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2007,(9):41-44
流传于陕西安塞一带。 安塞腰鼓源远流长,广为流传,不论城乡,不分男女,从白发老人到学龄儿童,大部分人都可以击鼓表演。安塞腰鼓的打法多样,有“三角阵”、“拜四方”、“白马分鬃”、“老虎甩尾”、“青龙摆尾”、“丹凤展翅”、“卷白菜心”、“走九连环”等老打法,还有“摆新字画”、“走红五星”、“葵花向阳”、“欢庆胜利”、“十二把镰刀钩套钩”、“锣鼓声声庆丰年”等新打法。  相似文献   

2.
地台社火流传于陕西宝鸡市千阳县一带。因有时表演中也有唱词,故而又称其为"唱社火"。由于地台社火不上桌,不踩跷,不用车马来装扮,而以广场表演为主,因此它比起背芯子等其他社火更为灵活方便,表现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具有广场舞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齐加草 《神州》2014,(6):30-30
<正>藏族的民间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穿着长袖的"楚巴"(藏式长袍),舞蹈中更增添了"一顺边"的美;而虔诚的宗教心理,则给舞蹈渲染上许多宗教的色彩。除寺庙舞蹈"羌姆"外,典型的舞蹈还有:"谐"、"果日谐"、"卓"以及"热巴"等。"谐"(歌舞之意):也叫"叶",俗称"弦子",以四川甘孜的"巴塘弦子"最为典型,是男女交唱,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主要是流传于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属于农区的舞蹈形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桦甸市苏密城城址发掘出土的3件陶器残片,经辨识应为陶腰鼓,这是渤海国音乐文物的首次发现,对于探讨渤海国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3件陶腰鼓,与唐代中原地区发现的陶腰鼓近同,应为模仿中原陶腰鼓的渤海本地制品。  相似文献   

5.
2012年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元末明初地层出土了一件青花漏斗形器,为此前未发现过的新器类,结合同地层出土的其他遗物并与纪年资料等进行比对,可以判定其为一件元代青花瓷。此件器物中空,通过比对与工艺复原研究,结合其“广首而纤腹”的特点,推断其为腰鼓的半截鼓腔。瓷腰鼓流行于唐宋时期,从窑址考古发现来看,此时期南北方生产腰鼓的窑场有30多处,其中以河南鲁山窑、广西永福窑为代表。随着制瓷技术和礼乐文化的对外传播,日本、朝鲜、越南等地也开始生产造型相近的瓷质腰鼓。考古和文献资料表明,宋代以后陶瓷腰鼓生产式微,木质腰鼓以其轻便易携、音质清脆的特性日渐成为上达宫廷、下至庶民的首选鼓乐器。而落马桥窑址出土的这件器物,制作精致,或为礼制性活动所用,可以视为古代瓷质腰鼓的最后一抹余晖。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2007,(7):59-61
洛川老秧歌 流传于延安地区洛川县城关附近。 洛川老秧歌是在农村流传的老秧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扭为主,步伐较小,双膝颤动,脚跟拧地,上下起伏,近似一种地秧歌。给人以新颖别致、细腻优美、风格淳朴之感。  相似文献   

7.
民间舞蹈     
《丝绸之路》2008,(1):43-44
狮子上老秆 是一种民间狮子舞,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地区富县。 这种舞蹈里面的狮子能爬竿上架,多在悬梯和高杆上进行精彩的高、悬、惊、险技艺表演,不仅塑造出了狮子雄威、矫健的形象和活泼、精灵的性格,还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技巧,是陕西省舞狮节目里最为突出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8.
曲绍平 《民俗研究》2005,(2):269-272
陕北安塞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近十多年来由于安塞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安塞已经形成了老中青结构的民间剪纸艺术创作梯队,剪纸艺术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9.
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所以也称为“土风舞”。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蹈动作千姿百态,各具民族及地方特色。这些舞蹈表现的内容有古代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战争经历、图腾信仰及生殖崇拜,也有现代生活中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欢喜之情的娱乐活动,有的则渗透了各种民俗、祭祀、礼仪活动的遗风。  相似文献   

10.
唐黑釉蓝斑腰鼓黑釉蓝斑腰鼓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瓷器精品之一。腰鼓长形,两头粗中腰细。鼓长58.9、鼓面直径22.2厘米(图版捌:3)。鼓身凸起弦纹七道,通体施黑釉,在匀净的釉上点缀以几十块蓝色彩斑,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色装饰,静穆而典雅。这是唐代制瓷工匠在继承两晋时期青釉褐斑装饰技艺上的发挥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民间舞蹈     
汉族民间舞蹈洛川老秧歌流传于延安地区洛川县城关附近。洛川老秧歌是在农村流传的老秧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扭为主,步伐较小,双膝颤动,脚跟拧地,上下起伏,近似一种地秧歌。给人以新颖别致、细腻优美、风格淳朴之感。  相似文献   

12.
《陕西史志》2005,2005(3):63-63
4月19日,安塞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发出关于编辑出版2005卷(首卷)《安塞年鉴》的通知。  相似文献   

13.
大西北行吟     
走进祖国的大西北就走进了 旷达深邃苍劲恢宏 气韵沉雄的威仪走进祖国的大西北就走进了一种袒露的真实一种独特而诱人的魅力这里 有苍劲的胡杨林 喁喁无尽的深情相思 有沙漠绿洲的富饶丰腴 各色瓜果的妖娆和甜蜜有昆仑山祁连山不屈的头颅 长江黄河源头的飞花溅玉有男性的豪放粗犷和刚健 女性的妩媚柔情和坚韧有安塞腰鼓的奔放激越 兰州太平鼓的雄浑气势有贺兰山区的流岚如梦 秦地兵马俑的威武军旅走进祖国的大西北 心绪如歌如梦如诉曾经是古来大漠孤烟 与黄河落El的悲凉写意曾经是羌笛与羯鼓 交响的凄怆意绪曾经生长贫困和严酷的地方 如今…  相似文献   

14.
民间舞蹈     
《丝绸之路》2007,(11):57-60
流传于陕西宝鸡市干阳县一带。因有时表演中也有唱词,故而又称其为“唱社火”。由于地台社火不上桌,不踩跷,不用车马来装扮,而以广场表演为主,因此它比起背芯子等其他社火更为灵活方便,表现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具有广场舞蹈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几年来学区结合校情和教情以及学情还有地方特色,整合形成了"三种习惯"、"发展自我"、"经典诵读"、"南梁腰鼓"、"心理与健康"等实践活动板块,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校本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通过不懈努力,各个学校均可以独立完成一个综合实践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贵州高原的开阳,是座名城。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就叫开阳,晴朗的夜晚,抬头就能看到。但开阳之为名郡,还在于它得天独厚的矿藏,人们称开阳为磷都,磷的富矿占到全国的78%,而黄磷产量则接近全球产量的十分之一。宝地,必备出类之光华;名城,当具拔萃之声威,里与表每每相辅相成,实与名常常殊途同归。开阳不但矿藏丰富,文化建设也名震遐迩,突出的品牌,就是散文诗创作。在中国,陕西的安塞被称为腰鼓之乡,河北的蔚县被称为剪纸之乡,山东的潍坊被称为风筝之乡,天津的杨柳青被称为年画之乡,河北的吴桥被称为杂技之乡,贵州的开阳,新近被中国散文诗研究会…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修建合徐高速公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1年对濉溪县马桥乡董楼行政村蒋店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宋代墓葬51座,多为单室墓,双室和多室墓仅占少数。墓葬平面形制可分为腰鼓形、船形、蝉形、圆形及"中"字形,出土器物较少,仅见铜镜、瓷碗、铜饰品等。这批墓的大致年代当在北宋晚期。  相似文献   

18.
温宪  张旸  黄滢  董春岭 《环球人物》2012,(29):18-22
在飓风中挑战奥巴马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圣.安塞姆大学大礼堂中心的演讲台上,面对黑压压的人群,头发已有些斑白的65岁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镇定自若。"开始吧,米特!"人群中发出欢呼。  相似文献   

19.
在红河南岸居住着勤劳勇敢的哈尼族,他们有两种姿势优美的民间舞蹈:角摸啦按胜(猴子舞)和独按错(单人鼓舞)。村村寨寨都非常喜爱跳这两种民间舞蹈。关于这两种民间舞蹈,有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这个地方无人居住,远远望去,莽莽的大森林好象一把雨伞,里面居住着各种动物,森林成了动物的乐园。  相似文献   

20.
瓷乐器在先秦出现并初步发展,唐宋时期进入繁盛。这一时期的瓷乐器以腰鼓为主,包括埙、钟等在民间广泛使用,胎质致密,釉色多样。元明时期除腰鼓等以外,还有瓷质箫和笛子,音色上佳。从各地博物馆收藏的瓷乐器产品,结合相关烧造瓷乐器的窑口材料,可以发现瓷乐器在国内分布地区广泛,而且烧制窑口也多样化。另外,代表性窑口如鲁山段店和窑田岭等窑址考古亦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