲开国史”共四次,前三次为本科生讲授,第四次为研究生讲授。现在看到的《满洲开国史》是为本科生授课的讲义。孟森在北大讲授“明清史”共三次,前两次为一年授完,第三次始分为两年讲授。《明清史讲义》有一个逐步修订、增补的过程。现在看到的《明史讲义》是1936年印行的最后定本。而《清史讲义》乾隆以后部分,是孟森1935年后增补的,并且增补的部分并没有作为“明清史”课的内容讲授过。另外,孟森对《满洲开国史》等著作并不满意,他曾计划重写一部更系统的满洲开国史著作或教本,可惜愿望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位于大巴山崇山峻岭之中的四川省万源县石窝乡古社坪,有一块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的摩崖石刻,上镌一篇《紫云坪植茗灵园记》(图一)。据初步调查,这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也是时代最早的记载种茶活动的石刻文字资料。大观三年摩崖石刻在万源县西南隅石窝乡古社坪村西北1公里外的苏家岩上(图二),下沿距地面3.75米。字幅长2.36、宽0.84米,共18行,203字,为阴刻楷书,自右至左竖行排列。兹将铭文标点后迻录于  相似文献   

12.
《文博》2014,(5)
在乾陵王宾像群中,每尊石像的腰带上雕刻着不同造型的物件,总共有四种。因为雕刻在腰带上,称之为带饰无疑,因而也属于服饰、佩饰范畴。长期以来,可能因为其造型偏小的缘故,加之又是服饰制度中一种附属,因而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依据大量的考古和文献资料,对其中的三种带饰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考证,最终确定了它们的名称和功能用途。  相似文献   

13.
徐浩(703-782年),唐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字季海。官至彭王傅、会稽公、太子少师,人称徐会稽。工正、行、八分书。其祖父师道,父峤之,皆为著名书法家。徐浩少年时就精于书法、初得父峤之法,精于楷书,圆劲厚重,自成一家。黄庭坚云:“季海长处正是暮年,乃更摆落王氏规摹,自成一家”(《山谷题跋》)。肃宗时,徐浩官至中书舍人,当时天下事务繁复。诏令多出自其手。他文词华丽,又工书法,深得肃宗宠爱。晚年书法趋于圆熟,楷书宗二王,受小王(献之)影响尤深。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兼备,尤工草隶。米芾《海岳名言》云:“开元以来缘明皇字体  相似文献   

14.
15.
日人池田温教授著《中国古代籍帐研究》收有《唐天宝二年(743)交河郡市估案》文书。该文书系作者并合一百多份吐鲁番出土的残文卷而成,均为天宝初年西州交河郡市场物价表。这份文书为我们了解唐代中期西州交河郡市场提供了极为详尽具体的资料。现据该份文书并结合其他文献仅就西州市场商品进行初步考察,从而证明西州市场在中西贸易上的多重性及其多重职能。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批评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