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晓明  胡文华 《纵横》2010,(3):8-11
本刊自2008年起,先后刊登过百岁老人彭猗兰回忆的随同周恩来同志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关于彭老爱人胡公冕同志的革命活动等内容的文章,获得相当好评。同时,我们在查阅胡公冕早期经历的背景资料过程中发现,某些影视作品、书籍中的胡公冕形象与党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存在着很大出入。比如在本世纪初播出的某电视剧中,剧中人物胡公冕对陈独秀说过这样的台词:“蒋总司令特派我向您请教,贵党对汪主席回来有何看法……”另外,一些作品中也有诸如“蒋介石却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2.
贾晓明 《纵横》2010,(1):20-23
胡公冕(1888—1979),中共党员,浙江永嘉人。1923年谒见孙中山先生后,受党的指派,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先后参加黄埔军校筹建工作及东征、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国民党通缉,辗转于上海、浙江、武汉。1930年任红十三军军长,在浙南领导武装斗争,1932年被捕。1936年经多方营救出狱。“西安事变”时,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为事变和平解决做了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八一"南昌起义81周年来临之际,我有幸采访到了参加南昌起义极少数健在者之一的百岁老人彭猗兰。彭老1908年生于安徽芜湖,1925年进入广州中山大学学习,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彭老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教导员。后随林伯渠至南昌,参加了"八一"起义。之后随起义部队领导同志转战广东,经香港、去上海、西安等地继续开展革命工作。解放后任国务院干部,现已离休。彭老虽年逾百岁,但依然体格硬朗、精神矍铄。彭老讲述了她在"八一"南昌起义前后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4.
事记     
《神州》2008,(6):16-18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公开销毁鸦片.经22天方销完.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1901年6月7日《清议报》刊登了梁启超的一篇《立宪法议》的文章.梁启超在这里头一次提出了"预备立宪"这个主张,从此,康有为,梁启超一派政治活动的主要口号,由"尊皇"、"剿匪勤王"转为争取实现  相似文献   

5.
说到周恩来与张冲的关系,离不开"伍豪事件"。与此相关的,还流传着一个所谓1936年4月张冲在上海《申报》刊登"寻找伍豪启事"的故事。后者一直被作为张冲与周恩来恩怨人生的转折点描写,看作是"国民党抛出橄榄枝",派张冲秘密联络周恩来,开启国共谈判、走向第二次合作的标志性事件。都把它与张冲四年前炮制的"伍豪事件"相对应,凸显他与周恩来化敌为友传奇人生的戏剧色彩。但笔者考证发现,这个"寻找伍豪启事"的故事,实际上是个误传。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23日,藏族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著名社会活动家阿沛·阿旺晋美同志与世长辞了。这是藏族人民的重大损失,也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对于这位世纪老人的逝世,我们感到万分悲痛和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7.
卢荻 《百年潮》2013,(4):66-72
1975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周恩来在弥留之际,将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央调查部负责人罗青长约到身边谈话。周恩来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名字,其中就有杨登瀛。杨登瀛,后人多称其为中共第一个党外特工、中共第一个反间谍关系与国共"双面间谍",实际上,他是中共第一个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特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上海隐蔽战线斗争的  相似文献   

8.
<正>德莫利,那个只有一处露天敞开式车站和一处邮电所的小屯子,现在是黑龙江省方正县境内的一个小镇了。它北靠大江,松花江自西向东穿越而过;南靠哈同公路,距哈尔滨市不过180公里。本来这个小屯一直默默无闻,外地人很少知道。却因为这  相似文献   

9.
韩兢 《百年潮》2013,(4):73-74
【人物简介】韩练成,1909年生。1925年参加北伐战争,是刘志丹准备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1930年中原大战,因救援蒋介石被特许列入黄埔学籍。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第46军军长、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1942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共情报工作系统。1948年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离休,1984年病逝于北京。毛泽  相似文献   

10.
薛正昌 《百年潮》2013,(6):12-17
1984年2月27日,韩练成将军在北京逝世。3月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等及各界人士300多人,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向韩练成的遗体告别。3月8日,《人民日报》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向韩练成遗体告别》为题做了报道,称韩练成"曾在冯玉祥将军的部队参加北伐战争,作战勇敢,屡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16日,是武汉解放60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刊发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宋健同志以前采写的几位重要历史见证人从不同角度回忆武汉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章,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2.
段子文 《纵横》2010,(8):35-37
郭汝瑰将军与我的祖父辈亲属多人有同学、同事之谊,是我的长辈。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陈赓之子陈知键任重庆警备副司令时,与郭汝瑰常相往来。陈知键曾对郭汝瑰说:“解放战争时我还小,当时在家谈到共产党能不能取得胜利时,就听我爸说:‘我们肯定能胜利的,他(指国民党)的国防部里有我们的人。’  相似文献   

13.
齐旭 《黑龙江史志》2013,(13):28-29
齐世英是民国初年的自由民主人士,其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其坚韧的气节和品质。齐世英与郭松龄有着忘年之交,与张学良有恩怨过节,与陈立夫信守不渝,与吉田茂有私人交往,到台湾后又遭国民党以反对党中央政策的理由开除党籍,后长期支持和参与党外运动,后又与雷震等人共同筹组新的反对党"中国民主党",其人生轨迹可谓丰富多彩,而其与张学良之间的恩怨情结,绵延持续近半个世纪。张学良曾说过:"齐原是我送出去德国念书的,……(我)抓到他(齐世英)恐怕会枪毙他的。"事情到底如何?齐世英缘何恩将仇报?两人的恩怨又是如何化解的?本文拟对齐世英与张学良的关系做一梳理,并对西安事变中二人的关系做重点分析,以期阐明两人的恩怨过往。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陆军上将黄琪翔,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师长、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第九、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第二十六、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等要职。他与中国共产党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马句 《百年潮》2012,(11):33-35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我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因请张申府、刘清扬夫妇到北大作时事报告一事,与张申府先生相识,并慢慢结为忘年之交。因此,我有幸亲耳聆听了张申府先生忆述他为何突然脱党,为何不合时宜地发表《呼吁和平》而被民盟开除等故事及其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张海尔 《百年潮》2013,(4):47-51
父亲原名张耀才,1917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宁化县禾口乡立新村。1930年,朱毛红军途经宁化,父亲受到红军的影响,参加了儿童团和少年先锋队。一次,红军向正在放牛的父亲问路,他毅然给红军带路,八个月后才回家。在这八个月里,他暗自下定决心参加红军。父亲说,他那时懂得不多,只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1931年7月,父亲终于背着祖母,悄悄地参  相似文献   

17.
一1897年,周佛海生于湖南沅水之侧的沅陵东乡杨树井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小名福海。父亲早亡,靠寡母含辛茹苦地将其养育成人。自小慨叹家道中落,时运不济。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已颇为"留心政治",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不安分的青年"。"登门把酒饮神龙,拔剑狂歌气似虹。甘处中流拦巨浪,耻居穷壑伴群峰。"这几句诗,就是后来成为卖国巨奸周佛海当时为求日后出人头地的"抒怀言志"。在以《论抱负》为题的作文中,他写道:"若吾能当上内阁总理,也不枉度此一生而光耀祖宗矣!"后来,这个一文不名的破落户子弟在好友邬诗斋全力赞助下才得以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经过短期  相似文献   

18.
陈锦华 《百年潮》2008,(4):10-11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对于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走自己革命道路的独立自主的思想,实现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空前统一。毛主席的雄才大略,主要表现在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上,表现在他对中华民族解放和独立的矢志追求上,  相似文献   

19.
1973年上半年,我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党代表大会代表,身份界别是女知识分子党员代表。同年8月,我去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十大,见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朱德、董必武、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会议期间,邓颗超同志(祖籍河南光山)始终参加河南组讨论。全国参会代表1249名,河南代表团42名。在人民大会堂会议厅我的座位是14排39号,靠中间左侧人行道,看主席台上的人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20.
崔可夫 《百年潮》2013,(2):72-75
崔可夫,苏联元帅,1926年至1942年曾三次被派往中国。其中,1940年底,被派往中国担任苏联驻华武官兼中国军队总军事顾问。1940年12月至1942年3月任驻中国武官,1941年1月起兼中国军队总军事顾问。本文是关于他在赴华前斯大林与他在克里姆林宫谈话的回忆对了解当时苏联对华政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为文中一些观点有偏颇,甚至错误,在这里不能一一列出,请读者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