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华民国史研究已经走过了30多年历程。30多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经历了一个由“险学”到“显学”的发展阶段。①随着中国学者思想禁锢的解除、资料占有的全面、研究方法的多元和理论视野的拓展,国内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发表的论文或专著,在国际汉学界居于学术前沿,这也是民国史研究逐渐成熟的标志。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华民国史》(36册)全套出版,民国史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持之《中华民国史》12卷本的完整出版,应该是近年来中国大陆民国史研究的盛事。这套书从立案到陆续出版,前后超过30年,这是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当年参与其事的前辈学者已有多位故世,青年学生已成为中年学者,不久前又将尚缺的5卷补齐,以全套出版,且在纪念辛亥百年之际,自然引发各界注意,相关报道不断。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国史研究在中国大陆起步于1972年,兴盛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历经40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中最具活力、成果最为丰硕、研究队伍最为广大的学科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是民国史研究的开创者,由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是民国史学科的奠基之作和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2011年7月,《中华民国史》系列研究成果,包括《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人物传》、《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共计36卷,由中华书局出版,引起海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编辑部邀请几位在民国史研究领域造诣高深、学养丰厚的研究专家,就《中华民国史》出版的学术意义、其成就与不足、尤其是就民国史学科的当下发展及其未来走向,贡献他们的意见,俾可引发学界更多的思考与讨论,将民国史研究继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历经几代学者30余年的艰辛努力,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众多著名民国史研究专家为主体,并有其他相关高校与研究机构学者共同参与撰著的大型《中华民国史》,终于在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全部出版了,这是中国近代史学界值得庆贺的一大学术盛事。该著总计12卷,16册,洋洋近800万言,是迄今为止字数最多、分量最重的中华民国史著作,加上同时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全8册)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全12册),合计字数多达2100万,无疑是中华民国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南京召开的第二次中华民国史中青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40年代的中国”。本从民国政治、民国经济、民国社会与化、民国人物等几个方面对这次会议主要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振兴中华100年——第三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1994年12月18日—20日在南京圆满举行。中华民国史研究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较为关注、发展较快、学术成果较多的新兴学科之一。在我国大陆地区,中华民国史的学术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初,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经过一批学者二十多年的艰苦开掘,特别是经1984年的“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和1987年“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推动与促进,中华民国史研究从无到有,已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国史》第2编第5卷出版暨民国史研究座谈会纪要汪朝光1996年8月21日,《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邀请北京、上海从事民国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近30人举行座谈会,就《中华民国史》第2编第5卷出版暨民国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倡导修民国史。1971年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把出版《中华民国史》一书列入了计划,编写民国史的任务交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年秋,近代史研究所成立了中华民国史研究组从事编写民国史的工作。十多年来,经过民国史研究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播下的种籽早已萌芽,并且正在开花结果。中华民国是中国剥削制度旧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它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9.
作为广东“八五”社会科学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的《广东民国史》,由广东民国史研究会组织编撰,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从全国范围看,编撰省、区的民国史,广东属于首创,这是中华民国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沛 《史学月刊》2003,(3):102-108
2002年8月21-23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从提交此次会议的论文可以看出近年来民国史研究的几个基本特征:民国政治史在致力于突破,民国外交史因新史料的出现而凸现新意,民国社会史的研究日益深化,民国经济史的研究更加细化,民国思想文化与教育史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拓宽,民国史料的不断发掘与学术史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1911-1949年),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全部出齐了。全书分为5辑,共90册,5000余万字,汇集了馆藏民国历史档案之精华,为中国近现代史和民国史研究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第一手资料。这套档案资料汇编,开始编辑于20世纪50年代,完稿于90年代,其间历经了“文革”的10年风雨,改革开放的20年,直到今年春天才出版齐全。其编辑时间断断续续长达半个世纪,参加编辑人员先后近30人,昔日翩翩年少的编者,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一 有友问曰:你们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2.
近四十年来,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为代表的民国档案史料集的出版,为中华民国史的学科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不仅为民国史研究论著的撰写提供了便捷查阅和征引的档案史料,也有助于对于中华民国史对象和体系的再思考。而近年来民国档案史料刊行和开放的新局面,无疑有助于将民国史学科发展提升至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国史是史学领域里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近十年来取得的进展最为迅速显著”。近期读到民国史丛书的新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的王晓华和李占才合著的《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以下简称《民国铁路》),感受颇深,很想对该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怀着十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由张宪文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国史纲》。《中华民国史纲》是解放以来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民国史学术著作。它的出版,不仅填补了民国史研究方面的空白,实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周恩来同志生前多次提出要“重修民国史”的遗愿,而且有利于促进海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因此,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应该受到重视。第一、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的民国史学术著作。建国后,我国出版界出版了不少通史、断代史、专题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在史学研究方面却出现了一种偏向,即重视古史的研究,而忽视近、现代史的研究,特别对于现实问题和革命对立面一方的探索更是不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1997,(4)
编篡《中华民国大事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课题,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72年,著名的民国史学者、近代史所原副所长李新,带领所内一批年轻学者开始此项编篡工作。随后又组织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七所高等院校开展协作,历经二十四载,参加编写者先后达50余人。整个编篡工作分为两步:第一步,1973—1992年,先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丛稿本”大事记),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内部征求意见稿26辑,共500万字;第二步,从1995年春开始,由20余位民国史专家对各辑“丛稿本”进行审订,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华民国大事记》,共5卷,800余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国大事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的研究项目之一。根据计划规定,编写民国大事记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编写内部征求意见稿大事记,用《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出版,共三十五辑,六百万字。第二步,对“丛稿本”进行修订,出版公开发行本大事记,共分九分册,三百万字。1972年10月民国大事记编写组成立以来,本室和外单位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先后计达五十余人。到去年1月,已经出版“丛稿本”大事记十七辑,二百六十二万字,另有两辑大事记稿已付印,五十七万字,其余十六辑大事记的状况是:大多数年份已编就初稿,少数年份正在编写中。至于公开发行本大事记,我们从1983年开始即着手修订,计划于今年完成第一分册(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至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估计丛稿本大事记和出版公开发行本大事记这两步工作全部完成,大约还要十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张宪文主编并由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的《中华民国史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华民国史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使董必武、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编修民国史”的遗愿得以初步实现,并为打破民国史园地多年来的清冷局面、活跃学术空气作出了贡献,在国内外引起了反响。《史纲》以它独特的体系,翔实的资料,广泛吸收科研新成果的内容,对历史采取实事求是评价的客观态度,以及对这一长期空白的历史阶段的填补和突破,赢得了国内外同道的一致赞赏。在香港书展和北京书展上均获好评,初版一万余册再版五千册很快销  相似文献   

18.
民国史研究新趋势的检阅──第三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陈红民为纪念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100周年,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振兴中华100年──第三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2月18—20日在南京圆满...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国刚成立两个星期的1912年1月14日凌晨,著名民主革命活动家、光复会巨子陶成章,在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病房里,惨遭杀害。时年三十五岁。这是民国肇建后,发生的头一起轰动全国的凶杀案。“陶案”在民国史中,似谁都知道,但又谁都说不清楚,记载歧异,众说不一。本文对此重作探讨。主谋是谁从当时的记载来看, “陶案”是扑朔迷离的。同盟会在上海的机关报国——《民主报》,就“陶案”发了两则消息,报导了“被害情形”,却谓:“惟近日盛传满洲暗杀党南下,谋刺民国要人,公或其一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国史学科从无到有,取得巨大的成绩。然而,该学科的基本框架是在1970年代确定下来的,已经无法适应学科研究内容与方法上的多样化。本文在对中华民国史学科建设学术史进行全面反省的基础上,提出用民国史观来构建中华民国史学科新体系的建设性意见,并初步分析了以民国史观指导中华民国史研究的意义与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