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迭剌部是遥辇氏部落联盟和早期契丹王朝的重要部落之一,其与乙室部原为一部,阻午可汗在整编部落时才被一分为二,又称大部落、北大部、北大浓兀、左大部。  相似文献   

2.
唐朝的羁縻统治是影响契丹部落社会发展的直接因素,结果导致大贺氏王权地位的衰微和王族部落的变异,即由部落贵族演变为官僚地主家庭;王族部落(弹汗州部落)从八部之首演变为唐朝的侨置羁縻州,并形成"幽州契丹"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契丹建国前的社会组织,弥里指河的流域、优质牧场,石烈指强大宗族控制下的各牧场,都已经是地缘组织。涅里重组契丹八部,是以曾经掌权和现在掌权的部落权贵宗族及其姻亲宗族分别控制仅存的十二个石烈,部也已具有一定的地缘性。"二府"分别出自迭剌部和楮特部,是管辖契丹八部的组织。阿保机改造"二府",使之成为统辖契丹八部的中央机构,使与之对应的部、石烈、弥里成为地方行政机构,由此构建起契丹国家。  相似文献   

4.
豁罗刺思部即郭尔罗斯部,起源于额儿古捏·昆的蒙古部落.初迁根河流域,后迁至洮儿河、霍林河一带,其中一支于1195年迁至嫩江、松花江汇流处游牧.该部曾骚扰过金国边境,也曾与成吉思汗的蒙古部抗衡,后来臣服金朝,又加入了蒙古部的联盟.元代时自成部落.明朝中叶科尔沁蒙古的一支占据其地,并以郭尔罗斯之名为部号,实为同名异氏,该部遂成为科尔沁蒙古郭尔罗斯部的属部.清代该部组建了蒙古八旗中的正白旗,并与科尔沁部的郭尔罗斯人杂居共处.  相似文献   

5.
秦岭 《丝绸之路》2005,(8):64-65
契丹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一位女子则乘青牛自上河(今老哈河)而来。两人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他们的八个儿子分别繁衍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  相似文献   

6.
苗润博 《史学月刊》2014,(4):126-129
<正>随着出土材料的日益丰富以及契丹文字解读的不断推进,考辨契丹家族世系成为近年来辽史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尤以外戚族系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然而,作为辽朝外戚的重要一支,国舅帐中的所谓国舅别部问题却由于材料匮乏,长期以来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本文的研究并不企望通过增添新史料这样的"加法"来彻底解开这一难题,而是尝试从史源学的角度对现有材料进行区分、辨析,剔除错误的二手史料,希望这样的"减法"可以为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国与国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尤其后者之间,往往没有确切的分界线,其事实上的界限,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如某江河流域为某部落的住区,该部落除在住处附近渔猎外,还常常渔猎活动于某几个特定的地方。而相邻的部落则往往指以某山、某水、某森林或某个地面为界限,彼此尊重、礼让、和睦相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  相似文献   

8.
关于叶赫部首领的族属问题赵东升明末活跃在关东大地上的扈伦四部,是以海西女真人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这是史学界公认的事实。四部首领的族源族属,亦皆海西女真部落酋长,他们又身兼明朝政府任命的地方卫所长官,“凭敕入贡”,接受明朝皇帝的敕书与赏...  相似文献   

9.
锡伯族是我国北方古代民族鲜卑的后裔,最初游猎在大兴安岭东麓一带。一九八○年,米文平等在大兴安岭发现的嘎仙洞,即为鲜卑的发源地。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八九年)北匈奴败于汉将窦宪,其族大部西迁,鲜卑部落随即离开大兴安岭,进入北匈奴故地。然而,仍有极少数鲜卑部众游猎存绰尔河、嫩江、松花江一带。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古代民族形成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共同体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以及丰富中国历史的内容,开展对民族理论的研究,是有益处的。拓跋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几个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他们的发展都经历了氏族、部落、部族和古代民族的完整的历史过程。拓跋族在拓跋邻以前,契丹族在涅礼以前,女真族在献祖绥可以前,都曾经过氏族部落的时期。部落是由若干个亲属胞族构成的。其特征是:(一) 母权制已让位给父权制,但还是  相似文献   

11.
唐括氏是辽金时期重要的女真部族之一,最初以上京帅水为居住中心。帅水及唐括部驻地可确定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境内的双阳河一带。早期唐括部尚处于较为原始的氏族部落阶段,多以村寨形式聚集,而未建有城郭。同时,辽代尚有以党项降户所置的北唐古部,戍守于辽黄龙府南今吉林长春附近,与唐括部不仅驻地不同,且族源非一。  相似文献   

12.
明代后期,原居于松花江下游的部分海西女真——塔山左卫、塔鲁木卫及弗提卫的一支,辗转南迁至辽河上游与松花江中上游之间,重新集结组成哈达、乌拉、叶赫、辉发等四部,统称之日扈伦四部,或名海西四部。四部的族属问题,哈达、乌拉、辉发等三部,是由女真族首领所领导的女真族部落,对于这一点,历史记载是清楚的,今人看法似亦无异议;唯独叶赫部之族属,究为女真,抑为蒙族,迄无定论,多数人似又倾向蒙族说。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夜黑国始祖蒙古人,姓土默忒,所居地名曰张,灭胡笼国内纳喇姓部,遂居其地,因姓纳喇。”一九七九年新版《辞海》“叶赫部”条下:“首领本蒙古人,依附乌拉部,成为‘海西四部’之一。”一个说始祖为蒙古人,一个说首领本蒙古人,虽然都没有直接谈到部众的族属,但是按上述说法,叶赫部的族属至少可有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早期党项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大的部落有八个。本文把这八个姓氏与西夏建国后的西夏姓氏作了勘同,并对汉文史籍中关于这些部落名称的错误记载作了订正。在此基础上,对它们所代表的各自家族的发展状况略加钩沉考证,从中可以窥见数百年间党项宗族部落发生的剧变。西夏王朝建立后,唯有拓拔一族发展为皇族,风光无限,余多败散,就连与拓拔氏世代互通婚姻的颇超氏、野律氏也未能幸免。除拓拔氏、野律氏外,其余家族在西夏王朝政治舞台上不见有什么显赫人物出现。个别家族在西夏姓氏中不见踪影,不排除在部落纠纷、民族迁徙融合中走向消亡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云南红河思陀部酋长府车玛遗址位于云南省红河县乐育乡龙车村委会车玛村西北面,2009年10月红河州文物部门进行了调查勘探,发现了墓葬、灰坑、基沟等遗迹,出土银器、铜器、瓷器及砖瓦等遗物。通过对遗迹、遗物的分析,结合有关史料,可以确认:车玛遗址属于南诏时期(唐宋时期)哈尼族部落思陀部酋长府遗址。  相似文献   

15.
浑籍里小议张林平有唐一代,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充任武将的甚多,立有赫赫战功者亦不乏其人,浑就是其中的一个。浑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战功卓著。他出生于铁勒别部浑部,以部落名汉姓。《旧唐书·浑传》说:“浑,皋兰州人也,本铁勒九姓部落之浑部也...  相似文献   

16.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又名石城会盟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云南省曲靖县曲靖中学,与另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宝子碑合贮一亭。碑文内容主要记述大理国明政三年(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滇西白族地方政权与滇东北的彝族三十七个部落,在打败了几个民族头人之后,回到石城(今云南曲靖)会盟之事。碑高1.25、广0.58、厚0.16米。碑文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想说明良渚文化是生活在东海之滨的古代部族所创造的文化(图一)部族是由部落或部落联盟发展起来,它们之间存在着质的不同,对于部落,一般认为有以下特点:1,部落是原始公社制度下所特有的人们共同体和社会组织,是较氏族和胞族为族为大的,主要以血缘关系联系的社会组织形式.2、部落的来源多为有血缘关系的渚氏族联盟.形成部落后,具有自己特有的名称,崇拜物和崇拜方式,部落方言和特定地域.3、部落内有一定的社会组织如部落成员大会,部落议事会,酋长制等.  相似文献   

18.
波斯文史著《史集》(Jāmi al-Tavārikh)之《部族志》记述了蒙元时期蒙古高原上各民族各部落的情况,是研究中古时期北方民族形成、分化、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之一.其中《乞儿吉思部》一篇记录了这一时期乞儿吉思及其周边诸族的情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该著苏联波斯文集校本,将《部族志·乞儿吉思部》首次由波斯文直接译为汉文,纠正了以往翻译中的一些错误;同时勘比蒙、汉文资料,对文中涉及的民族、地理、人物、事件等有关问题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铁勒契艹必 部是我国中世民族史上一个朴朔迷离的部族。其最早以“高车解批部”见于《魏书》记载。北魏太和十一年 ( 487) ,随高车酋长西迁车师前部 (今新疆吐鲁番 )。隋炀帝大业元年 ( 60 2 ) ,突兀而起 ,击败称霸西域的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 ,在贪汗山 (今新疆博格多山 )北建立了一个号令邻国的强大的铁勒汗国。但旋起旋落 ,建国仅十年左右 ,就复为西突厥所并。自是 ,其部落又开始了频繁的迁徙过程 :自隋末唐初 ,迄五代后唐 ,龟兹之北 ,热海之上 ,河西凉州 ,多览葛南 ,黑山外 ,振武境等等 ,无不遗存有契艹必 主支驻收逗留的痕迹。本文详考了铁勒契艹必 部的盛衰和迁徙的全过程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有关这个部族的诸多迷雾  相似文献   

20.
契丹国志     
又称《契丹志》或《辽志》,是记述契丹族史、辽朝史较早较有系统的一部史书,题名宋叶隆礼撰,实际成书于南宋末至元初。也有学者认为作者叶隆礼为后人假托,但各种版本均相承沿用。现存版本以北京图书馆藏黄丕烈题跋元刻本最早,以嘉庆二年(1797年)席世臣校刻的扫叶山房本流传最广。此外还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承恩堂刻本和明清时期抄本、节抄本多种以及民国年间印行的席刻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校点本,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