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尝试·探索·思考──《安吉县志》编纂中的几个问题安吉县志办公室徐文彬,李致平辛勤耕耘数年,新编《安吉县志》终于问世。现就编纂中进行尝试、探索与思考的几个问题分述于后,求教于专家、同仁。一、改善志首体例的尝试地方志体例是横排门类、分门类纵述史事。这种体...  相似文献   

2.
大事记与概述、分志共同构成志书记事框架。编年体是大事记事条编排体例,纪事本末体则是事条记述体例。大事记事条记述要注意完整性,切忌割裂事件,分述过细;又要充分注意相对于各分志的提要性,以免事条设置过粗,造成大事遗漏。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2001年5月出版的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志》(以下简称《峨山县志》),以概述、大事记领首,设34个专志,人物殿后,凡140万字。其中,艺志载列诗词楹联、歌谣谚语、碑,献档案志专述献、档案,因而不设“附录”之篇——这是与一般新编志书的一个不同之处。通读全志,总的印象确如该志《编纂始末》所说:“基本做到了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行规范,言简意赅。”笔从方志编纂角度审视,对其编纂工作方面的特点,印象尤深。  相似文献   

4.
新编社会主义地方志,无论是省志、县志,还是专业志、部门志,普遍在志首设置概述。这种做法已经成为方志界的共识和各类志书的必备体式。从已经出版的志书和送审的部分志稿来看,凡是成功的概述都为志书增添了综合内容,增强了志书的整体性和社会功能。但也有的概述,内容缺乏提炼,结构不很科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进一步探讨专志概述的功能及其编写,是很有必要的。一、志书仅述首起专志地方志书的概述起至何时?它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方志界许多同仁谈到方志概述的起源时,一般引用章学诚…  相似文献   

5.
首届新编志书在篇目设置上的创新,最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志首设《概述》,新编志书普遍采用,且几成定式,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其二,是在志书的经济门类之首设置《经济综述》篇,得到志界同仁的广泛认同,但实践者却不及《概述》广泛。鉴于此,有必要对《经济综述》篇进行再认识。 设置《经济综述》篇的提出 社会主义新方志与旧志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新志中突出经济志,起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作用。我国封建时代的地方志,对地方上的经济状况及其发展的历史,一般都记得比较简略,且门类不全,大多为记述食货、赋税、贡物等与封建统…  相似文献   

6.
对区志运用“述”的思考李德林新编志书所用体裁繁多,如述、记、志、传、图、表、录等。这是因为内容需用相适应的形式才能充分表述出来。本届修志已经出版的各类志书中毫无例外的都设置了"总述"或"概述",这足以说明"概述"在新编地方志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它是全...  相似文献   

7.
新疆《库车县志》由新疆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库车县志》概述、大事记置前,专志36卷,附录殿后,采用条目体(亦称纲目体)编纂而成。读罢《库车县志》,思路大开,顿觉方志事业天地宽,方志理论向深层次勘探。《库车县志》是一部本着既要合格,又不拘一格的创新新志书体例框架结构的总构想,而编纂成的别具一格、特点突出的、具有体例结构和质量“更上一层楼”的拓展新姿的新县志。笔者现撷取四点,略做评述。一、优化志书体例结构,展述地方和时代特点。这届修志以来,所出版的新编省(专业志)、市、县三级志书,大都…  相似文献   

8.
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即“横排竖写”,是志书体例的基本特征。竖写也是志书篇目与资料的结合点,一部志书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最终要通过竖写来体现。因此,竖写一直是修志同仁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以来,关于竖写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如竖写的基本原则、竖写的基本要素、竖写的基本方法、竖写中应注意的基本问  相似文献   

9.
大事记被誉为一志之“经”,相对独立于整部志书的总体结构中。它以其简明扼要,位居主体志之首而受到历代修志者的重视。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修常德、荆州二志,洪亮吉修《登封县志》,都设有大事记。民国政府于民国六年(1917年)通令全囝各地,新修通志、县志一定要有大事记。在首轮修志前夕,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县志建议纲目》中。将大事记列居概述之后。南此可见,从古至今,大事记都成为一部志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最近,佛冈县环保和建设局委托佛冈县史志办公室编纂的《佛冈县环保和建设志》正式出版.并发送给全县有关单位和领导。该志书按记、述、图、表、录等体例编纂,除“概述”、“大事记”和“附录”外,专志部分分为10篇,全书共计75万字。该志书全面客观地记述佛冈县环保和建设事业起步和发展的历史,为社会各界及有识之士研究、探索佛冈县环保和建设事业的历史及发展规律提供了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11.
《北海市志·大事记》的两大特色廖六田有幸拜读《北海市志·大事记》(以下简称“大事记”),是次极好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对我们编写《柳州市志·大事记》很有启发。“大事记”内容丰富、翔实;详略有别,详今略古;志书符合体例;叙述简要,文约事丰;行文严谨、朴实。...  相似文献   

12.
大事记是新编地方志书中与概述、各分志、人物、附录并列的五大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不容易把握和出现问题较多的部分.选择续志大事记在行文格式、政治观点、选事标准、把握体例、文字表述、记述规范等方面常见的质量问题,就其出现原因、不利影响、纠正方法进行评点.  相似文献   

13.
近读《三门峡市志》,觉得在新出地方志中,这是一本具有一定的创造精神、地方特色鲜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体大思精之作。所谓体大思精,是指此志共有七卷、四大册、360余万字,可谓卷帙浩繁,规模宏大,在新编志书中是不多见的,堪称“体大”。但由于布局谋篇得体,框架结构合理,纲目清晰,篇章有序,真正做到了繁不失统、多而能一、有条不紊。在叙述上则坚持事以类从、横分纵述的叙事方法。既有新编志书常规的“概述”,又有他志所无的章节中的无题序言,叙源述流、钩玄提要,对事实或事件进行宏观性的概括。这对于加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与篇章之间…  相似文献   

14.
新修省、市、县三级志书首设的“建置”(政区、行政区划)志(篇、章),不仅是对本级志书横排纵述时空平台的定义和界定,也是其他门类事物依此界定而纲举目张纵记始末横陈到边之必然。通过对新修第一轮省、市、县三级志书,尤其是广西第一轮三级志书的初略研讨,探索其对旧志相关内容之推陈出新,进而指出不论以“行政区划”还是以“建置政区”横排纵述门类,续修方志之首志都要力求忌一味泥古照抄,忌盲目轻信土权威,忌矫枉过正,忌墨守成规,忌错失“补和删”,忌忽视建制层级,忌建置沿革与政区混记。由此提出相关规范完善之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图文并茂是志书的一大特点,地方志中的“图”在志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与方志的传统特点和体例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最早的地方志是以图为主的,是先有图而后有志,《周礼》中就有“掌四方之志”、“掌天下之图”的记载。我国的地方志,作为一种独有的文体,从创立以来,就确立了图志结合的体例,是图文并茂之书。因此,一部志书的优劣与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结合对志书中图的作用和价值,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志》(以下简称《州志》)图片的选用和编排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为赏析。  相似文献   

16.
首轮新方志编修以来,经过了近30年的修志实践,新方志在承继旧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志书的体例结构进行了充分的完善,逐步形成了目前所普遍见到的序、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多种体裁相结合的比较完备的结构形式;尤以在志首创设“总述”(名称不一,有的称为“综述”、“概述”,也有的叫“述略”、“史略”、“县情述要”,还有的为“前言”、“引言”,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全国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以来,掀起了新中国地方志编纂的第二次高潮,吹响了续修志书的号角。1997年5月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三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对新编地方志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方法,志书编纂的技术处理等问题作了重新规定。其中第三章第十三条指出:“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图表采用现代技术编制”。可见,图是当代志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志书以记、志、传、图、表、录几大部分组成本学科完整的体系和内容。追溯方志发展史,《图经志》、《…  相似文献   

18.
编纂地方志的目的,是为发挥“资治、教化、存史”功能,是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故新编地方志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一部县志是否符合质量要求,除看这部志书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体例结构是否合理和完善,人志资料是否丰富,史实是否真实,是否突出了地方特点和特色外,还要看对上述诸因素借助语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方志自明代形成比较规范的体例以来,一直很重视地方政权沿革与典制的记载。传统方志在“沿革”、“职官”、“官署”、“名宦”或“宦绩”项下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政权资料,为当代志书留下了可贵的遗产。然而,传统农业社会的国家组织简单,地方政府职能以钱粮、刑名等为大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功能不发达。所谓“国家的权力只下延至县一级,县以下是自治的乡村”之说虽未免言过其实,但国家政权对民间社会的干预与组织力度的确比现代国家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新时代地方志的地方政权入志体例实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无先例可循的探索。建…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的一个重要体例是横排竖写,即横排门类,纵述历史。纵述历史是志书的经,是志书的主体。志书纵述得好不好,关系到志书能否实现其资治的主要功能。纵述历史不是将历史资料简单地排列,而应该反映事物兴衰起伏、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否则读者、后人从中看不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即达不到资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