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晚清的当家人慈禧没受过什么教育,就喜欢看戏。看戏还不喜欢看雅部的昆曲,只好花部的高腔。京剧就是在这个妇人的喜好中成长起来的。喜欢听戏是个乐子,但与民同乐却谈不上,顶多与官同乐。慈禧越是到了晚年,就越是喜欢热闹,看戏也喜欢拉一帮子人一起看。有点好戏,都喜欢跟王公大臣一起分享。颐和园的德和园,是晚清时节慈禧老佛爷最喜欢的宫廷戏园子,戏台三层,可以演上天入地之事,要多热闹有多热闹。一次台上正在演《吴越春秋》,范蠡献西施的故事。里面有个情节,是这样编排的,范蠡拜访吴国的  相似文献   

2.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鲁迅“横眉冷对”,留下的照片几乎张张表情严肃,没有丝毫的笑容。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爱孩子呢?而周海婴在回忆父亲鲁迅时,曾经写道:“在我上学以后,有一次父亲因我赖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  相似文献   

3.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鲁迅“横眉冷对”,留下的照片几乎张张表情严肃,没有丝毫的笑容。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爱孩子呢?而周海婴在回忆父亲鲁迅时,曾经写道:“在我上学以后,有一次父亲因我赖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尊师重教成语典故“程门立雪”,主人公是杨时与游酢二人。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谥文靖,福建南剑州人,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游酢(1053—1123年),字定夫,谥文肃,福建建阳人,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有关游、杨二人立雪程门的时间,各种资料要么没有记录,要么记录不一。本文拟对此典故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5.
正一群人,几辆车,在大山深处绕行……6月,山林蓊郁,满目青翠,山中正是好风景。寻访青阳腔传承人汪正科,成为我们一段颇为惬意的旅程。下了车,要走一段拾级而上的山路,远远就看见半山腰的房子前有一些人招手。当地文化局的领导指着一个穿蓝衣服的壮硕身影说,那就是汪正科!我们穿短袖了,他还穿着一件蓝布中山装,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流行的干部服。我初  相似文献   

6.
7.
贾颜冰 《神州》2013,(24):13-13
鲁迅塑造的农民形象,和看客形象。鲁迅借助悲剧艺术震撼人心的力量。希望能促使人们觉悟,奋起争得做人的资格。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作家,他那被郭沫若同志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义及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如果能在时 代背景下把握作品内容,在时代特色下把握作品风格,在时代局 限下体味作品语言,就可以开启鲁迅作品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10.
素未谋面,心却相通。"最懂中国"的鲁迅,认可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为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寄托着人类的光荣和幸福的未来"。革命领袖毛泽东,赞赏鲁迅的政治远见、斗争和牺牲精神,不仅在不同场合号召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学习鲁迅的精神,让这位"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而且自己将鲁迅文集,从延安的土窑洞一直带到了北京的中南海,时常翻阅,不断思量……  相似文献   

11.
<正>1983年7月下旬的一天上午,黄梅县龙感湖段百里长堤外的长江,波涛汹涌,浊浪冲击着堤岸,飞溅出一丈多高的浪花。湖北省省委书记关广富正在大堤上视察灾情。陪同视察的有黄冈地区和黄梅、广济两县的领导同志。关广富抹了抹溅在脸上的水花,说:"黄梅最大的隐患就是水灾。""是啊,解放前,黄梅民间曾流传一句民谣,‘家住白湖洲,十年九不收’。龙感湖一带几乎是年年闹水灾,水灾一来,灾民们都携儿带女外出逃荒。我们  相似文献   

12.
有“南国佳果”之誉的荔枝,自古以来,赢得了无数诗人墨客的赞颂。然而,以荔枝为题材,敷演成戏,搬上舞台,这在中国三百多个地方剧种、数以万计的传统剧目中,唯独福建最多,最具地方风味。  相似文献   

13.
吕婷 《东方收藏》2020,(3):104-105
我国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作为枕头。到之后逐步扩大到使用其他材料来制作枕头,例如竹枕、木枕、铜枕等等,历代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则是瓷枕,说明瓷枕这种生活日用品,它是中国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一种造型。  相似文献   

14.
1938年8月,周惠成出生在天津一个梨园家庭,母亲周翠兰是天津著名评剧演员,为孩子今后能有出息,母亲给他取名“惠成”。惠成也的确不辜负母亲厚望,4岁即开始练功,耗腿、筋斗是他每天的必修功课,白天耗腿不够,晚上睡觉还用绳子将腿吊起来。练筋斗时在腿上绑上沙袋,每天还往里增沙。4岁的孩子,鸿蒙未开,便受这等罪,哪一个做母亲的不心疼?看到惠成呲牙咧嘴的摸样,母亲心里的疼真是无法言状,但她只能咬着牙、狠着心地看着,必竟,她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呀。  相似文献   

15.
《楚居》中的"京宗"之地,楚先祖季连始居,历穴熊至熊狂,时代从商代晚期到西周初年。古代地随人迁,因此《楚居》中的"京宗"很可能不是一个地点,而是楚传说时代末期居地的统一名称,其含义与后来楚都名"郢"相似。"京宗"的本义是兼指政治中心与祭祀中心,二者合一,即古代之"都"。  相似文献   

16.
关于阅读的危机,有的学者认为有现实危机和潜在危机,还有的学者把图书馆的危机划分为馆内危机和馆外危机。我国的图书馆危机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暴露出诸多危机管理缺陷,包括:缺乏危机管理意识;缺少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缺少健全的危机管理法律框架等。阅读危机就是图书馆的现实危机。对此研究形成了许多种观点。  相似文献   

17.
金文“初吉”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雨 《文物》1982,(11)
讲"初吉"最有影响者应首推王国维,他在《生霸死霸考》(见《观堂集林》卷一)一文中指出:"余揽古器物铭,而得古之所以名日者凡四: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因悟古者盖分一月之日为四分:一曰初吉,谓自一日至七八日也;二曰既生霸,谓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  相似文献   

18.
在成熟的藏传佛教善逝八塔建筑体系中,塔座部分设四层阶级、各面当中凸出并设阶梯的类型被称为"天降塔",阶梯被比拟为纪念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后降下阎浮提时所踏的三道宝阶。"天降塔"并非根据印度的某座塔所仿建,而是塔所体现的象征体系的重构。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西藏西部流行四面具阶梯的塔,照此标准被认定为天降塔。在当时,这种塔与忉利天降下的佛传情节显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现阶段把它们视作"具阶梯塔"更为确切。方形塔基的具阶梯塔最早见于犍陀罗,随着犍陀罗佛教文化的传播,也见于阗、龟兹、梵衍那和迦湿弥罗等地。西藏西部的地理位置与上述地方邻近,文化交流的结果之一就是涌现出具阶梯塔,这可以解释为何同时期在卫藏以及受藏传佛教强烈影响的西夏等地区很少看到这种塔的影子。根据文献可知,具阶梯塔的阶梯象征四圣谛或四不护,是塔的重要构件。天降塔最初形成之时,其建筑形制借鉴了包括西藏西部在内的内陆亚洲流行的具阶梯塔,而为了强化它与忉利天降下故事的呼应关系,阶梯改用并列的三道,这也可以看作具阶梯塔与真正意义上的天降塔的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19.
西藏素以高山、雪地闻名于世,而位于西藏东南部、距林芝地区行署驻地二百多公里的波密,似乎跟“雪域”两字不相称,到处呈现出一片绿色的景象,偶尔也可以看到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雪山的风姿。波密,也跟其它藏区一样,是信仰佛教的地区,佛教徒们  相似文献   

20.
“桐工作”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军攻占武汉、广州之后,急于向中国方面“诱和”,展开所谓“桐工作”。双方曾在港澳多次秘密会谈。就中方说来,这不过是军统特务为刺取情报而采取的权谋,其派出代表的身份、出示的蒋介石亲笔文件和转达的许多中方意见都是假的。而日方香港机关负责人为了诱惑重庆要人坐到谈判桌前,实现“巨头会谈”,也曾谦词卑态,巧言相,哄骗中方。蒋介石最初以“先行解决汪逆”为谈判条件,其后逐渐认识到日方的“欺诱”和“儿戏滑稽”,主张“严拒”,同时下令审查参与谈判的军统人员张治平,但是为了阻挠日本对汪伪政权的外交承认,并没有立即关闭和日方的秘密谈判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