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这条美丽雄伟的江水,自古以来,日夜不息地奔泻在我国北部的疆土上。我国古代的史籍上,对这条著名的大水一直有着详细的记载:隋、唐称它为黑水,辽朝始称为黑龙江,明、清兼称为乌龙江。黑龙江流域的历史,历来是包括我国东北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祖先缔造的。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同我国的其他地区早就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交通联系。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记载,证明了这一铁的事实。苏修编造所谓黑龙江两岸"历来就是属  相似文献   

2.
瑗珲的变迁     
瑷珲在我国近代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一座抗俄斗争的历史名城.自1684年重新建城以来,历尽磨难,几经变迁,但是它如一个忠于职守的哨兵,始终屹立在祖国东北边疆,用它那不可磨灭的历史证明着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各族人民为开发、建设黑龙江流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古代民族与桦木、桦树皮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木、桦树皮与黑龙江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先民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原材料,还是肃慎族及其以后的黑龙江古代民族与中原地区进行频繁交往的一种媒介,它促进了黑龙江地区与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黑龙江古代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既孕育出了纯朴的桦木、桦树皮文化,也孕育出了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4.
于猛 《神州》2013,(11):223
雕塑不仅给人带来了艺术享受以及精神升华,它对城市的发展也有着特殊的贡献,本文就黑龙江雕塑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论述,重点阐述雕塑发展的同时对城市的改造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吉林乌拉通往瑷珲驿道是清代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驿道之一。它北通黑龙江畔,南通吉林、盛京,并直达京师,把盛京、吉林和黑龙江地区沟通起来。它对抗击沙俄入侵,加强东北部边防,开发黑龙江和对东北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和,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清代和民国初年出版的东北三省和临近该路线的一些府、厅、县的地方志,对这条驿道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既是一个与多国(俄罗斯、朝鲜、蒙古等)相邻的地区,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必不可少的部分。现代生活在黑龙江的少数民族,大都由生活在本地区的古代民族发展而来,自古以来就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因而,对黑龙江少数民族的管理进行研究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政策与制度,而且对现在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陈雷,曾任中央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中央委员,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黑龙江省省长。离休后,为中顾委委员,黑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一陈雷生在黑龙江,长在黑龙江,生活、战斗、工作在黑龙江,他对黑龙江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为  相似文献   

8.
引言在中国辽金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召开前夕,一九八二年五月下旬笔者接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朱子方先生函,嘱就本题在会上做一发言。彼时因会期临近,匆匆草成一个“急就篇”式的发言稿。赴沈阳参加中国辽金史会议归来,对发言稿又做了较多的补充和修改,就是现在捧呈于读者的这篇拙文。辽金两代的考古与历史是黑龙江省考古与历史学界一向十分重视和长期辛勤耕耘的学术领域之一。其原因在于辽金两朝是中国通史链条的不可短缺的环节,同时又是东北和黑龙江地区历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辽朝继唐和渤海之后,在黑龙江地区设立了许多行政机构,同黑龙江各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这一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黑龙江地区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划东北为九省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全国行政区域作了重大调整,特别是东北地区,将东北划分为九省。它的划分,在全国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将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划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安、辽北、松江、合江、嫩江、兴安九省,热河省仍恢复“九一八”事变前旧有境界,未列入东北新省区以内。东北划分为九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1945年8月前东北在日本伪满统治时期,省制划分混乱不堪。日本侵略者为了便于统治和压榨东北人民,在1943年以前,曾将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划分为十九个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地处祖国大地的最北方,有着广袤的黑土地,浩瀚的森林,丰富的大油田,肥美的牧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全省人民了解黑龙江几千年的历史和省情,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由省委宣传部、省地方志办公室、省教育厅、省旅游局、团省委、黑龙江日报社、生活报、东北网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情知识百题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1.
龚强 《黑龙江史志》2008,(14):30-30
<正>黑龙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它与黄河、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黑龙江古代先民,曾经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渔猎文  相似文献   

12.
以思想解放为标志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前所未有的时代大潮中,地处北疆的黑龙江戏剧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与创造力,它以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与创新精神,不但创造了黑龙江戏剧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而且在全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震撼,被称为“戏剧舞台的‘黑龙江现象’”、“东北风”、“黑旋风” 。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上     
一夕阳点燃晚霞,热烈地在江面上燃烧,释放出令人心跳的壮丽。我喜欢这活泼与恬静,更喜欢用回忆酿造心绪。喝了三十多年黑龙江水,早已溶入我的血液中,组成我生命的一部分。那一年,怀揣一纸毕业分配的信件,来到黑龙江边的一座小城——呼玛。从船上踏下的这一刻起,黑龙江便注定了我生命的历程。黑龙江是地球上极为独特的一条河流,在近一个多世纪,它由中国的内河逐步变为中俄两国的界河。生活在两岸的人,无论种族、文化、语言,都任渭分明。传统的中国文化与欧州文化隔江对峙。因为长期生活在黑龙江边,所以极其强烈地认识它的现实与…  相似文献   

14.
野人女真南迁与赫哲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满族研究》2007,(1):54-59
赫哲族是从肃慎、挹娄人中居北的部分以及勿吉、靺鞨中的黑水部分、元代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生女真和明代野人女真中衍变而来。赫哲族先民与满族先民历史上属于一个宽泛的民族学涵义的人们共同体,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民族认同意识。这个人们共同体在历史上经常出现分化、组合现象,与周边民族有着密切的交融关系。始于明初的松花江下游流域的野人女真南迁,为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野人女真形成为赫哲族留出了地理空间和认同意识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2005,(5):39-39,43
<正>著名明清史专家、版本目录学家和藏书家谢国桢,1901年5月28日生于河南安阳,1982年9月4日卒于北京。谢国桢先生生前与黑龙江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在“九一八”东北沦陷前,他曾几次来黑龙江,对黑龙江乃至东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里的山川风物、人文历史,乃至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谢先生在《清初东北流人考·引论》中曾对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大城市特别是哈尔滨有过这样的记述:  相似文献   

16.
景思文 《神州》2011,(10):159-160
文革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空前浩劫,当时的艺术及艺术家都深受其束缚和制约,但它在带来束缚和制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带有深刻时代烙印的历史之作。大多艺术家都本着为政治服务的指导思想来创作,但这一时期黑龙江美术以其独特的地理风格、历史形态和艺术价值呈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风貌。本文从黑龙江文革时期美术的研究入手,重点探讨文革背景下的黑龙江美术。  相似文献   

17.
景思文 《神州》2011,(23):159-160
文革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空前浩劫,当时的艺术及艺术家都深受其束缚和制约,但它在带来束缚和制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带有深刻时代烙印的历史之作。大多艺术家都本着为政治服务的指导思想来创作,但这一时期黑龙江美术以其独特的地理风格、历史形态和艺术价值呈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风貌。本文从黑龙江文革时期美术的研究入手,重点探讨文革背景下的黑龙江美术。  相似文献   

18.
<正>典当业是中国最古老的金融行业,它主要从事小额短期质押贷款等金融活动。据现在档案记载,黑龙江最早的当铺出现于清乾隆五年,在经历了清朝、民国、日伪各个历史时期的兴盛与衰败之后,黑龙江的典当业逐步走向了消亡。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历史时期来试述黑龙江典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原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现省教育厅)组织编纂的首部《黑龙江教育年鉴》于1996年出版发行后,1999年12月又出版了1997-1999卷。《黑龙江教育年鉴》(以下简称《年鉴》)的出版发行,填补了黑龙江省无教育年鉴的历史空白。它为广大读者了解黑龙江教育,研究黑龙江教育史提供了全面、系统、丰富、翔实的资料,对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是世居于我国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赫哲族世代已捕鱼为生,拥有发达的鱼文化。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赫哲语经历过它的辉煌时代,自上世纪初开始,开始出现转用汉语的情况,逐步衰落直至今天走向濒危消亡的边缘。本文以赫哲族聚居地之一的八岔乡为田野调查点,探析八岔乡目前赫哲语的存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