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袖秘书得力助手盛禹九(以下简称盛):2011年出版了一本书——《中共中央第一支笔》,副题是"胡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这本书出版后,我看到朱正写的一篇文章——《"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读后》,刊登在2011第11期《炎黄春秋》上。朱正的文章反映出:这支笔"为党作宣传、作解释、作辩护",为尊者讳,有时会颠倒是非,掩饰谬误。看来胡乔木是个有争议、值得研究的人物。我知道,您老和乔木交往有半个世纪之久,了解甚多,能谈谈对他的一些认识和印象吗?  相似文献   

2.
龚育之 《百年潮》2002,(11):52-57
推荐给<理论动态>的是哪篇材料? 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三日<致胡耀邦>,是推荐一个材料给胡耀邦,请他领导的<理论动态>刊登的.编者注释,指为韩树英<"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刊登在<理论动态>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五日那一期上.但是,韩在<炎黄春秋>去年第三期上发表过一篇回忆,说,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意图是胡耀邦在党校的秘书转达给韩的,写出后经胡耀邦亲自修改,七月十二日还批示了意见.这都不可能是七月十三日乔木推荐以后的事.而乔木也没有必要向胡耀邦推荐一篇胡耀邦自己组织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潘潮玄 《世纪》2020,(1):21-2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继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后,在改革开放起步之初的又一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决议》起草工作始于1979年11月,是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进行的。先由胡耀邦、胡乔木负责的起草小组写出初稿,在北京组织多次咨询讨论后,从1980年10月13日起,《决议》初稿交付给全国四千高干(主要是领导干部、理论界和军队代表等),进行了历时约1个月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4.
吴伟 《炎黄春秋》2014,(10):18-22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一篇重要讲话,对中国政治体制中的“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进行了严厉批判,首次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问题。这篇讲话,后来被中共十三大尊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也被党内外的主流学者们奉为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经典。邓小平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讲话?他此时做这个讲话出发点何在?为什么邓小平讲了话以后,政治体制改革在此后多年却没有下文?这些问题,需要仔细考证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在整理爷爷叶圣陶的日记。在1957年的日记中,爷爷详细记录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改革等受到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批评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姜平 《炎黄春秋》2010,(9):15-18
<正>对两类不同政治制度优劣的比较人类历史证明,中外古今的政治制度,虽然形式上千差万别,名称五花八门,但从本质上区分,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专制制度,一类是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在古代有族权政治、神权政治、王权政治、皇权政治等;在近现代,有希特勒打着实行"国家社会主义"旗号的法西斯专制制度。在中国,古代有以皇帝(如秦始皇)和朝廷垄断全国一切大权的专制制度,这种专制制度统治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价格改革是广东乃至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广东价格改革的成功 ,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 ,本文拟在探讨广东价格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广东价格改革成功的基本原因进行探讨 ,并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体系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曙 《纵横》2014,(7):41-46
1975年,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支持下,大刀阔斧地领导了铁路、钢铁、国防科技、国防工业、中国科学院、军队、文艺、党组织等方面的整顿。平反冤假错案与落实政策,作为邓小平领导整顿的重要内容,也在上述领域不同程度地展开,并贯穿了整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周曰礼  吴象 《纵横》2008,(8):31-3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要吃米,找万里。"邓小平也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万里同志是立了大功的。1977年6月到1980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率先搞起了"省委六条",既而做出"借地度荒"、"联产计酬"、"包产到户"等一系列决策,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万里晚年用了"惊心动  相似文献   

10.
王威振 《沧桑》2009,(3):93-94,112
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环节,农村改革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回顾30年来农村改革的历程,对于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南方人物周刊》2014,(29):42-43
某种程度上,中国每天都在以各种数据和奇观述说他的改革题材和崛起史,而绕过那些曲折和断裂,革命历史则通过再讲述与当下对接,成为崛起历史的完美注脚。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黑龙江省始终坚持立足省情,着眼全局,不断推进粮价改革、完善粮价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对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业改革30年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是市场化改革,即从传统的计划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78~1984年为计划体制框架下的局部改革试验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扩大企业自主权、促进企业改组和联合、工业基本建设资金由财政拨款  相似文献   

14.
吴雪睛 《百年潮》2002,(6):11-16
1975年春天,在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针对"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出现的混乱局面和"四人帮"所造成的严重破坏,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整顿工作,切实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这场整顿工作,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减轻极"左"错误和"四人帮"破坏所造成的影响,一度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虽然由于后来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干扰,这场整顿工作没有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它的影响和历史作用却被永远载人史册.这场整顿是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的,而徐州铁路的整顿在整个铁路系统整顿中时间最早,影响最大,并在全国各行各业的整顿中起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为城镇职工提供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险项目的同时,在农村构建起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集体保障为主体的复合型社会保障制度。此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其变迁过程中呈现出路径依赖的惯性特征。60年的建构与改革,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渐行渐近,逐步建立了独立于"生产系统"之外的社会化的保障制度,并不断趋向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的目标模武。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