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棍棒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才”等传统家教观念的影响,现今社会上父母体罚孩子直至酿成悲剧的例子不胜枚举,以至体罚家教成为众多新闻媒体一致讨伐的对象。“体罚”的极限即为虐待。众所周知,因为体罚会伤筋动骨,直接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所以很容易引人注目,受到监督和指责。然而,另有一种对孩子  相似文献   

2.
《华夏人文地理》2005,(8):17-17
恒河猴虐待孩子的行为会代代相传曾被认为是因为基因遗传。近日,芝加哥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达瑞欧·马埃斯特里皮耶里发现,这种代代相传的虐待行为实际更多是由母恒河猴在幼时被虐待的经历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狼爸”萧百佑认为自己是管教,而非虐待,他不认为打孩子会伤害孩子的人格,“小孩还没有独立的人格,需要的是爱护、保护,而责打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和保护。”但即使有3个孩子考上北大,对于“狼爸”的教育实验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我的一位好朋友刘大姐,在德国生活多年,每次回来我们都要聚在一起聊国外的风土人情、趣闻轶事,其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话题。最近刘大姐从德国回来,就讲了德国儿童教育的一些情况,听来感触颇深,也很受启迪。刘大姐说,德国人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视,从孩子一懂事就开始进行“善良教育”。他们根据小孩模仿力强、注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把爱护小动物作为对他们进行“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德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小时候连动物都不知道爱护,长大了心地也不会很善良。甚至认为:小时侯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会缺少爱心,弄不好…  相似文献   

5.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成才需要刻苦,但刻苦未必能成才。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时间越长、作业做得越多越好。在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会导致孩子厌学,而且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的负荷是有限的,超过限度大脑就会受到抑制,影响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家长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做父母的无不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张小小的考试成绩单,往往会使家长乐而忘忧,但也会使家长火冒三丈。少年儿童往往缺乏自觉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受家长的意向要求左右。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动机的确立。一名10岁的学生说,考试分数的高低,是父母对他奖惩的“标准”。他可以由此而获得百元奖赏;也可以由此被罚挨饿。孩子取得了好的学习成绩,回到家里一定是春风满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家长在赞赏之余,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2~3岁的孩子正处在“自我中心”心理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孩子有强烈的个体自我意识,生活中常常突出“我”的强烈愿望。他们向父母或其他人提出要求,而且希望得到满足,可当这种愿望在与成人生活秩序和意愿发生冲突时,孩子或许就会大发雷霆,心理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表现“反抗”情绪。有许多父母就开始抱怨:“孩子真不乖。越来越不听话!”有的父母甚至还抄起了家伙。殊不知,孩子也委屈,他还不明白“自己的要求怎么就不合理了”,就被带上了“不听话”的帽子,甚至还受皮肉之苦。为了减少“家庭战争”,处理好“家庭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8.
一忌“人前教子” 俗话说:“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其寓意和作用是说:在人前教子会让孩子记住教训,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为什么能记住教训,其实就是因为在人前将孩子的自尊心狠狠伤了一把,孩子记住的不是事情的过程,而是那次深深的伤害。其实,“人前教子,人后教妻”的古训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当今的孩子受现代教育的影响,自尊心、自信心很强,假如当众批评孩子,会对他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加重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9.
传统理论认为,神童只占人群的2%~3%。顾竞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神童!每一个孩子的大脑,都是等待引爆的氢弹,一旦引爆,就会创造奇迹!“大众化超常教育学校”——未来城,因此现身南京。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是否杰出,主要表现在他的行为上,而行为表现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杰出的人,就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下,如何应对的自动反应。我们人类是一种高智能生物,我们是以异常复杂的“社会”的生活方式生活着。我们生下来就会的行为叫本能;除此之外,其余一切都得学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行为中,绝大部分的行为都是靠后天培养和训练。我们把一种行为,教给孩子,然后让他反复练习,后来他就“学会”了此种行为。等到时间一长,他已经熟练了该种行为,他不用用心想就会做此种行为。此时…  相似文献   

11.
前言:传统理论认为,神童只占人群的2%~3%。顾竞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神童!每一个孩子的大脑,都是等待引爆的氢弹,一旦引爆,就会创造奇迹!“大众化超常教育学校”——未来城,因此现身南京。  相似文献   

12.
<正>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是孩子真正的“工作”,只要留意观察孩子的游戏,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发展和教育契机。幼儿会产生多种游戏行为,其中包含了许多社会交往行为,大量研究揭示了游戏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一、案例描述与分析案例1:角色游戏小(1)班的教室里,幼儿纷纷到“大大家”“小小家”玩了起来,这个时候,俊俊(化名)坐到超市收银处,今天他是收银台的小老板。  相似文献   

13.
孩子容易犯错误,有的孩子会经常犯错误,做父母的理应责备、教育孩子。但如果一味高声训斥,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其结果可能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我在教育孩子时,非常讲究方法和艺术,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冷处理”,保持沉默。孩子犯错误,总怕父母责骂。我的孩子每次在学校犯了错误,回到家行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会很自然地产生一些让家长皱眉的“不良行为”,不过,这些行为在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段中都是很正常的,家长们完全没必要为了孩子这些完全正常的成长表现而让自己操碎心。  相似文献   

15.
有的孩子喜爱“告状”。爱“告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为宣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孩子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这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孩子把成人作为诉说的对象,说完后会心满意足。2.“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即使这些缺点与别人的一样也不容易发现。所以,孩子喜欢告别人的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3.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常手足无措,他们便“告状”,以求成人帮助解决问…  相似文献   

16.
宝宝睡觉的时候总是喜欢抱着一条小毛巾,才肯乖乖入睡;都已经三岁了,还是习惯吮手指、咬奶嘴……对于孩子的恋物行为,其实父母不必太担心,每天不妨抽出一些时间陪陪孩子,抱抱他或说故事给他听,减少孩子心灵的不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恋物行为自然而然会消失。  相似文献   

17.
从小培养责任感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点评: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  相似文献   

18.
瓷枕概说     
(一) 人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觉离不开枕,《说文))云:“枕,卧为所荐首者也”。枕对睡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入睡时,枕把人的头部垫起来,以减少脑中血压,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枕的起源很早,其字从木,应是古人以木代枕转化而来。它至迟出现在殷商时代,据晋人《拾遗录》载,殷纣王有“玉虎枕”,  相似文献   

19.
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孩子嘴里吐真言”。可事实上,小孩子的即兴发挥,很容易使这种所谓的“真言”具有可疑性。有时是天真的可爱,有时也会令人无奈。不过只要我们提前明白这些谎言背后真实的一面,就会从容应对,进而可作为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20.
新知广场     
“莎士比亚”大脑体操你可能不相信,读莎士比亚作品可以帮你的大脑做体操。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读莎士比亚可以使大脑活动更加积极。他们发现在读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某些文字时,大脑的反应与遇到某些难题时相似——如果答案显而易见,那么人们很快就会因无聊而感到厌烦,但如果文字中表达的含义不那么简单,大脑会表现得很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