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宝璋 《纵横》2014,(9):54-5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北京。如今北京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可我还是会常常回忆起儿时的老胡同、老商业街区,前门大栅栏就是我最喜爱也是最熟悉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2.
慕大栅栏之名初次来逛街的人不少。我也是慕名而来却不是初次。我慕的是大栅栏步行街之名。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通过新闻媒体向中外旅游者隆重推出这条步行街已经半年多了。变成了步行街后的大栅栏会是个什么样子呢。那是个傍晚我骑车从前门过来大栅栏东口外顺前门大街一字排开的工艺品摊棚使我感受到增厚变浓了的旅游味、工艺品摊棚是旅游区特别是风景区的一个标志。存了车进街口首先看到的风景就是那道能伸缩拉动的铁栅栏。铁栅栏被拉缩在街口的一侧、栅栏不高也就一米左右。我不能相信它是按大栅栏历史上的栅栏复制的。我推测消失了近百…  相似文献   

3.
向以“红灯区”冠名的“八大胡同”,在北京堪称一处隐晦的秘密。不过,大多数人只知其果,却未闻其因,甚至连八大胡同到底是哪八条?都说不清。于是,为了探寻八大胡同这一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胡同传奇,冬目的展曦中,我来到了北京南城--当然现在已不属于南城,而是京城中心地带的前门大栅栏地区。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文化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专业人才培训——第六期中国女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研修班日前在北京结业。培训期间,协会组织会员先后前往天安门广场、前门、大栅栏、后海、南锣鼓巷等地创作采风,感受紫禁城周边的冬日魅力。  相似文献   

5.
大栅栏地区作为北京旧城的典型片区,除了著名的大栅栏商业街、东琉璃厂街,还有密密麻麻的胡同及大小"杂院"。大多数杂院在最初原本是四合院,有一部分是解放后新建的工人宿舍。到现在为止,这些院落几乎都衰败,演变成为"杂院"。当下关于杂院的研究并不全面。杂院内部的空间面貌究竟如何?杂院的空间特征是否都差不多?关于这些疑问并没有系统的研究和解答。文章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主要研究范围,以杂院为研究对象,对193处大小杂院进行测绘之后,对其平面空间形态特征行分析和总结。并通过列举具体案例,阐述笔者的分类方法并比较类别之间的异同点,试图更清晰条理地呈现出北京大栅栏地区杂院的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6.
我和何雨珈约在前门大栅栏见断,她在电话里说,约个折中的地方吧,正好想进城看看。我住在通州,她住在丰台,前门大街就是折中的地方。北京很大,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约人在折中的地方见面是常态。  相似文献   

7.
北京前门天桥一带,是史上有名的杂耍之地,多少民间艺人都曾在这登台献艺。时至如今,虽然街头随便搭个台子就献艺的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在剧场、茶园里,仍然活跃着各种北京风味的传统表演。乍一看,你依稀以为是北平的旧貌呢。  相似文献   

8.
窦应泰 《文史天地》2003,(12):30-33
晚清、民国年间,在北京前门大栅栏一带,牛子厚是名声最响的山西巨商。在当时巨贾云集,富豪如林的北京,牛子厚一个外来经商的山西人能成为京城商界的翘楚,决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牛子厚所以有如此声望,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牛子厚经商有道,牛氏“升”字号的生意不仅在京城位居群首,而且他的店铺商号遍及东北三省,可谓富甲一方。就连北洋政府的首脑人物黎元洪、段祺瑞和张作霖等人都是他的座上客;二是牛子厚在经商之余有附庸风雅之兴,晚清时他在北京组织了“喜连城”戏班,为此,牛子厚还得过慈禧太后钦赐的金色匾额,堪称一时之盛。牛子厚在东北的…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繁华的前门大街与大栅栏隔街相对处,有一家与其它店铺不同的餐馆。在餐馆门的南侧,陈列着身着清代服装的三尊栩栩如生的铜像,这三尊铜像在向人们述说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这家京城名店港一处”的来历。“都一处”创建于1738年,至今已有260年的历史。当年,山西人王瑞福只身来到北京,几经周折,在前门大街鲜鱼口南开了个条件简陋的小酒铺,叫“王记酒铺”,这便是“都一处”的前身。为了招徐生意,他在门口用竹竿挑起了个酒葫芦做为酒铺的标志。由于王瑞福善干经营,生意越做越好,赚钱后在前门外盖了个二层小楼,楼下…  相似文献   

10.
天桥杂趣     
旧时,北京的戏院子多。以珠市口为界分街南、街北;街南是天桥一带,街北是从前门到大栅栏等地。街南天桥是贫民地区穷人娱乐的地方,街北算是高等人娱乐的地方。北京出了不少好演员。我虽是戏曲演员,从小唱戏,对历史没有研究,但只知道来北京唱红了才算好演员。但在街南天桥唱了戏,就不能进街北戏院了。 天桥戏院子一家挨一家;天乐戏院、小桃园戏院、万胜轩戏院、小小戏院、吉祥戏院。天桥的戏院子大都是铁罩棚,没有楼,观众坐长板凳,大门口进来可看见台上戏。因为是流水坐。门口有一个大斗,观众看看台上的戏。喜欢进去向斗内扔一毛钱,就可看一…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因为当年,这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内部各个地方的景观是其文化的可视载体,由于它们具有空间的相对固定性,因此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地方文化的主要观察对象。本文采纳新文化地理学的观点,即关注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景观的意义及其变化,并力图挖掘影响这些变化的动力,进而揭示影响地方文化演变的动力。文化景观具有传播文化符号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将之视为"文本"。在商业区改建过程中,设计建造者借助这些文本,再度表达出其背后的意义,这种再度表达的过程就是传播学中的表征,也称为再现。本研究通过景观调查方法以及访谈方法,分析了该传统商业区景观在改造前后文化表征的变化,以及表征权力的变化。本文结论有三方面:①该商业区改造后新的景观表征多以北京文化符号替代了老商业区的文化符号。②这种替代的负面结果是不利于加强老商业区居民的地方认同,同时削弱了城市内部文化的多元性。③政府协同规划师在景观表征上具有绝对的权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文化的"原真性"。因此本文建议在老城区改造中,尽力挖掘地方独特文化,给予当地人更多的文化表征权力。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陈师曾对于中国画的现代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北京风俗图》册页是20世纪最早富有现代意义的风俗画作品,这也是他为中国画创作开辟新的空间及转型而实施的最有效的尝试;作品首次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视角将旧都尤其是宣南市井平民的生活题材引入国画,充分展示了民国初年"宣南"地区的琉璃厂、天桥及大栅栏一带独具特色丰富的百姓民俗生活,作品笔简而意工,虽为燕京采风小景,直可作民俗图志观。  相似文献   

14.
对我来说,找到前门23号的院子并不难,朋友在发的短信里极尽其指路之能事:打车可走前三门大街,过正义路口,过公安部,在右转弯前的最后一个小豁口处,右手边就是。对于每日熙来攘往的外地人外国人来说,这一片儿地方等同于不远处的毛主席纪念堂和前门大栅栏,而在我,这一片儿地方从来就是天安门旁边最清静的巷子和院子,脑子里满是小时候从公安部家属浴池洗完澡溜出小门在这一片儿不紧不慢闲走的记忆,这一片儿从来就有着安静中不可言说的神秘。现在,眼前这座被称为“前门23号”的院子依然带着记忆中的神秘。  相似文献   

15.
窦应泰 《文史月刊》2004,(10):56-58
晚清民国年间,在北平前门大栅栏一带,牛子厚是名声最响的山西巨商。在当时巨贾云集,富豪如林的京城,牛子厚一个外来经商的山西人能成为京城商界的翘楚,决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牛子厚所以有如此声望,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牛子厚经商有道,牛氏“升’字号的生意不仅在京城位居群首,而  相似文献   

16.
萧乾 《湖南文史》2013,(5):67-68
20世纪50年代为了听点儿纯粹的北京话,我常出前门去赶相声大会,还邀过叶圣陶老先生和老友严文井。现在除了说老段子,一般都用普通话了。虽然未免有点儿可惜,可我估摸着他们也是不得已。您想,现今北京城扩大了多少倍!  相似文献   

17.
赵书 《北京文史》2007,(2):27-30
隆福商业街因隆福寺而得名。历史上的隆福寺为藏传佛教之地,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兴于康熙、乾隆年间。当时为皇家香火院,在清代与雍和宫齐名。建国前,隆福寺与护国寺、白塔寺、花市、土地庙为每月定期轮办的五大庙会之一。建国后,改建为“东四人民市场”,与王府井百货大楼、西单商场、大栅栏并称为四大商场,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商业区。由于北京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常江 《中华遗产》2006,(4):16-16
在6月2日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北京市大栅栏商业建筑赫然在列。“大栅栏商业建筑群”是将谦祥益旧址门面、瑞蚨祥旧址门面、劝业场旧址、祥义号绸布店旧址门面四处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以便整体保护管理。大栅栏商业区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消费区,集中了建筑、手工艺、戏剧、曲艺、饮食、民俗、商业文化等多种北京独有  相似文献   

19.
"杂吧地儿"是旧京土语,专指前门外那个三教九流汇聚而称作天桥的地方。从市场、市声、剧场、博物馆、地铁等不同空间观之,今日北京城的生机正在于其不断试图清理、消除的"杂吧地儿"属性和市井小民不断刷新的"杂吧地儿"之韧性。目前,以百老汇为模版,在天桥地界纷纷耸立的诸多豪奢建筑,并不仅仅是景观、剧场。它们在不停地强行嵌入、叠写天桥,又力求全方位覆盖以刷新。作为"老街",杂吧地儿天桥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方法,至少是一缕永难泯灭的"念想"。将杂吧地儿视为一种方法,就有可能重新评估世界范围内类似地方与其所在城市之间的关系。古今中外,各色人等可能生存的杂吧地儿才是一个空间、一座伟大城市真正的生态和常态,是一座城市前行的动力与助力。  相似文献   

20.
今昔前门楼     
早先的北京前门楼是一组建筑,分别由前门城楼、箭楼、瓮城、关帝庙、观音庙、正阳桥和前门五牌楼所组成。如今只剩下一南一北、遥遥两相望的前门城楼和箭楼。 前门城楼和箭楼一先一后建成,前者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后者建于两年之后的 1439年。前门城楼高 42米,进深24米,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顶,朱红色的楼阁。箭楼高36米,除了内向的墙面以外,其他三面及两檐间设有箭孔94个。 在前门城楼东西两侧各有一堵半月形的城墙和箭楼相连,从而形成了连接着两个城楼的前门瓮城。瓮城内形成东西宽 108米,南北深 85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