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康乾盛世与吏治阎立新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上,曾有过汉初的文景之治,唐初的贞观之治和清朝的康乾盛世。每一个繁荣局面的出现,无一例外,都是封建统治者顺乎历史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采取适应且推动社会前进的策略,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历时近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海盗问题是伴随着海洋发展而滋生的社会现象。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在历经康乾盛世的繁荣之后开始走向衰微,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东南沿海,不少沿海居民下海为盗,最终形成乾隆末年至嘉庆上半叶海盗活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3.
黄季 《铁军》2020,(2):40-40
《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意阐述了人民的重要。在中国历史上凡是为人民着想的君主都会迎来他们在位时期的华夏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近代中国能够从风雨飘摇的苦难走向今天的辉煌,同党的群众路线密不可分。人民群众是国之根本,尊重人民,才会受到人民的尊重,得民心者才能得到天下。  相似文献   

4.
杨松 《史志研究》2000,(4):76-79
在清王朝统治中国的近三百年历史中,所谓“康乾盛世”已为世人所认同。在康熙和乾隆两位功业卓著的帝王之间.雍正王朝的时间仅有13年,不及前、后两朝的九分之一,但是雍正一系列行之久远的政策,为乾隆朝兴旺发达和清朝的长远统治创造了条件。“时势造英雄”,考察雍正的历史功过,必然要取决于他个人的因素和他所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湖南文史》2013,(12):47-47
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盛世仅出现过三次,即汉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开元盛世及清康雍乾盛世。除了这三大盛世,还有过几个小规模的盛世或治世,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隋代的“开皇之治”、明代的“仁宣之治”。  相似文献   

6.
对十八世纪中国来说,最重要而影响又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莫过于康乾盛世的全面形成,以及发生于乾嘉之交的盛衰巨变。虽然史学界对这一问题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无论从研究深度和广度看,都还大有发展余地。任何一个历史现象,从其酝酿、出现以至消失,都具有一定阶段性,社会演变也是如此。清朝康乾盛世,前后持续百余年,在不同时期繁荣程度不同,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也不尽一致,为此,笔者对其演变过程作以粗略分期:从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到六十一年,雍正继  相似文献   

7.
梅玫 《广西文史》2002,(3):23-26
中国古代有一些历史时期被称为盛世,或大一统盛世。如果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去观察盛世,人们一般都对其赞誉有加,但是,若从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看,恐怕还不能肯定这样的盛世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确实都起了促进作用。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前进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在中国,科技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其水平的提高,直接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创造了条件。赞颂或贬斥中国古代社会某一时期时,应该把这个时期内科技发展得如何当作重要条件之一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8.
大清帝国创立时期,可供选择的文明有三个,即: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中华文明。清朝的统治者最终选择了汉文化,选择了中华文明,这有其必然性。在世界转向近代的大潮中,这一选择带来了大清帝国的盛世,也预伏了它的衰落。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清朝统治者采用了儒家的思想,积极进取,实现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康乾盛世".在盛世时,却停滞不前,采用了儒家的"持盈保泰"的保守思想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强化了封建专制,腐败严重.面对西方世界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态势,不是迎头赶上,而是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尔后,发生了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堕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其教训极为深刻.通过对康乾盛世的兴与衰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认清了儒家思想的两重性.应提高分辨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上的大清帝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外部环境的因素十分重要。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时代所带来的变化,是根本性的、世界性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虽然尚不能影响大清帝国的建立。不能阻止康雍乾盛世的到来,但已从外部大势上决定了帝国历史的此后性质。这一强大的外势终于决定了帝国的衰亡。大清帝国的命运也从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同轨走向分途。大清帝国灭亡了,中华民族却仍生机无限。  相似文献   

11.
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成为中华的统治者,在潜意识下,更注重追求清统治下各少数民族对其“中国”正统身份的认同,并竭力消除“夷夏”差别。因此在康乾盛世时代,清廷更注重“中国”作为统一国家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天下”中心身份的认定。其中清廷对蒙古各部司法治理的加强就是其加强从传统“中华”到“中国”身份转化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不仅巩固了相对统一的中国疆域,而且促进了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和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两个帝国,两个帝国初期的统治者都励精图治,创造了极其繁荣的时代。然而就是这样繁荣的背后却深藏着不一样的风景——酷吏政治,汉唐的许多酷吏成为统治者维护自己权利的御用工具,酷吏们往往超越国家的法制,采取严酷的执法手段。他们虽然深受统治者的宠爱,但是在没有利用价值之后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不得善终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治史的优良传统,历朝的统治者都会编纂前朝的历史。就所修史书来说,清朝康雍乾时期无论种类之多或数量之巨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此时期官方编纂的《明史》,体例严密,考订详慎,史料正确,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比较符合公论,被公认是二十四史中质量最好的史书之一。可见,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史学成就,超过了清朝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康雍乾盛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秉公持平"论兴亡;(2)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看待明亡清兴;(3)十分重视对史料的收集和鉴别运用;(4)重视选拔和任用有学问的人担任史官。"康雍乾盛世"时期的史学思想给我们当今盛世修史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孙崇政 《文史春秋》2006,(11):63-64
唐代开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极为昌盛的黄金岁月,世称“开元盛世”。之所以出现“开元盛世”,关键在于唐玄宗能够任人唯贤。唐玄宗文韬武略,英断多艺,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他为临淄王,与他的姑母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一举诛灭了阴谋篡夺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可称为盛世的朝代,史学界一致的看法有三个:大汉盛世、大唐盛世和康乾盛世。 大汉盛世以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汉武之治”为标志,汉朝从秦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战乱中建立,经过汉高祖、文帝、景帝三朝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社会日益稳定,经济不断发展,到汉武帝将大汉的强盛推向了高峰,后继昭帝、宣帝持续发展。大汉盛世历时173年;大唐盛世以唐太宗“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开元之治”为标志,前面历经了唐高祖创业及唐太宗之后高宗与“武周”的短期动荡,  相似文献   

16.
以盛世光环载入史册的乾隆朝在文治领域潜伏着重重隐忧。当时朝廷重视经学,而思想上却不认同民间汉学;虽然承袭庙堂理学,却对其内圣外王鲜有心得,并且压制朝野理学的发展。同时,统治者的信仰世界混乱、迷茫。嘉庆朝的经学政策略有调整,重新重视理学,又强调以勤简为政,但总体上缺少新意,无济于事,清中期遂成武功彰显而文治偏失的格局。这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7.
齐玫 《收藏家》2009,(5):51-56
“盛世藏玉,乱世存金”,盛世人们对玉的尊崇、欣赏、渴求,使玉器在清乾隆时期长足发展,乾隆玉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发展进程中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申夏 《南方文物》2000,(1):119-120,124
人类的史册翻到了公元2000年,新千年之始又正值中国的龙年。佳节来临,祖国城乡到处是一派龙腾盛世的欢乐景象。龙年伊始,我们向读者介绍一些有关“龙”产生、演变历史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中日甲午战争时期东北海疆危机的具体表现,可以发现清朝统治者在晚清时期边防战略上的失误以及海洋观念上的淡薄。深究其原因,可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传统因素这三个维度进行解释:其一,清朝统治者对近代世界格局变迁的漠视;其二,咸丰年间,从东北调兵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所造成的东北边防空虚;其三,在东北地区统治重心的内缩及清朝统治者"以陆治海"的海洋观念。  相似文献   

20.
宋惠群  张松斌 《沧桑》2012,(1):121-123
唐明皇李隆基不仅是一位治国理政的圣明君主,也是一位音乐、舞蹈、戏曲天才。中国的戏曲发展到唐明皇时代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丰富和拓展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奠定了中国戏剧的初级形态。"开元盛世"是中国戏剧形成和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