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有编修方志的悠久传统,村志作为地方志的一种,最晚到清代顺治时期就已出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可知有清代村志9种、民国村志14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修村志600多种。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村落的快速消失,中国村志的编纂显得愈发紧迫和必要。系统的村志编修可以为后人留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当前的村志编纂是抢救性文化保护工程。村志编修工程应做到统一组织和资金支持、编纂区域全覆盖、资料性与科学性统一。  相似文献   

2.
村志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市、县三级志书的延伸和补充。村志重点记载村庄历史沿革、物质文化、村俗文化及谱牒文化,是百姓品味乡情、安放乡愁的窗口。编纂村志,不但保存了有价值的微观资料,还能起到宣传乡风文明,为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历史智慧和现实借鉴。在村志编纂中采用纲目体具有门类设置齐全、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等诸多优点。资料收集工作应科学系统,注重系统性,注重"口述访谈",注重史实。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新方志的编纂主体不断下延,村志编修在不少地方已成为热点。由于村志记述范围较小,按传统志书的编纂模式设置篇目,极易出现"千志一面"的弊端,且编纂实践中过于强调"详今略古",特色追求不足。通过江苏省张家港市名村志工程的编纂实践,探讨古村落研究在村志编纂中的突出作用,并提供相关实施路径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总字数34.1万字的《包基村志》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拉开了江苏省张家港市二轮修志时段村志编纂的序幕。此后,《永联村志》《李巷村志》等多部村志先后出版。2015年,"张家港市名村志工程"全面启动,《柏林村志》《金村村志》《善港村志》等三部志书列入"江苏省名村志工程",全市有近六十个村加入村志编纂行列,形成一股蔚然成风的村志编修热潮。  相似文献   

5.
村志是志书的一种。志书有许多特性,如地方性、时代性、资料性、系统性、叙述性、官修性、可靠性等,但最大的特性、首要属性是地方性。村志编纂要突出地方性,一是篇目突出村情,不宜套用市县志篇目;二是记述越境不书,以当代资料和微观资料为主;三是图照突出地方性,无地方性的不入志;四是表格设计规范美观,表题也要有地域要素。  相似文献   

6.
现代对村志的研究启蒙于20世纪90年代末,形成并发展于90年代,新世纪之后进一步发展。学界对村志的研究集中在:一是针对某一新编村志的宣传报道和评价;二是针对旧村志的研究;三是针对村志编纂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四是针对村志编纂的过程和面临的问题的研究。但是对村志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研究数量不足;新闻报道类文章所占比例较高,现有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形成体系;对村志编纂所涉及的具体问题研究不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主体集中在各地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合作度不高。村志的研究仍然需要社会和学术界的关切、重视和更为踏实更为深入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民间自发状态下的村志编纂,成果难以预期,质量难有保证,难以适应"村落终结"时代的需要。政府部门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尽快将村志编纂全面提上日程,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机构设置,将"村村修志",最好是自然村"村村修志",纳入国家第三轮修志工作规划,积极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支持的村村修志工作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村村修志,尤其要优先保证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村庄的村志编纂,改变目前村志编纂中制度供给和管理规划力度不足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抢救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村志是指建置最小的村级之志书,是方志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村志编修古已有之.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郎遂编撰安徽池州《杏花村志》。“清人为村立志,颇为稀奇,是修村志之起端”。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叟否编撰上海闵行《紫堤村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苏省张家港市推进村志编纂的调查、采访,分析了村志编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村志编纂进度不平衡性较大、编纂指导评审力量不足、"千志一面"现象比较严重、村志出版发行后的后续开发比较滞后等亟待解决和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村志编修对策。  相似文献   

10.
褚半农 《上海地方志》2023,(3):55-60+95
生产队是原人民公社下属生产大队的基本成员单位,是有建制的实体单位、自负盈亏的基本核算单位和重大事件的发生地。村志记载生产队各类内容是其职责,也是保存社会基层基础资料的最佳载体。但上海部分已出版村志普遍存在不记载或少记载生产队的情况,致使生产队重要内容遗漏,主要经济数据缺失,不能反映村内主要事件和历史进程,也必然会导致村志史料价值降低,存史功能弱化。上海村志编纂要以《上海市乡镇街道村志及专业志编纂规划(2017—2025)》为指导,要详区县志所略,记载重大事件、保存经济资料、记录城镇化进程,处理好生产队和自然村、村民小组、村办企业的关系,为历史留下更多的农村社会最基层资料。  相似文献   

11.
5月29日,由姜堰市梁徐镇农民郑应松编纂的泰州市第一部村志《百年坡岭村》正式出版发行。坡岭村历史悠久。民间文化和革命斗争史料丰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坡岭村献身的革命烈士有16  相似文献   

12.
《新方志编纂概论》是由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共同组织各市 (地 )史志办公室和省史志办公室有关处室参加编写的关于新方志编纂理论与方法的一部专著。该书要目为 :绪论、新方志的指导思想、新方志的编纂原则、新方志的内容特色、新方志的体例、新方志的资料、概述和小序的编写、大事记的编写、人物的编写、新方志的图表、照片和数字、新方志的编纂程序、序言、目录、索引和编纂始末、省志编纂、城市志编纂、地区志编纂、县 (市 )志编纂、城市区志编纂、专业志、部门志编纂、乡 (镇 )志编纂、村志编纂、厂矿企业志编纂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15~17日,黄埔区地方志办公室在从化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召开广州市黄埔区村志编纂工作动员会,并举办“广州市黄埔区村志业务培训班”,14个有村志编纂出版任务的社区居委会全都派员参加。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陈泽泓副主任到会讲话,黄埔区地方志办公室陈华祥主任受区分管修志工作的领导委托在会上作动员报告。会后,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业务指导处胡巧利处长为村志编纂人员讲授编修村志的理论课;原黄埔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崔大经讲解村志篇目及要素内容,并结合本地区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帮助学员理解村志编写的基本要求;授课人还对村志编纂人员提出的具体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次动员会的召开以及培训班的举办,标志着广州市黄埔区村志编纂出版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4.
《扬州堡城村志》前不久由北京海潮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扬州市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村志。村志目前在全国正式出版的寥寥无几。我认为,村志的编纂应是地方志编写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村虽小,但可以以小见大,更直观地折射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化状况,可以更具体地反映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15-17日,广州市黄埔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在广州市从化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召开广州市黄埔区村志编纂工作动员会,并举办“广州市黄埔区村志业务培训班”。14个有村志编纂出版任务的社区居委会都派员参加。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陈泽泓副主任到会讲话,黄埔区地方志办公室陈华祥主任受区分管修志工作的领导委托在会上作动员报告。会后,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业务指导处胡巧利处长为地方志编纂人员讲授编修村志的理论课;原黄埔区地方志办公室崔大经主任讲解村志篇目及要素内容,并结合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帮助学员理解村志编写的基本要求;授课人还对村志编纂人员提出的具体问题作了一一解答,使学员学到了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知识与方法,为全面完成村志编纂出版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这次动员会的召开以及培训的举办,标志着广州市黄埔区村志编纂出版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6.
《北营村志》今天终于和世人见面了。她以省级重点村志的品牌和形象出版,填补了晋中市史志界的此项空白,也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继《平遥县志》出版后史志界的又一喜事,为全省万紫千红的志苑又添植了一束璀璨的奇葩。回顾和总结《北营村志》编写、总纂过程及锻造特色,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启动村志编纂组建编写骨干编写《北营村志》也是得之偶然。2003年7月初,《梁官村志》主编安令闻给我送来一本由北营村冀志文老先生写作的《家史》手稿,看完后我认为内容有很多写得精彩的地方,如能认真加以修改,必能出版为一本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纪实长篇…  相似文献   

17.
《福建史志》2009,(3):64-64
开编村志载盛世,关注民情谱华章。4月8日,建瓯市首批新农村村志评审会议召开。迪口镇可建村,吉阳镇巧溪村,水源乡王厝村村支书及村志主笔,新农村系列村志特约编审代表及市方志委全体成员等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8.
历经7载,经过全体编修人员的共同努力,一部近30万字的《正蓝旗前二佐村志》(以下简称《村志》)已经付梓印刷。《村志》的编纂成功,得益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正蓝旗前二佐村民的积极努力。可以说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村志》突出展示了祖居望奎满族人民的世俗人情及时代风貌,开创了我省编纂满族村志的先河,为地方志的编纂做了有益尝试。一提高认识建立村志编修领导组织、 ,《》后三乡正蓝旗前二佐村位于望奎县城北九公里处,土地面积13 800亩,住户500户,人口2 300人。住户大部分是满族,又称满族文化村。该村有近百年的建村历史,…  相似文献   

19.
编纂村志是保留各村文献,保存记忆,再现其发展脉络的有效方法,其价值在于彰善引风气。随着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面对一个个村落的快速消失,编纂村志显得愈发紧迫和必要。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部署启动中国名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编修村志既是村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打造精品名村志既需要社会各力量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也需要具体落实者科学编纂、借鉴他山之石。作为"开编纂村志之先河"和《四库全书》收录的唯一村志,康熙《杏花村志》(以下简称《杏花村志》)既为后世子孙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又对今天编纂名村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天河村志系列编修始末中国编纂地方志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传统社会纂修的方志中乡里志、尤其地域更向下延的以村落为单位纂修的方志相对罕见,一直是方志编纂的"非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修志热潮,打破传统社会纂修志书范围的藩篱,将编纂单位从过往的省府州县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村落。村级志书弥补市、区两级志书记载的缺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真正的民修、民用的志书,最贴近百姓的生活。村志所记载的姓氏宗族、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等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