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如斯 《福建史志》2022,(5):18-29+71
本文以“明清福建省进士量化数据库”与“清代福建省官员量化数据库”为主要研究资料,分析明清福建省进士以及清代福建省官员的分布与变动,总结福建省进士分布的地域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进而考察考中进士到成为官员二者之间的延续性。从明到清,福建省进士分布广泛,但地区之间不平衡性,表现出东南沿海兴盛、西北内陆衰弱的自然集聚性。总体而言,福建省内进士集中度和官员集中度相关性极高,明清两代进士辈出之家,在清末的官场也颇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嘉庆的老爸乾隆在位时,喜欢下基层娱乐,培养了一大批跟在领导屁股后面歌功颂德拍马屁、腆着脸皮说假话的官员。这种官场陋习,到嘉庆当一把手时,非但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什么景星庆云、什么吉语祥瑞,今天日月合璧,明天五星联珠,好像嘉庆上台,凡夫俗子举双手赞成还不够,连老天爷都要赶来凑热闹,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对嘉庆当一把手的支持和拥护。  相似文献   

3.
来信     
退下来才能说真话运动员一旦成名,就能登堂入室,成为官场新贵,已是中国特色的约定俗成,但像袁伟民那样能成为正部级官员者,迄今还只有一个。官场和竞赛场的游戏规则接近,但前者的博弈更有鲜为人知或不言而喻的惨烈,不少进入官场的体育健儿,  相似文献   

4.
真能吃!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官场中人多半斯文,吃什么东西都是少而精。 别的朝代官员吃东西是否斯文我不知道,但清代一些官员吃东西与斯文半点也搭不上边。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瑞潋出生于权贵世家,曾从刑部笔帖式一路升至湖广总督,成了大清王朝九位最高级封疆大臣之一,创下了清末官场的升迁神话;身为总管湖北和湖南军政的最高官员,瑞潋在任期间的种种不适当作为,又直接影响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和结局,从而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其如日中天的政治生命亦由此完结。  相似文献   

6.
《炎黄春秋》2010,(2):69-69
剖析官场迷魂阵,透视千年权术史,《官场怪圈定律》是一部使政治家沉思、官员猛醒、百姓喝彩的盛世危言。  相似文献   

7.
清代衙门病     
林乾 《文史博览》2007,(9):58-60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清代防范官员的法律、条例相当严密,为了少受处分,许多官员无所作为,整日为逃避"文法"而绞尽脑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就成了最普遍而又最无奈的官场风气了。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的对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体形式,可谓最精炼的诗歌。写对联既是撰写古典诗词的基本功,也可独立显示自身的才情。旧时人,没有不会撰联的,作为清末名的诗人,黄遵宪自然也精于此道。据吴天任《黄公度先生传稿》、罗滨《人境庐诗事》、杜常善《中国近代名家名联》等书收载,黄遵宪共有存世联语十四副,主题咏其书房人境庐,是作人品诗格的鲜明写照,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也是客家人特别重视传统化的显明例证。  相似文献   

9.
窃听的门道     
近日。本刊报道了中国官场的“窃听风暴”——不少官员的办公室甚至家中都被安装窃听器或者微型摄像机,这样等于将官员的把柄全部置于窃听者手中。不仅是官员,商人也难幸免。近目,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爆料,声称自己遭到竞争对手跟踪窃听,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商场和官场早就流行这种“特务手段”。之所以如此,除了竞争环境渐趋恶劣之外,电子产品的低成本化也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电子市场能很容易买到类似的设备,其价格从l∞元至上万不等。也就是说,过去(307们才能干的事情,现在任何人稍加学习就能办到。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联语见心迹冀于清末维新派首领康有为,曾是一位能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但后来却未能随时代潮流前进,站到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对立面上去。他的长篇文章著作,固然记录了他的思想历程,而他所撰的寥寥数语的对联,也同样是他心理轨迹的写真。1898年戊戌政变,...  相似文献   

11.
清末“开民智”以外,还有“开官智”。学堂教育是开官智的重要形式之一。清末地方官员接受教育的学堂是各省课吏馆及由课吏馆改设而来的法政学堂。清末地方官员的学堂教育注重西学课吏,并与实践相结合,对新政的推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清政府认识不到官智不开的根源,对政局真正有影响的督抚大吏并不接受教育,且学堂课程繁重,盲目追求速成,致使地方官员学堂教育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公开的官场,前期是官员的乐园,后来就是墓地  相似文献   

13.
顾渊明 《黑龙江史志》2012,(14):56-57,66
陋规作为清代官员低俸政策的孽生物,伴随着清朝的覆亡,始终不曾根除,虽然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它始终在制度外游离,官员有时对它深恶痛绝,可又不得不依靠维持公私之用,统治者似乎也不能耐他如何.陋规横行于清代官场,而归根结底受害者都是广大百姓,陋规种类之繁多不胜枚举,但陋规的存在却有着众多原因,清代低俸制度和统治者对陋规的态度是造成陋规泛滥的两个重要原因,作为“一人”政府的州县官,没有州县的财政收入。只靠个人俸禄,维持一个县的运转,而其俸禄仅为几十两;清代从康熙到末年对陋规的态度宽严不一,也并没有从根源解决这问题,造成陋规成为清代官场不成文的制度,危害清代官场风气,甚至对清代的灭亡有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自小出生在贫苦家庭里,饱受了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因此他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当时官场贪腐成风,农民反抗朝廷之争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决定亲笔写一部刑典书给官员和百姓看。为此,朱元璋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大部分官员都不敢反对,但也有一两个官员提出  相似文献   

15.
正康熙皇帝晚年身体不好,工作积极性不比当年,特别是对官员过于宽容,奉行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埋下了官场风纪滑坡的种子。乾隆皇帝宠信和珅之后,纲纪废弛,吏治败坏,官员们逍遥自在,康乾盛世便走到了末路。自嘉庆时期开始,各种规矩都不作数了,于是大清国运一路下滑,所有皇帝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  相似文献   

16.
高明 《陇右文博》2006,(1):68-70
胡缵宗(1480—1560),初字孝思,后更为世甫,号可泉,亦号鸟鼠山人,明巩昌府秦安县人。胡缵宗作为明陇右地区名的官员和学,不仅在官场颇有政声,而且在学术上如书法、方志学、出版印刷业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的中美联盟风潮中,在清末舆论界,无论是革命派、立宪派还是清廷控制的报纸,多有主张。倡导与美国结盟的清末朝野人士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驻外公使、东北官员、其他官员、立宪派分子、革命派分子等,朝野上下合奏出了一曲结盟美国的强音。尽管主张中美联盟的呼声很高,仍然有反对的声音,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梁启超。与清末舆论界大力鼓吹中美联盟相似,美国也多有赞成结盟的倾向。日本国内舆论有相当强的反对之声,其政府在外交方面也有应对,主要体现在促动主张中美联盟的我国驻美公使伍廷芳离任、封杀《民报》及与美国签定协议三事上。中美联盟风潮之所以发生,与清末的危殆情形有关。就内在理路而言,作为中美联盟主张的支撑,以夷制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论及影响,中美结盟对清政府而言,重要的是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晚清官场的腐败中,官员的身边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往往狐假虎威,利用在官员身边的便利条件,贪污受贿,勒索百姓,有的官员甚至与身边人互相勾结,互相利用,贪赃枉法,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19.
花衣期是清代官场一项重要的礼仪制度,即规定官员在若干庆典期间应穿着花衣(蟒袍)。平时实施这一制度的庆典有元旦、上元节与万寿节,其中后者规格最高,变数最多,而且最能体现皇权专制的特性。万寿节花衣期的时间一般为正日及前后各三日,在若干整寿之年会加以延长,有时也会缩短。时间最长的是慈禧太后的六十、七十大寿,长达一个月。万寿节花衣期的长与短,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体现统治者性格的晴雨表。花衣期(尤其是万寿节花衣期)内,有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禁忌,甚至呈现出"涟漪效应"。这样的禁忌促使官员尽量避免在此期间上奏,令这一制度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连“责任”都不是决定官员去留的最高原则,官场到底要敬畏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