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安驿考     
明朝徽州府曾否设置过驿站 ?这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问题。杨正泰《明代驿站考》在南直隶部分没有徽州府曾经设驿的记载 ,但据笔者近日读书偶得 ,明代徽州府曾经设置过驿站。《明太宗实录》卷十五载 :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丁卯 (14 0 3年 1月 11日 )“设徽州府歙县新安驿”。弘治《徽州府志》亦载 :徽州府“自宋有三馆驿”,其一即为新安驿 ,元朝“惟置新安驿”,到了明朝 ,“仍旧基重建”驿站。虽未言明具体建置时间 ,但当在明初 ,与《明太宗实录》的记载并不矛盾。新安驿配有“递运夫四百九十九名 ,站船三只 ,水夫一十二名 ,馆夫六名”。明朝水…  相似文献   

2.
为了控制西南地区,元代开辟了横贯贵州的"一线路".明代继而遍置卫所和驿站,拓展了驿道交通.在阳河流域,当时府隶贵州而卫属湖广,驿站又属贵州,却由卫所代管,由此引发了两省的驿务纠纷.清初战事繁忙,湘黔两省矛盾日益加深.最终,清廷以政区改制为契机,将四边卫和驿站全部划入贵州,明确了驿站的归属与管辖权限,从而平息了这场驿务纠纷.  相似文献   

3.
明代华南的农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各有特点。在明代华南的粮食作物中,稻类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要分布在平原、盆地及河谷地带。其中广州、肇庆、潮州、福州、建宁、梧州等府所产稻谷较多,桂北、琼西的某些县份也盛产水稻。麦类作物的地位仅次于稻作。明代中期气候转寒以后,小麦的种植有增加的趋势。虽然种植面积不是很大,但分布相当广泛。麦作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等处的旱地,有时与稻作轮作复种。粟类作物、豆类作物和代粮作物的分布也较广泛,只是种植面积较小而已。外来作物在明代后期得到迅速推广,并对当时的农业地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代藩府是明代社会一个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群体,对于明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综合辨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对明代藩府著作和撰述作了较为全面的钩沉、辑录和考释。  相似文献   

5.
我国驿站的历史沿革较悠久,内地早在战国时期已有邮驿;汉代各地有传舍;唐代为驿田,水路设有水驿;宋代设邮铺、递铺,元为驿传、站赤,还有急递铺;明代始为驿站,分有水驿、马驿和递运所;清代基本沿用明代驿站体制,后期有了邮政制度,废除递运所,仍置驿站。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中途歇宿的叫驿,专为军报而设的叫站。  相似文献   

6.
郁林州久隶梧州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行政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考虑到行政成本增加、治理能力不足、地方治安等原因,巡抚李绂审时度势地提出将郁林州及四县从梧州府中析出,改设郁林直隶州。这一举措极大地强化了地方管理职能,在改设直隶州后,使得地方行政效率提高,降低治理成本,安定秩序,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明代前期潮汕地区吏治概况 (一)明代潮州府下辖区域 明代所设广东潮州府,所管辖地域十分之广,下属十县。洪武二年(1369年),省去梅州,改为潮州府。初领县四,即海阳、潮阳、揭阳、程乡,成化以后,陆续增置六县,为饶平、惠来、大埔、平远、澄海、普宁,共为十县。足见当时潮州府所管辖的地域有多广,腹地广袤,地处粤闽交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均可海陆皆通.在明代对外海上贸易上为一处通商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杨正泰《明代驿站考》"陕西部分"驿站中存在的一些设置时间空白、错误或不清楚等问题,在可能的范围内加以补正或辩正,对尚未列入《陕西驿站考》中的一些漏考驿站,加以补考。文中共补正或辩正驿站27个(含设置时间),除补正中考出相关驿站的设置时间外,又考出33个驿站设置的时间,补充漏考驿站26个。  相似文献   

9.
明代西安城内皇室宗族府宅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利用相关史志记载和地图文献资料,深入探讨了明代西安城内郡王府、镇 国将军府及辅国将军府等皇室宗族府它在城内的分布、规模、平面布局特征等问题,指出郡王 府等的集中分布是西安作为明代西北政治重镇的重要特征之一。文中还对各郡王府内的园林 化环境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前人对明代西安城市景观与 人居环境缺乏系统研究的状况,也有助于充分认识明代西安城市园林建设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0.
儒学教育至明代而日趋成熟 ,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方官学教育体系。河南地处中原 ,文化底蕴深厚 ,儒学教育相对发达 ,各级儒学逐渐成为地方文教中心 ,对当地文化建设产生了广泛影响。儒学师生不仅全方位参与了各地方志的编纂 ,直接促进了明代河南方志的繁荣 ,儒学志也成了各地方志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存明代方志成为研究明代河南儒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明代河南儒学分为三个层次 :府儒学、州儒学和县儒学。其中府儒学8所 ,州儒学 12所 ,县儒学 96所。如果按现在的行政区划统计 ,则州县儒学数量还会有所增加。除学吏一员和少数几名…  相似文献   

11.
交通的发展,是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自古以来,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为交通问题所困绕。唐宋时,今贵州地区与外部的物资交流极为有限。有关资料显示,唐代的朝贡运输不过30余次,宋时亦不过70余次。经济运输则以食盐为大宗,此外便是马匹的交易。元朝统治者从军事战略需要出发,比较重视开拓和改善今贵州境内与邻省的大道,并着手在一些干线上设置驿站,先后修建了2条东西驿道和3条南北向干道。明代为加强统治,在原有道路基础上继续开拓,干线、支线纵横交错。是时,大部分府州均有道路与省会连接。至明未,以贵阳为中心联络省内各府…  相似文献   

12.
马楚婕 《历史地理研究》2023,(3):31-41+155-156
元明清时期,朝廷曾以军民府制度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管控。军民府广设于西南边地,实行军民共管的治理模式,时间跨越五百余年。明代是军民府制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沿袭元制基础上结合边地实际进行调整。至明中晚期,新设永昌、黎平、遵义、平越、贵阳、安顺六个军民府,以流官掌府事,上承兵备道,下辖卫所,一改此前以土官掌土民和府卫之间不相统属的治理传统。军民府制度在明代的变化是卫所、兵备道、土司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维护了西南边地的军政秩序,亦塑造了全新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3.
《永乐大典》地方志存目校订一则廖盛春《永乐大典》卷二千三百三十七至卷二千三百四十四为《梧州府》,辑录总地志及梧州府辖地的图志等记载该地自然和社会各种情况,其所征引的书籍计数十种,多为今已不易得见的古籍,有的是早已成为绝响的宋、元图志。其中引录有《古藤...  相似文献   

14.
明初,诏令天下府、州、县、卫、司建立学校。终明之世,明王朝相继在都匀设卫置府,建立卫、府学,开办儒学教育,培养才俊。本文对明代都匀卫、府学建置背景进行考察,旨在从教育这一视角了解明代都匀地区概貌。  相似文献   

15.
明代帖学与书学发展同步。苏州府、松江府是明代中期和晚期书学的中心,同时也是明代帖学的核心地带,它们是明代刻帖数量最多的两个府。大批著名刻帖诞生于此,如《停云馆帖》《戏鸿堂帖》等。苏、松二府刻帖各具特色:苏州府刻帖大量刊入宋、明人书,为晚明浪漫书风打下基础。形式多样,帖内法书的书体丰富,编排更合理。吴门刻工甲天下,并向全国输出。此地刻帖以文徵明家族刻帖最为著名。松江府刻帖数量称冠全国。极力宣扬本地域书家,与吴门书家争胜。家族自刻个人丛帖为主流,董其昌及其亲友团为晚明松江府刻帖的主要力量。松江府刻帖妍媸参半。著名书家是苏、松二府刻帖发展的强劲引擎,明中期、晚期的两位书坛领袖——苏州府的文徵明和松江府的董其昌是其中的关键性人物。  相似文献   

16.
明初,诏令天下府、州、县、卫、司建立学校。终明之世,明王朝相继在都匀设卫置府,建立卫、府学,开办儒学教育,培养才俊。本文对明代都匀卫、府学建置背景进行考察,旨在从教育这一视角了解明代都匀地区概貌。  相似文献   

17.
"敬恕"、"进士第"双面刻石原立于正定府文庙的崇圣祠内,现存隆兴寺,由明代陕西韩城人、时任真定府通判的张元善所书,字体劲健,气度饱满,本文对此刻石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8.
明代邮驿制度建设比较完备,于全国各地大量设置急递铺。急递铺承担起政府公文信息传递功能,是明代最重要的邮驿机构之一。明代《永乐大典》中3幅广州古城图——《广州府境之图》《广州府番禺县之图》《广州府南海县之图》,均描绘了广州府城周边地区的急递铺名称、数目、分布等信息。通过解读这3幅广州古城图中急递铺信息,分析明代初期广州府城周边东部、北部、西北部3个区域内急递铺分布方位与分布特征,从而还原明代初期广州府城东至增城县、北至清远县、西北至四会县的3条急递铺分布路径,明晰该时期广州府城与周边地区公文传递通道走向,有利于深入探究明代广州府邮驿递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明代《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元代《天下站名》,是我国古代驿站交通制度建立以来,现存最早能反映一代驿站交通网络结构全貌的珍贵历史文献。它以八千余字记录了全国百余段站道、上千处驿站。半张书影三百余字,显示了元代江浙行省北部(相当于今上海市、浙江省和长江以南的江苏、安徽两省及江西省东部)十四段站道和驿站六十余处。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博物馆藏有一批明代铜器,按其自铭,有铜豆、铜笾、铜、铜簋、铜鼎5种,共17件。根据器身上的铭文可确定这批铜器是明代福州府儒学文庙的祭祀用器,铸造于成化三年(1467),与《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的记载相合,是研究明代福州府文庙祭祀和明代铜器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