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有没有自己的正面主张?有,“立人”思想,就是他的最值得注意的正面主张。这一思想的要义,即如他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所说:若要“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只有“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才能“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  应该“立”什么样的“人”?他在“五四”时期曾一再提到的“真的人”,“完全的人”,是他的期待。换言之也就是个性真正得到解放的人。对当年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来说,就不但要从帝国主义侵略…  相似文献   

2.
我初读鲁迅的小说,尤其是《阿Q正传》、《药》、《离婚》和《祝福》诸篇,总以为他对故乡过于苛求,甚至于有点吹毛求疵。我想,这大约是由于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经历了家庭从小康而坠人困顿,在人生途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因而就迁怒到这些人和这些事上去。不仅如此,我还听说他还不愿把“绍兴”二字填入乡贯一项。后来再仔细的读他的书,觉得自己这些想法是很幼稚并且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柴尔德  娄志敏 《考古与文物》2000,(2):89-96,,63,
第二章资料的分类 1.三项基础 (1)功能、年代和分布 为了从考古学资料里提出历史,考古学者必须对它进行分类,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以功能、年代和分布作为分类的基础。换言之,他对每项资料要提出三个问题:“它是作什么用的”?“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它是谁制作的”?  相似文献   

4.
繁光 《贵阳文史》2009,(2):44-45
2007年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新书《南明河》。在这本书的第299页上有一张照片,说明是:“昔日中华南路上的照相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这张照片拍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是那一家相馆的摄影师所拍?中华南路历来是贵阳市最繁华的路段,然而照片上却看不到一点繁华的景象,商铺、居民家家关门闭户,大街上行人绝迹?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得从让人终身难忘的、惨痛的日本飞机“二·四”轰炸说起。  相似文献   

5.
张林华 《古今谈》2005,(4):42-44
如果有个中学生幽幽地告诉你,说把他有限的生活感受归结为一句话“人生悲凉”,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也许会怀疑,这是真的吗?当然这不是虚构。因为这位学生还敢于著文在报上公开发表他的观点以示郑重其事。“人生悲凉”,悲从何来,凉在何处呢?“想想人生充满了痛苦,从出生的那时起,就有一把锉刀在等着你。锉呀锉呀锉,你终于成了一个脑袋削尖、肚皮浑圆的不倒翁,“一个挂着庸俗笑容、过着庸常生活、吐着不咸不淡话语的人,何曾有半点光芒”?  相似文献   

6.
刘红玉 《神州》2013,(35):12-13
在三国故事中,他上知天文下通晓地理,善于利用风、雨、雾等自然现象为军事服务。他足智多谋,几乎无所不能,其实这并不是诸葛亮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他在南阳卧龙岗上“宁远楼”里发愤读书、广交朋友、博览群书以及不断潜心实践观察积累而来的。那么诸葛亮又是怎么看待读书呢?诸葛亮的读书方法是“独观其大略”。就是善于抓住要点。掌握了书中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不去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就像一个大气的将领和统帅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性掌握和知识领域的开拓。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书本知识观其大略后,就可以省出时间来阅读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做到知识渊博。而知识渊博了,可以如何从“治人”、“举措”、“赏罚”中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对社会现象就能够了如指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增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高层领导人的个人素质修养是组织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诸葛亮正确的读书方法,是值得我们重新学习、思考其中的思想奥妙,这将无疑对我们今后的事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开悟智谋。  相似文献   

7.
“粘胶销售大王” “市场经济的商场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就像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你搏击得好,就能冲锋在前,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你搏击得差,不说被对手打败,哪怕你一上战场就会被硝烟所吞没而退却下来。” 采访方建东,这个看上去外貌十分斯文但内心思想极为深邃的民营企业家,开门见山就向我倾吐出他多年经商的衷肠。然而,方建东又是怎样在市场经济的商场上,尤其是在近几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下,审时度势,搏击风浪发展壮大起来呢?这不是方建东个人事业问题,而是所有从商经营者最关注而又最费解的问题,因为当年许多风云一时的百万…  相似文献   

8.
蓝小玲 《神州》2012,(9):382-382
提起“差生”这是让老师都头痛的字眼.是不管在哪个学校、哪个年级都会遇到的现象,“差生”是学校的一块阵地。所谓差生是指那些不太听话,不守规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中,不少人在某些方面很有天才,正像爱迪生、达尔文曾被学校认为“捣蛋”,“糊涂虫”而被赶出学校一样,无情的应试教育也可能已经埋没了无数个那样的科学家。为此,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那么,如何帮助“差生”呢?对差生的教育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和措施呢?就这个问题,阐明以下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英勇就义30多年后,竟因为他的一篇遗言《多余的话》,在文革中被“揪出打倒”,甚至砸碑掘墓。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逐渐恢复名誉。但《多余的话》仍然是个“谜”。虽然今天人们不再说它是什么“叛徒自白书”了,但相当一部分人还认为:这至少是瞿秋白的一个污点,甚至是一个严重的污点罢?……至于《多余的话》本身究竟是什么意思?瞿秋白又为着什么目的而写?这桩近60年的谜案,我们请这位瞿秋白研究者来进行一次破译他是在肯定自己初读《多余的话》,总让人感到消沉的情绪比比皆是:“留恋文学”、“厌倦政治”……简直自…  相似文献   

10.
新片《二次曝光》做后期的时候,负责配乐的英国同事跟导演李玉讲了一件事:前段时间,他在街头跟人打了一架。事后,这位英国作曲家非常恐慌,因为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从17岁以后就再没跟人打过架。猝不及防发生的这起冲突,让他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我怎么有了暴力倾向?这一切从哪儿来的?是我的生活出了问题,还是我自己?很快,他找到了心理医生,第一时间开始了自己的治疗。 无独有偶,影片筹备期间发生的另一件事在李玉心头,却又是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11.
李文  张丽娇 《神州》2013,(20):30-30
一、前言 众所周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对仁的表述有很多,在《论语》中“仁”字一共出现了109次。但是到底什么是“仁”?孔子却没有给世人留下一个唯一的解释。这导致几千年来世人对孔子的“仁”的解释有很多种:有人认为“克己复礼为仁”①;有人认为“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②;有人认为“仁者,爱人”③……大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要把握住一种思想的内涵,就必须先把握住这种思想的核心,只要把握住了这种思想的根本核心,就可以“本立而道生”进而掌握住它的全部含义。那么,“仁”的核心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忠恕”。从孔子和曾参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日:“何谓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④这是孔子在《论语》中对他思想体系进行的唯一一次阐述,可见孔子认为他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忠恕”。对于忠恕。孔子又分别加以阐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对“忠”的表述,也是“仁”的积极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恕的表述,也是“仁”的消极面。忠就是要竭尽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而恕则是要常怀包容博爱之心,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忠”与“恕”一个是针对人生理想,一个是针对社会关系;一个是“达者”方可到达之境,一个是“穷者”也应保留的气质;一个是仁的积极面的体现,一个是仁的消极面的体现。他们二者合起来就构成了孔子“仁”的核心。下面,笔者将从“忠”和“恕”这两方面对“仁”的本质核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人之处世.孰不厚生?”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企图通过养生而长寿.这是人类始终探讨不辍的重要课题。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作为一个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对养生这个问题.他发表了一些意见,也身体力行一些准则,本文拟就《论语》中的资料,将孔子的养生观极谈于下。一、树立不犹不惧的豁达观点《论语·颜渊》第四章载:司马牛问君子。予日:“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能够做到豁达乐观,那是因为他“不忧不惧”;而之所以能够做到“不忧不惧”,又是因…  相似文献   

13.
2007年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新书《南明河》。在这本书的第299页上有一张照片,说明是:“昔日中华南路上的照相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这张照片拍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是那一家相馆的摄影师所拍?中华南路历来是贵阳市最繁华的路段,然而照片上却看不到一点繁华的景象,商铺、居民家家关门闭户,大街上行人绝迹?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得从让人终身难忘的、惨痛的日本飞机“二·四”轰炸说起。  相似文献   

14.
<正>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生命”与“死亡”这两个问题便开始困惑着人类的先民。人的生命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死亡?死亡及灵魂的去向何在?这些完全由自然演变诞生出的问题在他们的眼中无法解答,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匮乏阻碍了他们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认知,也加剧了他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敬畏与恐惧促使他们在自己的已有的认知能力之上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15.
《断背山》获得了奥斯卡8项提名。李安会得最佳导演奖吗?这一次呼声要比《卧虎藏龙》那阵更高。这呼声来自普通观众,也来自评论家。而当《时代周刊》在2002年把李安选为美国最佳导演的时候,同样的观众,同样的评论家,脸色大不相同,一致声讨《时代》:“他?!凭什么是他?!那我们的马丁·斯科西斯呢,我们的罗伯特·奥尔特曼呢?!”“何况他人美国籍了吗?”《绿巨人》(2003)市场惨败后,李安一下子从美国媒体的视线里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冯东书 《炎黄春秋》2006,(5):76-76,75
在1966-1976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按国家宪法选出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没有通过任何法律手续,一下子就被莫须有的罪名打倒和整死了。他在去世以前,丢下一句铿锵有力的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当时,他的这句话当然不能公开,但是,是有知道的人的。这些知道的人中,当时都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钦定的案子还能翻得了吗?不可能。中共中央还作了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大家是举了手的,  相似文献   

17.
生前,他奸诈狡猾窃取了高 位.死后又骗取了那么多的花圈 与挽联。然而,历史最终撕去了 虚伪者和阴谋家的假面。 康生这个人,现在知道他很坏的 人不少,但对他怎样使坏,知者却不 甚多、我从延安时期开始,由于工作 关系同他接触较多,也就了解较多, 就从延安说起。把他的老底抖搂出来。 康生的“抢救运动” 说是康生的“抢救运动”,是因为这一害人“运动”确实是他一手策划、制造的。 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开始时 是完全正确的、必要的。毛泽东整顿 三风的报告中,阐明整风学习的目的、任务和方针时,一再强调整风是为了分清路线是非,澄清问题,端…  相似文献   

18.
张港 《文史天地》2003,(2):33-34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的人全都是单字名?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拣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王莽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是把中央各级官名改了,然后大改地名。甚至于将“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起了民族之争。王莽对姓名更是大下功夫。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示恩宠。看…  相似文献   

19.
谁是你最敬佩的人? 在多年记者生涯中,每当我提出这个问题。这些或高傲或刻意低调的中国企业家们都会提到一个名字——斯蒂夫·乔布斯。一说到这个名字,他们脸上流露出一种奇异的痴迷和崇拜的神情一他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他光芒万丈,高山仰止。可是,这并不妨碍我在精神上向他寻求支持。”(田溯宁语)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带着他的紫砂壶藏品千里迢迢从北方赶来宜兴,想请我们帮他品鉴那些壶的真假与优劣。当我在宾馆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好奇地观赏着一把放置在宾馆大厅中的被保养得油黑光亮的大壶。见我进来,他用充满疑惑的眼神问道:“这也是宜兴紫砂做的吗?为何要在壶身上涂抹那么多的鞋油?……”我有点哭笑不得,每次和外地的朋友在谈论紫砂壶的时候,不少人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他们很难理解紫砂壶为什么有“油”感。于是,我决定给他来一次“恶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