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磊 《文史月刊》2009,(12):72-72
1901年,慈禧太后66岁大寿来临之际,袁世凯花了1万两白银,从香港购置了一辆由美国人杜里埃兄弟设计制造的轿车,献给了慈禧太后。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14,(8):94-94
正1901年,慈禧太后过66岁大寿,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太后,用1万两白银从国外买了一辆奔驰敞篷式小轿车,作为寿礼送给慈禧太后。该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9公里。当时,中国还没有会开汽车的人,就下令招纳司机。最后,一个名叫孙富龄的人成功入选,他曾经为皇家贵族赶过马车,为人机敏,很会来事。慈禧太后非常中意,于是就选中了他,让他去学开车。孙富龄学会开车后,慈禧太后便坐着车在皇宫里兜风。有一次,她从颐和园回紫禁  相似文献   

3.
光绪死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清德宗光绪皇帝"病逝",光绪死亡后不到24小时,清廷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去世.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的消息传出,中外同感震惊.人们普遍认为,年纪轻轻的光绪反而死在74岁的慈禧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7,(6)
<正>溥儒(1896~1963年),字心畬、仲衡,号松巢、羲皇上人、西山逸士、西山居士、旧王孙,斋号寒玉堂、省心斋。北京人,清道光帝之曾孙。幼年读书于京郊西山,由宫廷师傅教习,经史诗书画无所不精,5岁时奉诏谒见慈禧太后,作对联得慈禧夸奖"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1911年入北京贵胄法政大学,后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25年与族人溥伒、溥僴等创立松风画会。1928年应日本东京  相似文献   

5.
慈禧坐火车     
张玉虎 《文史月刊》2010,(11):53-54
<正>整整100年前。1902年1月3日,大清国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及皇宫里的全部人员,由正定火车站乘上了专门为皇家准备的特别列车,驶向北京。1901年10月20日,李鸿章等人和八国联军议和成功,国内局势渐趋平稳,蜷缩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决定"回銮"北京。1899年8月15日,清廷从北  相似文献   

6.
1861年,咸丰帝忧病而死,年仅6岁的载淳继位。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共同“垂帘听政”。为挽救统治危机,同治时期(1862年—1874年)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自强新政”,史称“同治新政”。总理衙门的设立,是“同治新政”的重要措施奕是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的  相似文献   

7.
杨崇伊出身常熟世家,拥有翰林名衔,拜入翁同龢门下,联姻李鸿章家族,外表风流倜傥,一度是晚清政坛少有的在清流与淮系之间左右逢源的人物。迨至甲午战后任职御史,他却出面为"后党",为李鸿章代言,首劾强学会,再劾文廷式,接连予维新官绅与"帝党"以重创。戊戌年间,又是他率先出首康有为和吁请慈禧太后训政,致使朝局发生同光以来最大的翻转。继而杨崇伊内结庆亲王,外联刘学询、庆宽,密谋"联日杀康"而未果。光绪二十五年冬,他外放汉中知府却不甘远仕,又借庚子事变之机,参赞李鸿章幕府,主持京师救济局,卒因贪黩昭著而遭驱逐赴任。晚年更因持枪夺妓,被两江总督端方等参奏革职,身败名裂。作为晚清政坛的有名人物,杨崇伊以其独特方式参与并影响了高层权力运作,同时也为认识晚清言官制度的流弊和慈禧太后的政治权术提供鲜活个案。  相似文献   

8.
正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这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中,慈禧太后从1861到1908年,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历史人物。这位以"保守"面孔居多、曾经利用义和团、向全世界宣战的老太太,到1901年,又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各国之同心",下令"改弦更张",实行新政。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评价她呢?一、"同道堂"印:慈禧太后掌权的开端慈禧为何能够掌权?不像今天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中国传统社会里,  相似文献   

9.
慈禧太后是我国近代史上显赫一时的历史人物。她爱好文史书画,于朝政之暇,常舞文弄墨,对此,不少史料有所记载,但多语焉不详,本文拟对慈禧太后的书画作一系统介绍,以供研究者参考。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父名惠徵,曾任安徽徽宁池太广道兵备道。咸丰二年(1852年)做为秀女被选入宫,时年十八岁,赐号兰贵人。《清实录》载,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二十六日晋为懿嫔。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皇子载淳,由此晋为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第二年又晋为懿贵妃。咸丰十年随驾出狩热河行宫,翌年七月十六…  相似文献   

10.
正袁世凯是慈禧太后在李鸿章之后最为信赖的汉大臣,在慈禧太后最后几年掌握着相当的权力,对当时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作出过重要贡献。当然他也得罪过不少人,多年来弹劾他的奏章一直不断。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对袁世凯信任有加,所以,袁世凯并没有因受到弹劾而受到任何处罚,反而步步高升。但是,1908年下半年,随着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去世,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反对袁世凯的潜流一直不断,在慈禧太后活着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光绪十三年(1887)光绪帝亲政,十五年慈禧太后归政,二十四年戊戌政变,这十余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之间的权力关系,是晚清政治史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前此研究,或者概而言之,或者置之不顾。戊戌变法的重要参与者梁启超说:"皇上虽有亲裁大政之名,而无其实,一切用人行政皆仍出西后之手。"~①这一论断为后来的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成为相关研究的一个既定前  相似文献   

12.
李莲英自9岁入宫当差,到暮年出宫养老,在宫中度过了55个不同凡响的岁月。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同、光年间,权欲熏心的慈禧太后,前后三次“垂帘听政”,独揽朝纲国政,统治中国长达47年之久。一生诡计多端的李莲英,紧紧依靠慈禧太后,为其出谋划策,效尽犬马之劳,极尽阿谀谄媚之能事,因而取得了慈禧太后的宠信。李莲英从迎合慈禧太后取得宠信到协助慈禧太后出谋划策,参与朝政,而进一步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垂爱,终于成为清末一代权监。  相似文献   

13.
正野史、演义或文人笔记(皆非信史)均认为"老佛爷"这个称号是慈禧太后专用的、独有的,其实大错特错了。"老佛爷"的称号并非慈禧太后专用,因为清朝历代皇帝都特称"老佛爷"。根据古代的宫廷政治常识来看,历代帝王除了各自的庙号、谥号、尊号外,有些朝代的皇帝还有特称,如宋朝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  相似文献   

14.
苏五 《文史精华》2008,(11):44-52
100年前--1908年11月14日,光绪争帝死于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第二天,慈禧太后在北京故宫仪鸾殿病逝.正当壮年的38岁的皇帝与风烛残年74岁的太后竞在20小时之内相继死去,这巧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5.
正近代中国被西潮入侵,屡战屡败,创巨痛深,朝野震动,于是接受西方以强弱定文野的观念,自认野蛮,由原处"天下"之中而退居"世界"的边缘。①如梁启超在1912年所说,今日"我国在世界现居何等位置"、将来如何"顺应之以谋决胜于外竞"之道?是每一个国民应关注和思考的基本问题。②据裕德菱记载,慈禧太后在逃难西北又返回北京后,也"殷望中国,得在世界列强之中,占一  相似文献   

16.
得知哥哥染重病的消息,既诧异又揪心。他虽年近78岁,但体格一向硬朗。他曾自信地说,要活到88岁庆米寿,但可恶的癌症却要夺走他充满期待的10年,熄灭他一直旺盛的生命之火。见到哥哥,又颇感欣慰,他身体孱弱,但内心坚强,除了会会客,还忙着为自己的第三本书法集定稿。"民间书法家",这个称谓对他是贴切的。先说"民间",哥哥从未进过任何艺术院校,一辈子没坐过公家办公室。他  相似文献   

17.
微博历史     
正末代皇帝溥仪大婚,各地遗老及士民均奉贺礼。徐世昌贺礼2万元为最多,张勋、张作霖、曹锟等都有重礼。大总统黎元洪则特别从关税内拨出10万元,8万为清室优待费,2万为代表民国的贺礼。各地遗老到京祝贺者极多,而奉贺礼最多的一省,却是始倡革命的广东。  相似文献   

18.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慈禧太后早已撤帘归政。照理说,慈禧太后与中日甲午战争不应该有什么关系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慈禧太后不仅与中日甲午战争有关,而且在某些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极大的影响。本文仅就慈禧后修颐和园,慈禧太后六旬庆典,慈禧太后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态度三个问题作一些考察。长期以来,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影响了海军的建设,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此说的代表人物,就是康有为。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写道:“时西后以游乐为事,目光绪九年经营海军,筹款三千万,所…  相似文献   

19.
作为历史人物的慈禧太后有多重面相。从个体生命史与个人命运来看,她看似无限辉煌的人生背后,其实颇有悲剧性意味。置于宏大历史场景之中,从革命史的角度来看,慈禧太后残酷镇压各种反清武装起义和革命,均可予以大张挞伐;但从清史的角度思考,如果她对这些反清武装起义和革命无动于衷,那未免不可理喻。就改革史的层面而言,慈禧太后既有顽固保守的一面,也有被迫顺应潮流之举,但终归因循游移而一再错失中国近代化的机遇。慈禧太后的统治,是一种典型的"老人政治"模式,主要靠的是老辣的政治经验与高超的政治手腕,但缺乏近代政治家的政治智识,她关注清王朝的皇位统治更胜于关注近代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相似文献   

20.
正宋则久,名寿恒,以字行,天津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父亲是一家钱铺的管事,因吸食鸦片伤身,于43岁早逝。宋七岁入私塾,读书八年,因而稍有一些旧学根底。15岁进了一家绸布庄学徒,开始了商业生涯。由于自身有一定文化基础,加之勤奋好学,肯于钻研,经十多年磨练,32岁便出任了天津著名大商号敦庆隆绸布庄的经理。辛亥革命后,则是以创办国货售品所,以"专售国货"而驰名。一、打造"维持国货"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