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4年,随着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四个学校的实习工厂合并组建了华中工学院机械厂.当时机械厂的机械设备主要是从武汉大学实习工厂搬来的,我也随武汉大学实习工厂一起转到了华中工学院机械厂.  相似文献   

2.
史彬是“二七”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1912年到长辛店铁路工厂当白铁工,当时年仅20岁。1921年下半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是长辛店铁路工厂的第一个党员。  相似文献   

3.
邵金耀 《民国档案》2003,2(1):110-114
始于抗战期间的工矿内迁运动 ,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移动”。① 1 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全国的工业中心被迫从沿海各省迁往内地。工矿内迁运动从 1 937年 7月开始到 1 940年底基本结束 ,历时三年半时间 ,内迁工矿 448家 ,机器材料 70 ,991吨 ,技工 1 2 ,1 64人。② 工矿内迁的对象包括公营、地方政府经营和民营的所有工厂。内迁工厂经过长途跋涉 ,辗转运输 ,历尽艰辛 ,历时数年 ,最终在内地恢复生产。内迁工厂虽然只占沿海工厂的极少部分 ,但这些工厂的内迁与复工 ,为发展后方经济、实现民族长期抗战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外视察时主力工厂被全部烧毁 2008年7月27日,星期日,早上5点左右,占我公司全部生产量70%,通称为第二工厂的四栋生产车间发生火灾,400坪(约1300平方米)左右的工厂全部被烧毁。  相似文献   

5.
一部工厂史志的篇目如何设计、内容如何撰写,是工厂史志质量的关键,下面试以几部厂史的篇目和内容作一探讨。 一、工厂史的篇目设计 工厂史无论篇幅长短,均以分阶段纵述的方式来谋篇布局。如《国营第一二○厂厂史》的一类篇目为: 第一章 军工二一厂的创建(1948—1950年) 第二章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修理厂的建立和发展(1951—1956年) 第三章 由修理走向仿制(1957—1960年) 第四章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改型设计的成功和批量生产(1961—1966年) 第五章 向涡轮化过渡(1966—1976年) 第六章 拔乱反正,全面改革(1977—1982年) 这种篇目就是按历史分期法设计的。  相似文献   

6.
1937年8月11日,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经国民政府批准成立。为保存民族元气,保持持久抗战实力,上海工商业者誓不以厂资敌,打算尽快将上海重要工厂迁到后方去。大批工厂纷纷响应。在接踵而至的“八·一三”连天炮火下,至中国军队撤离上海的近百天中,上海有152家工厂,迁出了机器器材14600余吨,技工2500余人。  相似文献   

7.
出任“工厂迁监委”主任: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十四天,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设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宣布实施战时统制经济。为此,资源委员会副秘书长钱昌照提出建议,马上将上海主要民营工厂迁往大后方。报经行政院批准后,钱昌照即组织该委职员讨论工厂内迁问题,然后根据讨论情况,派林继庸去上海作调查并制定工厂内迁计划。  相似文献   

8.
秋阳 《贵阳文史》2012,(5):28-29
读《贵阳文史》2011年第3期刊载的《闯关的人们——回忆贵阳市第一部工厂史的编写》一文,让我想起了贵阳市编写工厂史的事。应该说,《闯关的人们》还不是贵阳市第一部工厂史,《护厂记》才是贵阳市编写工厂史的发端。回想起来,这部工厂史的问世,还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护厂记》这部工厂史,是在"大跃进"中诞生的。1958年,为实现"总路线"规定的目标,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相似文献   

9.
一、在第二战线上同敌人进行斗争,被捕后受尽折磨 孙重,1925年出生于浙江定海,曾用名孙建平,孙志诚。为了谋生,他14岁起就进入资本家的工厂打工,先在湖南沅陵炮厂、电池厂当学徒和技工,后在贵阳四十四兵工厂、重庆第十兵工厂、重庆大渡口钢厂、重庆顺昌铁工厂当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719工厂史志办在编修厂史(1970-2011)过程中。一直将历年年鉴、工作总结、各类文件等工厂档案资料作为厂史编写的重要支撑,从中获取大量信息,经过多次“加工”,最终较完整地形成了工厂40余年来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1.
张若愚 《民国档案》2020,(2):116-127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对占领地华资工厂实施"军管理",采取攫夺拆卸、"合作"经营、租赁变卖等形式使民族工业遭受重创。1940年3月,为配合成立在即的汪伪政府,昭彰"日中亲善",共建"东亚新秩序",日本决定"发还"华中沦陷区"军管理"工厂。至1943年7月28日,南通大生纺织公司等140家华资工厂历经日方公告、国民政府阻扰、汪伪督促等曲折后,先后解除"军管理","回归"中方。但究其实质",发还"只是日方经济统制与政治占领的另一种延续,华中沦陷区各"军管理"工厂并未因此而"重获新生"。具体到大生公司,其"发还"的坎坷历程,背后暗含着鲜为人知的势力折冲、日汪等多方势力的各取所需及"军管理"工厂的艰难求存。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工厂内迁史料选辑(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孙拯致翁文灏、钱昌照签呈1937年9月14日谨签呈者:窃本会依照行政院决议与财政部、军政部、实业部组织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由本会专门委员林继庸驻沪主持办理,为期已及一月。中间往来函电,当经遵办。惟念林继庸君在沪,后方尚无专任主持之人。而工厂陆续迁移,其势不能久待。职奉命集中函电,除接洽经过外,理应勉力襄助筹划。惟(一)工厂之迁移,最初本以辅助兵工制造为目的,已迁出各厂及其运出机器原料等之应如何利用安排与以后工厂之选择,非熟悉兵工需要者不易胜任。(二)工厂迁移后之收地、建筑等问题,亦须有对于工厂建设较有经验与对各厂技术问题能相当了解者担任,庶可筹划较固[周]。现查第三部业经成立,有机器及化学工业两组。现在迁出之工厂以五金、机器工厂为多,主持该组者对于兵工需要最为熟悉,而化学工厂亦有相当迁出,该组主任林继庸君又为在沪主持之人。如将迁移工厂事,移归该两  相似文献   

13.
北满矿机厂,本名满洲矿山机械株式会社(为今哈尔滨市太平区新一街的龙江电工厂一车间)。该厂建于1942年秋,是日本关东军918部队的附属工厂,为关东军和哈尔滨铁路工厂、江北造船所生产坦克履带、链条和舰艇、炮划子上的部件。它的生产目的是直接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的。当时全厂职工约300人。  相似文献   

14.
民国二十二年(1933),我的父亲赵拔群被湘潭县政府任命为民生工厂厂长。民生工厂,原名贫民习艺厂,除部分用人费用由县政府支付,其余则要自给自足。原任厂长因经营不善,工厂濒临倒闭。父亲上任后,殚精竭虑,惨淡经营。几年过后,不仅转亏为盈,且产品精良,供不应求。父亲是怎样改变这个福利型工厂的命运的呢?据母亲讲,贫民习艺厂招收的工人都是湘潭县内的贫民,让他们学习手艺,以维持一家生计。厂内生产的主要是土布、罗布巾、麻草鞋、木拖鞋、油纸伞等等。当时因为产品落后,销路不畅,连年亏损,工人甚至发不出工资,无法养家,只能由财政补贴,成了县政当局的一大包袱。  相似文献   

15.
赵卓民 《湖南文史》2012,(12):64-65
民国二十二年(1933),我的父亲赵拔群被湘潭县政府任命为民生工厂厂长。民生工厂,原名贫民习艺厂,除部分用人费用由县政府支付,其余则要自给自足。原任厂长因经营不善,工厂濒临倒闭。父亲上任后,殚精竭虑,惨淡经营。几年过后,不仅转亏为盈,且产品精良,供不应求。父亲是怎样改变这个福利型工厂的命运的呢?据母亲讲,贫民习艺厂招收的工人都是湘潭县内的贫民,让他们学习手艺,以维持一家生计。厂内生产的主要是土布、罗布巾、麻草鞋、木拖鞋、油纸伞等等。当时因为产品落后,销路不畅,连年亏损,工人甚至发不出工资,无法养家,只能由财政补贴,成了县政当局的一大包袱。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21工厂(其前身为南京金陵兵工厂,现为重庆长安汽车责任有限公司)厂长李承干,是我国现代兵器工业史上最具成就且享有盛誉的兵工专家。他自1919年踏入兵工行业的大门,到1947年主动辞去兵工署第21工厂厂长职务,前后服务兵工界近30年,从科长、技正、工程师、课长、处长、部长直到厂长、副署长,未曾一日间断过,这在中国近代兵器工业史上是少有的;他主持金陵兵工厂(抗战时期更名为兵工署第21工厂)20余年,呕心沥血,千辛万苦,先后完成了该厂内部的整理,内迁过程中的拆卸、搬迁及…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地区工厂企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内迁的工厂先迁至武汉,后再迁至四川。本史料即是工厂调整委员会关于迁移工厂合作办法致四川省政府的公函稿。  相似文献   

18.
正1938年6月,侵华日军集结重兵疯狂进攻武汉。为保障抗战后方所需,不少民族工业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纷纷向西北、西南转移。著名的荣氏企业在武汉的工厂——申新四厂也在此时迁往陕西宝鸡,为避免日机轰炸,纱厂在长乐塬山脚下挖出24孔窑洞,建成窑洞工厂。窑洞工厂虽多次遭遇日军空袭,但都顽强地承受住了大规模的轰炸,书写了一部轰轰烈烈的实业救国壮丽史诗。  相似文献   

19.
1971年,我作为知青从农村招工到一家三线工厂,被分配到机修车间当了一名电焊工。我们厂是一个新建的工厂,老师傅不多.我们几个才进厂的青工拥有一个共同的师傅,就是我们的班长。他姓吴,长得瘦小精干,别看他瘦小,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车辆厂始建于 1898年 6月 9日 ,它是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 ,在我国哈尔滨修建的附属工厂。当时厂址位于现在松花江边哈尔滨码头附近 (原铁路材料厂旧址 ) ,称“哈尔滨临时总工厂” ,全厂有 13 0 0名员工从事手工操作 ,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局面。 190 2年中东铁路开始营业 ,由于客货运输量超出预料 ,中东铁路公司开始筹建新型大厂 ,以满足其修车和掠夺的需要。 190 7年 ,规模较大的新厂竣工 ,称“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即现在道里区工懋街 2号 )。新厂占地 84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3 8万平方米 ,设 11个分厂 ,2 80台设备全部由沙俄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