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热播的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谅他一个小小太监有何能为,自古宦官无成事”之类的台词,将宦官与太监混为一谈。很多人误认为宦官和太监是一回事,其实,宦官与太监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俊松 《文史天地》2003,(1):62-62
慈禧太后酷爱看戏。在看戏时,慈禧往往要“请”一些官员陪看,叫作“赏戏”。官员必须跪在戏台下的平地上看戏,夏天烈日当头,地上滚烫;冬天寒风刺骨,全身冻僵。于是,每逢慈禧“赏戏”,就成了太监勒索官员的良机:热天,太监给他们送垫送茶;到冷天,太监给他们送皮袄送手炉。官员们得了好处,便回报以白花花的银子。光绪六年慈禧45岁寿辰时,在故宫畅音阁看戏,下令让进京贺寿的官员陪看。宁夏固原提督雷正绾毒瘾特别大,怕在看戏时烟瘾发作,抽不到大烟。在得知太监有提供大烟泡儿的“特别服务”后,他才转忧为喜。结果他看了3天…  相似文献   

3.
郝金红 《湖南文史》2013,(10):55-56
王振是明英宗时期权势最大的当红太监,他的职务虽然只是司礼太监,但实际上操控着官员任免大权。所以,在英宗时期,要想在官场上混得开、升得快,皇帝说话不算,王振才是大明乌纱帽买卖公司的老总。  相似文献   

4.
正虎中称王明武宗朱厚照登基为帝时,未满十五岁,尚且是个顽童。其父孝宗一直忙于政事,忽视了对武宗的教育,令不辨是非的小皇帝很容易受到引诱。他从小被一群小太监包围着,所以内心非常亲近太监,觉得这些人才是自己的至亲。刘瑾等大小太监,也由此开始获得武宗重用,从而能够在政坛掀起新的风浪。在弘治时期,刘瑾得到机会侍奉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厚照。他出于本能地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等待太子登基之后,顺理成章地成为重臣,进而攫取权势与  相似文献   

5.
江海 《文史春秋》2002,(7):17-20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4月18日,紫禁城永和宫太监李苌材,耐不住深宫大院的寂寞,约了储秀宫太监张受山、钟粹宫太监阎葆维,便服偷偷溜出紫禁城去潇洒走一回。他们几个来到棋盘街,正巧遇上了储秀宫太监范连沅,他说今天庆和戏园有名角杨小楼主演的《三叉口》,精彩极了,何不去看看。李苌材他们都喜欢看杨小楼演的戏,自然一拍即合,便大摇大摆,直奔大栅栏内的庆和戏园。  相似文献   

6.
林槐.福建漳州市长泰县人.生于明永乐至正德年间.由于任过秉笔太监.又任过四川、浙江等边疆监军、外贸提举.长泰县人称其“胡坂太监”或“林监军”。在明朝廷政治权力斗争中,他洁身自好.又乐于助人;既具有治国安邦的才华.又能甘守清贫.至今在长泰县流传着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早在商朝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宦官“悉用庵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太监”一词,辽代才出现。明代,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语。  相似文献   

8.
光绪与京剧     
慈格太后和光绪皇帝都喜欢京剧,光绪更是行家里手,小鼓打得很有功夫。据说曾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内廷演戏,有个著名鼓师李伍,在一出戏里打错了鼓点,应打"双核桃"(鼓套子里的专门名称),李伍只打了个单的,他本以为只有内行才懂,外行不懂,不会挑眼的。不料,光绪却对太监说,戏台上丢了一个核桃。太监不知就里,真的上台寻找核桃,可哪里找得到!光绪告诉太监:"是李伍偷了!",太监便向李伍要核桃,李伍只得承认错误,并甘愿受罚。光绪与京剧@边吉  相似文献   

9.
老何 《湖南文史》2012,(3):26-26
民国初年,北京地方审判厅审理了一起离奇的离婚案,主角一个是太监张静轩,一个是妓女程月贞。此案大约是民国成立新法实施后法院公开审理的最早离婚案之一,又因为太监结婚本身就是件奇事,更何况他娶的还是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妓女,因此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10.
太监在历史上又称寺人、宦官、阉宦、宦者、内官、内监等,是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秦、汉时的太监属少府;隋、唐、宋各朝管理太监的机构皆是内侍省;明朝设立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均由太监提领。清朝鉴于明朝太监干预朝政的弊端,结合满族社会刚从奴隶制转为封建制的历史特征,对太监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符合本朝特点的太监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文史博览》2010,(3):66-66
<正>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有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  相似文献   

12.
<正>乾隆三十九年(1774)发生的太监高云从案是乾隆朝中期的一件大事,被视为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案件。此案起因于兵部侍郎高朴觐见时提及"风闻内监中有将记名人员朱批记载泄露外廷之事",乾隆帝听闻后追问,得知与"管理记载身材矮小之内监"有关。据高朴称,他是偶然听到左都御史观保、户部右侍郎蒋赐棨、刑部右侍郎吴坛在九卿班上谈论道府记载优劣。于是乾隆帝先将管理记载的太监高云从撤往别处当差,然后亲自审讯高云从。据高云从交代,军机大臣于敏中、刑部右侍郎吴坛等都向他打听过道府记载。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高云从不  相似文献   

13.
在清代太监史上,有一个颇有趣味的现象,即宫中太监曾几度匮乏,转而向王公大臣门下挑取太监。这种大小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奴仆再分配现象,以乾嘉时期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4.
总管内务府大臣在清宫太监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宦官擅权。本文着重阐述内务府大臣在太监的选用、日常管理及犯罪处罚中的作用,指出特殊的身份地位、最高统治者对太监的极力贬抑和对内务府大臣权威的肯定以及高度集中的权力是内务府大臣能够有效管理清宫太监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清朝定鼎北京后,宫中沿用明朝之例,设置汉经厂、番经厂、道经厂,由太监充任僧人、喇嘛和道士。~(1)《钦定宫中现行则例》的处分规定中,有关于"太监内如和尚、道士、喇嘛等"犯事如何惩处的规定。~(2)另,太监信修明(1878-1959)也说:"清初,宫中各庙有太监和尚、太监老道、太监喇嘛。"宫中钦安殿、天穹殿、斗姥殿、英华殿等都是道庙,都有"太监老道"。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湖南文史》2010,(3):66-66
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有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 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正四品官员每年俸禄约合白银144两,而太监由于不用养家荫子,所得俸禄按规定不及正四品官员的1/10。由此可见,从数量上来说,宦官们的俸银还是比较少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史料失载,清前期多数太监的事迹至今淹没无闻。本文利用新史料和满、汉文档案史籍,对清朝首任敬事房总管太监顾问行、哈哈珠子太监梁九功、哈哈珠子太监魏珠等人的身世经历予以发掘析述,揭示了宦官作为被压迫者和被奴役者,同时又作为清帝指令的传达者和执行者在清朝宫廷政治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敬事房     
清末私人著述和札记中,有不少关于清宫敬事房的记述和描写。可是,对这个机构的创建、沿革、职掌以及地点等,说法不尽相同,甚至是有矛盾的。清宫敬事房,又名宫殿监办事处,是内务府所属专门管理宫内太监的一个机构。太监又称宦官、阉官。早在战国时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秦、汉时的太监都属少府。隋、唐、宋主管太监的是各朝的内侍省。明朝的二十四衙门也是由太监提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言为心声,他们的拒腐诗文也充满正气,流芳百世。 北宋包拯,庐州人,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民间都称他为包公。在他70岁寿辰时,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但第一个送来寿礼的竞是皇帝。皇宫送礼来的太监在礼品上面写道: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以太监的身份爬上宰相高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赵高,一个就是李辅国。赵高阴险毒辣,在历史上臭名昭著。李辅国比起赵高来,一点儿也不逊色。他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不学就会;他翻云覆雨,落井下石,无所不能;他谋害同类,残杀异己,从不手软。他的臭名自然也不在赵高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