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地区民宿酒店不但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还要了解服务质量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掌握服务质量的影响范围,根据游客的行为意向特点制定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升方式,确保民族地区民宿酒店在服务质量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通过对游客的了解以及对民族地区民宿酒店服务质量的探索可知,民族地区民宿酒店服务质量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文献研究,提出旅游度假区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重游意向之间的关系假设,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以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为例,开展游客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度假区的服务质量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度假区的服务质量对游客重游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度假区的游客满意度对重游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在服务质量对重游意向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数据,进行词频分析与观点分析,提出相应的经营与管理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4.
红色旅游是将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本研究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红色旅游中的烈士陵园旅游为主,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烈士陵园的游客前往旅游地的行为动机,进而分析游客前往烈士陵园旅游地的意向.证实社会化、自我发展、学习和新奇、逃避现实和放松这四个动... 相似文献
5.
饭店服务质量与消费者购后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饭店业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服务质量与消费者者购后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交互质量对消费者消极购后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实体环境质量对消费者积极购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果质量对消费者积极购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服务质量三因素对购后行为两因素的影响力度不尽相同,结果质量对积极购后行为的影响力最大,其次为交互质量对消极购后行为的影响,最后为实体环境质量对积极购后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映象、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向关系研究——以桂林七星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林七星公园为案例地,采用因子分析凝炼了映象认知维度成分,验证其符合功能-混合-心理的变化趋势。其中,功能成分体现在对旅游服务及设施的感知上,混合成分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的感知上,心理成分体现在对地方社会环境的感知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发现对地方社会氛围的感知对于情感映象有正向显著的影响;旅游服务及设施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最显著的影响,自然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满意度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条件下,认知映象各成分对游客行为意向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7.
旅游感知价值和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感知价值、满意度测量维度及其与行为意向之间作用路径关系研究,对旅游地产品开发与营销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者对旅游感知价值、满意度及其测度内容界定差异比较大,需要进一步厘清。利用文献方法梳理旅游感知价值与满意度概念及其测量维度,剥离感知价值多维测度内容,分析其与满意度间存在的重复测量部分。在探讨测度视角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地核心产品属性、旅游感知价值及满意度测量维度。以无锡灵山景区为例,在问卷调研获取国内游客行为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旅游感知价值、满意度的属性构念及其影响路径,指出感知价值分别是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前因变量,但满意度不是行为意向的前因变量。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实证研究法对广东省7家宾馆、32家旅行社进行问卷调查,着重探讨企业授权管理措施对员工心理受权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信息分享、组织支持、员工参与管理决策以及组织公平性、管理人员信任和尊重员工等。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工作意义、工作能力、影响力和自主决策权是同一个二阶因子“心理受权”的4个子因子。心理受权的4个组成成分存在相互影响。信息分享、员工参与管理决策、组织公平性、管理人员信任和尊重员工是影响员工心理受权的重要因素;心理受权的4个组成成分对员工工作满意感、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此过程中,导游的服务质量却随着业务的增多而出现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导游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几点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的对策,旨在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国潜在游客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与行为意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目的地意象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理学和旅游学等学科交叉生成的研究命题,是旅游目的地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及竞争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选择中国近缘文化群体客源市场,也是中国最大的入境客源市场韩国为研究对象,以非结构式和结构式研究相互结合的方式,研究分析了韩国潜在游客对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及行为意图,研究结果显示:(1)韩国潜在游客对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由四个基本维度构成,分别是平和、愉悦、动感与现代,其中,平和、愉悦和现代与旅游目的地意象呈正相关关系;(2)韩国潜在游客对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与其行为意图呈正相关关系;(3)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平和、愉悦特征对韩国潜在游客行为意图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出境游客旅行前的信息搜索行为意向研究:基于TAM、TPB与DTPB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TAM、TPB与DTPB模型对我国出境游客旅行前的信息搜索行为意向进行分析发现,态度是影响我国出境游客旅行前信息搜索行为意向的首要因素,其次则是知觉有用性、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同时,研究也发现,虽然上述3个模型对行为意向均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从模型解释的变异量、拟合度及简约性来看,TPB模型最为恰适,且修正后的TPB模型解释了行为意向75%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游客的犯罪侵害风险感知研究——以印度国际游客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担心受到犯罪侵害,不但会影响游客的到访意愿,而且殃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旨在了解游客对犯罪侵害的心理反应,探讨旅游侵害风险感知形成的相关因素。本文以到访印度的国际游客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月在印度德里机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在印度的国际游客认为被骚扰、诈骗及盗窃的可能性较大。女性、亚洲人明显有较高的防卫行为倾向。观光游客比商务游客感觉受侵害风险更高。旅游侵害风险感知与旅游决策间具有负向关系,旅游风险意识及旅游信息在侵害风险感知与旅游决策关系间具有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vides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rust in Australian society using data from the first wave of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ng people in Queensland. Questions central to young people's expectations regarding institutions and significant others are interrogated. Trust assumes critical importance in this context because i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future-oriented deliberative processes young people engage in. Gender, indigenous status and religiosity are key determinants of trust across a range of indicators. Boys are less likely than girls to trust significant others such as friends and siblings or to trust environmental groups, but are more trusting of sportspeople,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 Aboriginal children are more trusting of their siblings, teachers and neighbours, but less so of their parents. ‘Smart’ children are more trusting of their teachers and schools and feel more confident about their future, while general life satisfaction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most measures of trust. 相似文献
16.
城市旅游地游客重游动机实证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厦门这一典型的城市旅游地为例,在文献回顾、网络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基于纵向比较的视角,通过实地的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对城市旅游地游客的重游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将厦门城市旅游地游客的重游动机归纳为7项动机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基于动机的差异将重游游客划分为怀旧型、外界驱动型、猎奇补缺型和分享型4个类型。文章最后针对厦门城市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内入藏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感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形象对西藏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西藏旅游形象的实证研究却很有限。本文立足于Baloglu和McCleary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对国内入藏游客的西藏旅游形象感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游客根据动机特征分为朝圣者、游览者和深度体验者3类;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整体上持正面评价,但不同类型的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各组分间存在感知评价差异;在西藏旅游形象的三种构成中,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对整体形象感知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认知形象各个因子的影响作用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同时,情感形象在认知形象对整体形象的影响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以"一卡游河南"为例,分析了大众对推行旅游年票的看法以及推行旅游年票的可行性,并对旅游年票与年票推行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旅游年票的推行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千年茶马古道,曾经走过无数的"藏客"和驮马,也走过无数为天下众生解脱苦难和困惑的祭司、僧人和苦行者.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大岭中,这条绵亘千里的"茶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道,也是一条圣道.多少年来,不同民族的心灵在古道上相碰,不同宗教的魂灵在古道上对话.犹如一条心灵的河流,这里流淌着、融汇着不同民族与宗教间的宽容与和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