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The wooden sculpture in Hui Zhou is a piece of brilliant pearl as a folk artistic form. We cannot only read out the social ups and down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ut also feel the hidden Confucius soul and then realize the profoundness of the Confucius culture. 相似文献
3.
4.
工匠精神传承上千年,现在又作为年度流行语为大家流传,古老的精神遗产又将在这新时代焕发别样的光彩.工匠精神,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5.
虽然他已离开我们 8年多了 ,可熟悉他的人 ,仍在怀念着他。这位就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原北大荒文联副主席、北大荒戏剧家协会主席 ,北大荒著名的剧作家范国栋。北大荒人不会忘记在北大荒的文艺史上 ,第一部话剧、第一部电影《北大荒人》是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这两部剧本都是由范国栋执笔创作的。《北大荒文学艺术》 (北方文艺出版社19 88年版 )中这样评价他 :“晓范 (范国栋的笔名 )是一位扎根生活、风格朴实 ,对北大荒充满深情的话剧作家……晓范于 1960年创作的五幕话剧《北大荒人》 ,是一部很有影响的优秀作… 相似文献
6.
福州木雕艺术历史悠久,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始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制图设计的崛起、雕刻工具的变革、艺术专业人士的开拓以及大众审美和社会需求及市场的变化,木雕行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福州木雕也不例外.它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可创作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7.
Rhinceros horn objects are those made of rhinceros horn it is limited by the original shape and thus has little types of seulpts mainly of small omaments. This artiele randomly talked on it and relative content to elear the developing clue and return its original appearance. 相似文献
8.
非洲,在人的印象中似乎就是黑色的。黑色,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指非洲人的肤色。然而对于那些对非洲一知半解的人来说,这黑色似乎更多的表示了黑暗之色——炎热荒芜的非洲大陆,时时充斥着洪涝、干旱、地震、火山和饥饿、贫穷、瘟疫、战乱,夹杂着蒙昧、野蛮、落后、悲惨、邪恶和虚无一切等消极的认识成见似乎都与这块特殊的大陆有着不解之缘,以致人们说起非洲,往往更多的是恐惧,而少有向往。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木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佛像木雕出现在汉代,唐宋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佛像木雕也随之盛行。明清时期佛像木雕的技艺达到巅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出现了不少流传至今的绝世佳作。本文从佛像木雕的历史起源进行追溯,从而着重刻画佛像木雕的工艺创作与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0.
徽州木雕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具有漫长的过往,具备悠久的内涵、徽州地域文化以及道家和佛家文化,它随着时代背景、建造者的财力及匠师手艺的不同而展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徽州木雕艺术承载的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同时也是我国人文意识、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徽州木雕植根于徽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它是徽州匠师智...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法器与供器,大多以金、银、铜铸造为主,兼有木雕、骨雕、石雕,海贝壳以及布、丝织、锦缎等面料制品。其质材各异,造型奇特,制作构思巧妙,数量巨大,是西藏佛教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把本民族高超的绘画艺术,精湛的雕刻才艺和极富民族特色的装饰手法应用于家具制造,创造了结构独特,造型美观、装饰色彩斑斓,手工做工精细的优秀的民族家具文化,也造就了诸如堆乃萨瓦·加阳旺布等著名的藏族木工工匠和家具大师,反映了藏民族优秀的民族家具文化其传统的英雄本色。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山西民居建筑的木雕,主要用于门楼、檐柱、雀替、枋头及廊柱等处,有时在窗格、栏杆等处也常常采用木雕构件,使古建筑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富丽华贵的格调。木雕艺术在古建筑中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而且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审美创造的悠久历史,为中国工艺美术历史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在2002年10月中旬于南京召开的“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范春歌女士报告了她重走郑和路的事迹,听后令人感奋和敬佩。报告中描述她在柬埔寨吴哥的访问及对历史的追忆。她确信,近600年前,郑和到过真腊(今柬埔寨)和吴哥,故而她才去重走。 相似文献
15.
Trains a talented person at the practice,although Mr.Xu Huping,Nanjing museum director did not accept the special subject training, yet come out cifficient and ablely, and it is a little not dull, sprinkle smoothly truly, the feeling that the lifting of the head was wholly obtain. Reading aloud the level wash painting of lake, feeling that his power of understanding is good. the natural gift are high. He to take a photograph also is such in this way, not merely being for the tableau is good, still more for I sense our beauty appreciation concept exceedingly was similar with the means finding a view. 相似文献
16.
俞振飞先生创造了昆坛上第一个流派——俞派,独树一帜地发展了昆曲小生的唱法,声腔之美、甘醇绵甜、跌宕有致,以家传及师承之技法,表现剧中各种人物的复杂情感,将清代叶堂唱法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他天赋佳嗓,讲究声律、韵味的唱法,又因擅长诗、书、画,在唱念、眼神、手势、脚步各方面,表现出浓厚的书卷气,世称为“俞派”。俞派的形成.首先得自家传, 相似文献
17.
对于自由女神像,应该说并不陌生。记得解放初期,在漫画里就见过那没画出眼珠的半身女神像——尽管已经漫画化了,透着冷漠和狰狞。斗转星移,这些年女神像的真面目在书刊中更时常见到,闭上眼都能想像出她那阳光下昂首挺胸的高大形象。尽管如此,但我还是没有想到,一旦亲临她的身边,心灵竞受到如此深的震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艺坛上,石涛可以说是一个被褒奖最多的古典画家之一。主张变革称他为“现代艺术之你”,主张艺术反映生活视他的《画语录》“看重探讨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更有表现主义在他的作品中看出了水墨恣肆与“本能宣泄”的互通,而精研笔黑则从他的“蒙养”中体会笔墨功力……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民间风格与特色的形成,主要是由地理位置及民俗所决定。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养育着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人群依靠不同的生活方式生存,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