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版权保护制度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象征。我国现行的版权保护一般法是1990年9月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这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全面系统规定版权的法律,是我国版权保护史上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虽然分别于2001年、2010年进行过两次修订,但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难以适应当前的版权保护发展的需要。~([1])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真实反映我国版权保护制度情况的重要历史文献为主线,再现版权保护制度70年的发展历程,梳理总结版权保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版权保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近代英国版权制度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乃和 《世界历史》2004,21(4):23-29
近代英国版权制度形成早、影响大。它起源于都铎王朝统治时期 ,中经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 ,于 1 8世纪初期最终形成。欧美各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都纷纷仿效 ,先后制定了自己的版权法。因此 ,对近代英国版权制度形成问题的探讨 ,不仅对我们深入理解当代西方乃至世界版权制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而且对捍卫我国版权安全以及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付丽霞 《东南文化》2022,(1):185-192
全球博物馆在技术发展的加持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建设、藏品资源分享以及文创产品开发成为博物馆“角色转变”的新标杆。然而,现有的版权例外规则并不能满足博物馆的发展需求,更无法契合博物馆开放的馆藏作品的传播姿态,无力贴合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诉求。基于此,有必要通过适当放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版权例外空间、合理延伸博物馆藏品传播的版权例外适用范围以及高效运用法定许可规则助推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等措施,实现我国博物馆版权例外制度在数字时代下的良性变革。  相似文献   

4.
略谈网络环境下地方志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版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地情数据库的建设在版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网络环境下地方志资源建设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提高版权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应该立足自身优势,整合系统可控资源,杜绝版权纠纷;应该引入市场机制和合作机制,合理化解版权风险;同时还应该紧跟技术发展潮流,依靠技术手段跨越版权瓶颈。  相似文献   

5.
李熠 《黑龙江史志》2013,(9):319-320
本文对网络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和网络环境下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网络作品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健全我国网络版权集体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数字版权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攀登》2011,30(4):101-104
数字版权的刑法保护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项交叉且边缘性的研究领域。随着数字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大量的版权违法犯罪也相伴而生,然而中国现阶段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法却存在着诸多弊端。笔者建议,通过立法,扩大刑法保护对象,修改犯罪行为方式,进一步加大著作权的刑法保护力度,完善数字版权的刑法保护体系,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刘席宏 《神州》2012,(24):4-5
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当根据创作范式为核心明确其概念,我国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选择"版权保护"而不应该采取"特殊权利保护模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具有其法哲学基础,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设定独占性权利具有其正当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著作权法上"作品"的法律特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受保护的客体、权利主体、保护期限和利益平衡等方面进行特殊的制度设计,并建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信托管理和公益诉讼机制。应当在版权保护机制内建立适用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民国建立以后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版权保护要求的势头有增无减 ,从而导致民国初年涉外版权纠纷的频繁发生 ,并且每每酿成国际间的版权诉讼案。一、美国商会教科书版权交涉案1 91 9年 4月间 ,上海总商会接到美国商会的一封信函 ,内称 :“华商所办印刷所 ,有翻印美国课本销售于上海及中国各埠者 ,侵夺版权 ,违犯法律 ,事实昭然 ,无可掩饰。兹由美国课本领袖印刷局 ,将华商印刷所翻印之本 ,编成表式。特照录一份 ,送请台察。其翻印之多 ,殊足骇异。而以性质高尚之印刷局 ,竟有此种行为 ,更为可讶。今此事已呈明美国驻京公使 ,与北京政府磋商办…  相似文献   

9.
明代正德年间,我国方志开始在卷内设置“修志姓氏”,这标志着方志版权意识的觉醒。万历时期,“修志姓氏”逐渐规范,我国的方志版权开始走向成熟。清代道光时期的方志开始在每卷内细述该卷的负责人员,征示着现代方志署名的先声。方志版权意识的兴起,是在方志学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伴随着士人对方志认识的加深,以及朝廷上下对修志的重视,署名越来越成为参修人员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李明山 《史学月刊》2002,6(11):36-41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名作家。他为了新学革命,曾自动不要稿酬,自费赔钱出书,放弃版权。同时,他为了维护作家的权益,曾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审查机关对作稿的查禁、删改及对作家的迫害;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版税权利,几乎与北新书局对簿公堂。鲁迅的版权意识的觉醒,在中国近代版权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辉 《沧桑》2013,(5):27-29
民国图书版权票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保护中面临着环境恶化,缺乏规章制度及不合理的利用等问题。对民国图书版权票进行保护于文化遗产的传承、民国图书价值的鉴定及民国图书版权票的研究都至关重要。在保护中应逐步开展,在方法上则有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  相似文献   

12.
近代日本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开启了作者与出版者实现版权自觉的时代,书籍中版权保护标记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民间至政府,版权观念由初醒至成熟,版权实践也从自发逐渐走向相对完善的法制规范。  相似文献   

13.
切实重视翻译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20多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学术交流与版权贸易的发展,我国在翻译和出版人社会科学作方面无疑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充分肯定已有成就的同时,也应对目前严重存在的翻译质量问题给予关注,并愿在此呼吁切实重视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中国版权问题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美、日等国以续修商约为契机,相继向中国提出了版权保护要求,并在“续订商约”中加入版权保护条款。一时间,版权保护问题成为中国朝野,尤其是文教出版界所面临的敏感问题。从修约大臣、管学大臣,到教育界文化界人士,从来华传教士,到东邻(日本)舆论界,都围绕中国的版权保护问题开展了激烈论争。论争虽见仁见智,难有定评,但它却成为《大清著作权律》产生的前奏。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2015,(11)
本文以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为研究对象,以IOS系统阅读下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分析为研究目标。首先对IOS系统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分别从IOS系统阅读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当解决的关键问题、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功能框架的设计这两个角度着重分析和探究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在IOS系统阅读下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通过对基于IOS系统阅读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探究,为我国移动阅读数字版本保护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值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7.
《历史研究》2021,(1):53-6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历史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019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8.
李毅  吴丽燕  曾志江  杨雨源  张晚成  束俊 《风景名胜》2021,(4):0135-0135,013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线上内容付费经济发展蓬勃,数字音乐付费成为热潮。大学生接受到的音乐教育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处于该年龄段的特殊心理特点,形成了他们独有的音乐消费的特点。在国内版权市场仍待规范、用户付费习惯仍需培育的大环境下,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研究在校大学生数字音乐付费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在线音乐平台进行梳理和分析,对进一步落实版权保护行动、推动国内在线音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培育更加成熟的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书院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制度。自唐代出现书院,至清朝末年废书院,书院制度存在达一千年以上。有学者统计,全国历代书院在6600所以上。书院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凭 《史学月刊》2007,(7):7-10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来看,制度创立和发展对国家重建以及社会秩序维持所具有的基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制度史一直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无论是研究队伍,抑或是取得的学术成果,都是其他历史学领域难以比肩的。处于当今重视学术创新的时代,制度史的研究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走出原有纯制度层面的研究困境和局限,研究方法上需要做哪些改进,研究内容上需要做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不断深化的目标呢?学者们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邓小南先生的"走向‘活’的制度史"研究的呼吁,犹如馨香扑面,令人新爽。为了开拓制度史研究的新局面,我们推出这期"制度史研究方法笔谈",包伟民、陈长琦、李凭、卢向前、王日根5位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研究者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