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爱军 《环球人物》2013,(17):85-87
王导(276年-339年),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先后辅佐了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和晋成帝司马衍三朝皇帝。谥文献。辅佐三代皇帝,撑起东晋江山"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令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
正西晋中后期,藩王间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史称"八王之乱"。与此同时,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在汾河流域建立政权,并不断向南侵袭。在内忧外患的重重打击下,西晋国力迅速衰落,最终于永嘉之乱中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在高门士族的支持下,南渡建立了新政权,史称东晋。东晋建立初期,统治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虎视眈眈,不断侵袭;另一方面,政权内部的士族与司马氏皇权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3.
正王导(公元276—339年)是东晋初年的三朝元老,晋元帝司马睿能在江南建立起偏安小朝廷,与王导的拥戴、辅佐是分不开的。西晋末年,内忧外患,变乱频生。王导眼见"天下大乱"(《晋书·王导传》),与当时的琅邪王司马睿深相结纳,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司马睿对王导也是"雅相器重,契同友执"。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司马睿听从了王导的多次劝告,离开了京都洛阳,出镇长江南岸的建康,远远地躲开了中原这块是非之  相似文献   

4.
幸有青山埋忠骨──卞壶与卞壶墓吴阗南京朝天宫后山,有一座为历代官吏祭祀的墓地,这就是南京久负盛名的卞壶墓。卞壶(280-328),字望之,济阴冤句人(今山东曹县西北)。卞壶少有令名,西晋永嘉年间(307-312)曾任著作郎,主管文史。司马睿以琅琊王镇...  相似文献   

5.
建兴元年(313年)琅琊王司马睿以祖逖为豫州刺史,咸和四年(329年)晋成帝侨置豫州,直到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豫州都是东晋重要的方镇之一。万斯同、吴廷燮分著有《东晋方镇年表》,秦锡圭亦著有《补晋方镇年表》,为研究东晋豫州提供便捷。但书中不乏讹误或简略不详,今整理相关史料,对上述三书中豫州部分进行考订,以按语的方式详细列述考证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团华 《南方文物》2020,(1):292-293
一、"琅琊世贞"歙砚的由来江西省万年县博物馆珍藏的明"琅琊世贞"歙砚,是1983年万年县文物普查时在珠田村农户家中征集而来,据查,珠田村在历代为官出仕者不乏人,多有文士名流,而且珠田村为王姓建村,迄今已40代。二、砚台的形制砚台高7.1厘米,直径30.5厘米,重5.96千克。  相似文献   

7.
琅玡怀古     
小时候就听说,我们家乡诸城东南一百多里的海边,有个琅琊台。长大之后,读了一点历史,对琅玡台知道得更多了一些。 据史书记载,琅琊台最早为越王勾践所建。《吴越春秋》中说:“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徙都琅玡,立观台以望东海。”《括地志》也说,“密州诸城县东南百六十里有琅琊台,越王勾践观台也.台西北十里有琅琊故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琅玡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下诏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重修琅琊台,并“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一年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游,第二次到琅玡。过了九年,他…  相似文献   

8.
任会斌 《南方文物》2014,(4):117-120
<正>越于战国初徙都琅琊(或作琅邪、瑯邪、瑯琊)之举,先秦著作多无涉,但至《竹书纪年》、《吴越春秋》1、《越绝书》2、《汉书》3、《后汉书》4、《水经注》5、《山海经》6等却均有述及。清人顾栋高尽管以为"《吴越春秋》与《越绝书》所书,皆怪诞不足信",但却指出"当从《吴越春秋》、《越绝》诸书",以"越徙琅琊为是"7。此事今天在学界虽然尚有部分争议,但就其迁都之事,可以说已基本成为定论,大都肯定这次徙都的事实,恰如蒙文通先生所言:"诸书所载勾践及其以后越事论之,亦必都  相似文献   

9.
胶南市第二届国际琅琊文化暨徐福研讨会综述王敦田由山东省胶南市琅琊(邪)暨徐福研究会组织召开的“胶南市第二届国际琅琊文化暨徐福研讨会”,于1997年7月28日至30日,在胶南市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北京、上海、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和日本、韩国学者六十余人...  相似文献   

10.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写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便是琅琊山。琅琊山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处。这一风景区包括琅琊山、城西湖、姑山湖、胡古  相似文献   

11.
《元飏妻王夫人墓志》志主王夫人籍贯为琅琊,身份为汉族士族,其与北魏宗室元飏的婚姻映证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对于民族婚姻的内容,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王夫人的个人经历也从侧面反映了琅琊王氏在北朝的式微之势。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将秦始皇塑造成无德暴君,致使后世统治者大多不祭祀秦始皇,不为其立庙。今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秦始皇祠庙仅有十余处,即秦代"始皇极庙""寝庙";汉代"始皇祠""大禹/始皇庙";唐代"咸阳始皇庙";宋代"临潼始皇庙""绛县始皇庙""诸暨始皇庙""上虞始皇庙";元明清诸暨、上虞、海盐、象山、泰安、荣成、兴安等地秦始皇庙。这些秦始皇祠庙按地区及历史承袭关系大体可分为"会稽"和"琅琊"两派系,至今仅存威海荣成始皇庙。  相似文献   

13.
据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墓葬形制的时代特点,及墓内遗物可区分为东晋早期前段、东晋早期后段和南朝3组,并依据献记载推定其建于东晋初年的元帝建平陵,主室后部东西两侧所葬二人分别是元帝司马睿及被迫尊的虞皇后,侧室内葬人可能是明帝生母豫章郡君荀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石刻文字,就个人所知,现有实物存藏的,最古的是周朝秦国的石鼓文,秦朝的琅琊台石刻文字。西汉石刻文字传世的本来不多,近数十年间出土的也极稀少。至于东汉的石刻文字,现存数量就多了,除丰  相似文献   

15.
正西晋八王之乱,引发北方各部族混战中原,迫使司马睿于永嘉元年(307年)九月移镇建邺,晋室政治中心开始逐渐南移江东,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中国人口的第一次大迁徙,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永嘉南渡"。永嘉四年,晋将刘琨与鲜卑拓跋猗卢结为兄弟,以代郡封猗卢为代公,又徙楼烦、马邑、阴馆、繁畤、崞五县民于陉南,以其地与猗卢。本文谨就楼烦县迁于陉南之具体方位进行探讨。雁门郡楼烦县,战国赵武灵王置,治  相似文献   

16.
李健 《东南文化》2023,(4):57-67+194
1997年,临沂市考古队对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琅琊王路一座东汉砖室墓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地上式砖石复合墓,自南向北依次为左右对称的双甬道、双墓门、双前室及东西耳室、中室、双后室。墓葬出土玉衣片、陶器、石器、铜器、金器、龟甲等一批随葬品。根据墓葬规模、结构、出土器物等,初步推测墓主为东汉中期琅琊国国君及其配偶。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在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新城下庙社区上坊庄发现一座南齐墓葬,据出土墓志判断墓主为王珪之,属六朝著名的琅琊王氏家族。王珪之在礼学上有较高的造诣,但其墓志寥寥数十字,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墓志。该墓志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朝墓葬的断代分期、六朝士族家族墓地的分布、琅琊王氏家族在南朝的活动等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颜真卿生平及书学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琊临沂。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颜真卿入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安史之乱"护国有功,封为鲁郡开国公。永泰二年(766)遭受权相排斥,屡遭贬官。自永泰初年以来,一改之前常态,开始寄情于山水,沉湎于诗文,依托于佛道,以求内心的解脱。建中四年(783),奉命宣慰李希烈被囚禁,至贞元元年(785)遇难,享年七十七岁。  相似文献   

19.
秦至西汉,山东日照属琅琊郡海曲县,从该地区汉墓出土的文物来看,海曲县是当时全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由于王莽时期的经济混乱,给海曲经济带来重大灾难。海曲吕母起义,动摇了王莽政权,随王莽政权的灭亡,海曲县遂废。  相似文献   

20.
正明清之际番禺王氏家族是岭南地区典型的文学世家。清乾隆《番禺县志》载:"今彭孟阳、王邦畿两家子弟俱能以文藻世其家,且抗高节,而王氏尤胜……不独勋业名节自奇,难其人皆有集,不失琅琊家风耳。"~([1])王氏家族的盛名始于明遗民王邦畿。王邦畿(1618-1668),字诚籥,明崇祯时副贡生,明隆武元年(1645)举人。明唐王绍武中,以荐官御史。后追随永历帝,桂林倾覆后,永历帝西逃,王邦畿遂回乡避于顺德龙江。晚礼函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