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殖民主义者一向总是把1947年8月印度之所以能获得独立,说成是英国为印度的“自由”而作的“自愿逊位”,是大英帝国给予印度的“用金盆所盛的献礼。”(杜德著:《今日印度下册,第270页)英国工党主席拉斯基教授还别有用心的说:1947年印度的独立是“近代史上”殖民地国家“用非暴力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史论丛》2011,(1):91-104
两汉封君封号甚象,然大别之可分为“王”、“侯”、“君”、“公主”四种类型。封号的来源主要是以封地命号、以功绩命号、以民族关系命号、以绍封继绝命号和以情绪意义命号。同一个封君,在不同的时期封号可以改换,而同一个封号,在不同时期也可以在不同的人之间转移。封号的类别、应用、改换和转移都是封君制内涵的体现,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它还生动地表现了两汉思想、观念、习俗、传统上的很多特徵,是了解和认识汉代社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主要是指自由臣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普通法和《大宪章》以及议会法令的保护,包括国王在内的任何人不得侵犯等内容。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根源于普通法和《大宪章》。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皆信奉君权神授思想,试图推行异于英国传统的专制统治。柯克秉持普通法和英国的法治传统,依据既有的议会法令对王权的膨胀进行了持续的抗争。最终,柯克起草并推动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否定了国王侵犯臣民人身权利的合法性,为保障臣民的人身权利提供了法律基础。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和《权利请愿书》成为推动英国宪政与现代法治社会形成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4.
曾见一些著作写道:英国近代国王“统而不治”,王位“形同虚设”。这些词句指明了英国近代王权的发展趋向,但用来衡定近代前期王权,似有些言过其实。本文目的不在于重新强调“光荣革命”后王权大大削弱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是补充论证易被忽略的另一方面:“光荣革命”后相当长时期内,国王仍拥有一些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一定作用。顾名可知,本文涉及时间范围是英国近代前期。何谓“前期”?国内未见确定提法。但著文当确定一时间范围,以免漫无边际,鉴此就把“前期”下限定在十九世纪初吧。一1688年“光荣革命”前后,英国国王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于洪 《史学集刊》2015,(1):40-46
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主要是指自由臣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普通法和《大宪章》以及议会法令的保护,包括国王在内的任何人不得侵犯等内容。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根源于普通法和《大宪章》。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皆信奉君权神授思想,试图推行异于英国传统的专制统治。柯克秉持普通法和英国的法治传统,依据既有的议会法令对王权的膨胀进行了持续的抗争。最终,柯克起草并推动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否定了国王侵犯臣民人身权利的合法性,为保障臣民的人身权利提供了法律基础。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和《权利请愿书》成为推动英国宪政与现代法治社会形成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二世企图联合英国内外的保皇党人,借此阴谋一举夺下王位,不料天机泄露,导致功亏一篑。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詹姆斯二世本是英国国王,但他行事独断专横,破坏了英国自古以来自由、民主的传统。他本人信奉天主教,却不顾多数人信奉新教的事实,一意孤行地采取高压政策强迫人们改宗,导致全英国人心惶惶、民怨沸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宣布,修改自1701年以来一直沿用的英国王位继承法,英国君主的子女以后将享有平等的王位继承权,同时废除英国国王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的禁令。  相似文献   

8.
早在十三世纪,欧洲还处在封建社会中期,还是封建割据和宗教统治一切的黑暗时代,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就于1295年建立了议会。当时称之为“模范议会”,又叫做巴力门(Pa-rliament)。所以,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就有了议会的国家。十七世纪中叶,除了荷兰外,欧洲各国还都处在封建统治的时代,而英国便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英国开始建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所以,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就有了议会制度的国家。英国的这种议会制度,后来成为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效仿的蓝本。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英国议会称之为“议会之母”。  相似文献   

9.
《世界历史》1991年第6期(121—122页)载杨俊明先生《西亚古国米底、吕底亚国王执政年代辨析》一文。关于米底年代,此文认为《世界上古史纲》的有关记载“流传甚广”,“具有权威性”,“其实是错误的,应予订正”。杨先生说:“美地亚(即米底)国王的执政年代依据居鲁士创立波斯帝国的年代可以准确推算出来。”杨先生以他的《希罗多德的年代学》推算结果是:“戴奥凯斯,公元前700—647年;普拉欧尔铁斯,公元前647—625年;库阿克撒列斯,  相似文献   

10.
以封地之名冠称君号,是战国时期越国封君制中从始至终一以贯之的定例。因此,对于楚封君封邑地望的稽考,是探讨楚国封君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战国时期楚封君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对当时所知的楚惠王至楚亡时的三十二名楚封君封邑所在,作了简略的初步认定。由于该文着重于从楚国封君制的特征、封君的权势、封君制的弊端方面进行探讨,对有关地名的释读和方位的考查,未作正面论述。因此,对其中的部分封邑地名及其地望,还有必要再作些补充说明或重作认定。随后撰写的《包山楚简“封君”释地》(以下简称《释地》),又对湖北荆门包山楚墓简文所记楚怀王时的二十三名封君的封邑地名及其地望作了考释。除《初探》、《释地》所  相似文献   

11.
(一)1973年,江苏无锡前洲公社出土了三件楚国(?)陵君有铭铜器,鉴一豆二。三器铭文基本相同。鉴的释文为:(?)陵君王子申,修兹造金鉴,修莅岁(?),以祀皇祖,以会父兄。永用之,官攸无疆。李零、刘雨同志考定说:“铭文中的(?)陵君是王子申的封君名,其封地在(?)陵”,王子申“是一位楚王子”;“这批铜器大约是作于公元前306—前223年的八十四年间,而且比较大的可能是在这一段时间的靠后,  相似文献   

12.
尹虹 《史学月刊》2003,(3):74-78
都铎时期是英国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英国虽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国王在政策上仍需要议会的支持,议会亦需要王权的保护。这种“互助”的关系也反映在流民立法上。当英国出现严重的流民问题时,议会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法规中充分体现了国王的意志。因此,无论是“血腥立法”还是“社会福利”立法,其根本目的都是解决社会危机,避免发生动乱,稳固统治,在这一点上议会与国土的利益是一致的,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汉代帝陵封土之下的堂坛是从先秦墓上建筑之下的台基发展而来的。随着墓上建筑的发展变化,它的名称从先秦时期的“丘”到汉代称作“堂坛”。东周时随着冢墓的出现和流行,中原各国王陵将原来建在墓室口上“堂”的低矮台基,发展成为大型台座之上、或直接成为在封土之上的高台建筑。战国晚期的秦芷阳陵园则将建在墓室口上的“堂”移至封土之侧,演变为“寝”,被秦始皇陵所继承。墓上建筑之大型台基的名称也随着墓侧设寝而发生变化,到西汉受先秦墓上建筑“堂”的名称及汉陵封土形状的影响,帝陵封土之下大的夯土台基的名称,就成为“堂坛”了。  相似文献   

14.
英王爱德华八世(1894—1972年,1936年在位),就是曾经轰动全球“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风流人物。在位期间英国本土没有发行过有关他的硬币,因此英国硬币中让这位国王留下了空白。然而在英属西非、东非、新几内亚和斐济四个殖民地却铸发过有“爱德华八世国王”的硬质流通辅币,总算为他在世界货币史上补了一角之白。  相似文献   

15.
“法西斯”一词源出于拉丁语fasces、fascis,汉语音译为法西斯。据英国1953年出版的《牛津古典辞典》解释,法西斯是意大利古代伊达拉里亚城邦国家的“权标”,即“一条红带捆绑的捧束中插着一把板斧”,由国王的侍从官扛在左肩上,跟随左右,象征着权力和统治。墨索里尼从意大利的古典中找出这个词来作为党名,目的就在于谋取权力和统治。  相似文献   

16.
三个难题 (英国) 很久以前,有个讨厌的国王,自认为十分富有。一天,他听说有个富翁比他更富,便大为恼火,立刻召见了这个富翁。“你这个星期内就得死,”他对富翁说,“只有回答三个问题才能救你的命。如果这三个问题你回答得不错,我将让你活下去并且更富起来。如果你回答不了这些问题,我就杀死你。这就是我的三个问题: “我的命能活多久? “我骑马绕地球一转要多长时间? “我在想什么? “去吧,限三个星期回来答话。”  相似文献   

17.
亨利七世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诚 《史学月刊》2002,(4):72-77
都铎王朝的开创亨利七世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措施扩大收入。虽然他能够“靠自己过活”,但是他的财政政策仍然没有突破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的束缚,既没有为英国建立更加现代的收入制度奠定基础,也没有完成一场“财政革命”。  相似文献   

18.
刘备墓,史称“惠陵”(图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武侯祠里一重要古迹,位于祠内诸葛亮殿西侧。现存墓茔封土高20米,周长180米,陵墓占地约三亩。墓上绿草离离,陵边柏树森森,有砖墙绕陵一圈。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一通(图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另有康熙七年(1668年)石刻“汉昭烈之陵”横额一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前期英国的地方自治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中世纪前期,英国的地方统治就不同于封建时代中国式的“官治”,而呈现出一定的自治特性。这一自治特性分别表现为“官民合治”与“民官自治”。无论是哪一种情形,其自治形态都属于“国王监控的地方自治”。这种自治形态真实地反映了王权触角的向下延伸与地方集团对王权的制约,它对于英国地方自治的起步、宪政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孕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英国成为“地方自治之家”与“宪政之乡”的重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君主制时代法兰西国王及其国家的“宗教身份”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文海 《世界历史》2006,2(4):69-78
从中世纪后期直至法国大革命初期,君主制下的法国国王在宗教身份上一直拥有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其他任何国家的君主均不得“盗用”的称号,即“笃信王”(法文SaMajest啨Tr埁sChr啨tienne,英文HisMostChristianMajesty)。从“笃信王”概念的源流、“笃信王”内涵的演变以及“笃信王”称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运用等方面可以看出,“笃信王”一词虽然是由罗马教廷于公元8世纪时首创,但到了中世纪后期,它却成为法国国王用以同罗马教廷以及基督教世界其他敌对国家进行斗争的工具。正是借助于“笃信王”这一身份,法国方面在舆论上维护了自身的独立地位。也正是借助于“笃信王”这一头衔,法国王权获得了凌驾于法国教会之上的特殊权力,进而促使法国王权走上政教合一的“绝对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