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79,(5)
《文物》1960年第1期刊登的殷涤非同志《安徽省寿县安丰塘发现汉代闸坝工程遗址》一文,对淮河流域及安丰塘水利史研究有一定影响。此后不少关于安丰塘的文章,都以此文为依据断定东汉时王景修复过安丰塘。这篇文章把"埽工遗存"说成"闸坝工程遗址",对埽工作用做了不恰当的描述,以及对"墕流法"的解释不正确,殷涤非同志已在同年《文物》第5期"作者来信"及在1961年6月21日《安徽日报》写的《奈县发现汉代埽工遗存》一文中作了更正。但至今有的文章仍沿用"闸坝工程遗址"一词,如《文物》1978年第8期刊登的安徽省博物馆《遵循毛主席的指示,做好文物博物馆工  相似文献   

2.
《文物》1981年第9期刊载的杜阳虎符,似系伪造,理由如下: 1、首行"与杜阳太守为虎符第一",杜字汉人不会作"(?)";阳字篆书从阜,此符上作"邑",而"邑"字汉人书法作"邑",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是1975年在黑龙江省绥棱县出土的铜镜。关于这面铜镜的报道,最早刊登在1975年《黑龙江古代文物》一书和1981年第2期《求是学刊》上,并作了一定描述和考证。1993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来黑龙江省博物馆,对此镜作了重新鉴  相似文献   

4.
《文物》1977,(3)
编辑同志: 读你刊1976年第10期《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遗策考释》一文,很有收获。简三十二书"大柙一枚",对照墓内随葬品,即是漆扁壶一只,由此得知"柙"字的含义。我们在《文物》1976年第9期写的《介绍一件上虞窑青瓷扁壶》一篇"简讯"中,对铭文"(?)"字的解释,认为与"坯"字音近,"作(?)"可能是"作坯",显然是错误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5年第10期发表了蓝田县红星公社出土的应侯钟,钟铭记载周王从成周回到周,在康宫里对应侯的一次普通的锡命。由铭文文字未完来看,这是一套编钟的一只。关于应国的历史文献缺乏记载,出土器物也为数不多,应侯钟的发现,为研究应国的历史增添了新的史料。在应侯钟铭文中,"见工"一词曾两次出现,且都与应侯相连。在该期《文物》中,韌松同志把"见工"解作为"见事",  相似文献   

6.
关于帛书《战国策》中苏秦书信若干年代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5年第4期发表了马雍同志的《帛书〈战国策〉各篇的年代和历史背景》一文。其中,关于最重要的苏秦书信部分,提出了"帛书四是帛书前十四篇中时间最晚的一篇",和"帛书第四篇虽非苏秦绝笔之书,可也是他死前不久的一封书信"的论点,以及根据这个论点而以帛书四"作为提纲",排定十四篇帛书的年代,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尤其  相似文献   

7.
《文物》1975年第6期发表了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其中第12图"引胠积"(积,原作"责"),作"一男子,著冠,低头,垂臂拱立,若步行状"。引胠积,即用导引的方法治疗"胠积"的疾病。胠积,为一古代病名,殆无疑义。然"胠积"的"胠"字,释文把它解释为"侧胸部",解释为"胠胁"的"胠",这似乎是不恰当的。因为"若步行状"的导引方法与侧胸部郁积病的治疗并无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对于秦始皇直道遗迹的研究,近十多年来已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令人鼓舞。《陕西师大学报》1975年第3期始发表拙著《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这篇论文当年即为《文物》所转载(1975年第10期)。其后至1984年8月19日,《光明日报》第2  相似文献   

9.
四川涪陵小田溪1972年出土一柄铜戈,文云:"武二十六年皋月武造,东工师宦,丞业,工篪。"此据《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页352所记录,原物未见。但据《文物》1974年第5期页68简报,该铜戈释文作"武,廿六年蜀月武造,东工师宦,丞业,工□"。并说是秦昭王二十六年所制。近年徐中舒先生在《古代楚蜀的关系》(《文物》1981年第6期页24)一文中,引用这一材料,亦释作"武二十六年  相似文献   

10.
《东南文化》2012,(4):122
《〈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按学科、研究领域及内容等分类,共分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研究与鉴赏、建筑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同志在本年《文物》第6期发表了《师克盨铭考释》一文。我从前曾疑此器为伪制,事实经过是这样:1967年《人文》杂志第3期刊登了段绍嘉同志《师克盨盖考释》,附有铭文。我当时因为铭文中"干"字的上两划笔力穉弱,其它文字也有类此者,遂疑为伪,并以此告姚孝遂同志,他也以为然。1960年3月,我和姚同志合写《楚公(?)戈辨伪》一文  相似文献   

12.
谢雁翔同志《四川郫县犀浦出土东汉残碑》一文(《文物》1974年第4期),发表了1966年出土的东汉残碑的拓片和释文,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文物。谢文根据碑文内容认为这是一块刻之于石的"簿书",这是不错的。但是,汉代官府的"簿书"的种类很多,郡县上计有"计簿",察举官吏有"官簿",记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77,(11)
《文物》编辑部: 《文物》1977年第4期刊载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史话"组写的《秦汉时期的船舶》一文中所引用的江陵凤凰山汉墓材料有误。第20页右15—16行:"大舟皆×廿二浆"。这是凤凰山八号墓一枚竹简上的文字,此处释读有误,应读为"大凡百廿三物",  相似文献   

14.
《记陕西蓝田县新出土的应侯钟》一文补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文物》1975年第10期《记陕西蓝田县新出土的应侯钟》一文中,对此钟作了初步介绍,其中提到"从铭文的内容来看,文字未完,此钟应是一组编钟中的一个"。近承唐兰先生见告,过去日人中村不折著的《三代秦汉遗品识文字》一书中,曾著录了中村不折所藏的一件应侯钟(图一),那件应侯钟的形制、花纹以及文字风格与蓝田县出土的应侯钟完全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钟铭文起头的一句与蓝田出土应侯钟铭文的最末一句,正好衔接,两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82年第3期所刊《乾陵》一文中,提到著名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碑,说是"用女真文写成"。我认为此说不确。经中外学者研究,现已断定《郎君行记》是用契丹文字书写的。对此,《文物》1966年第1期刘凤翥同志已作了说明。1980年出版的金光平、金启孮著《女真语言文字研究》一书里也明白指出:"(刘师陆)误  相似文献   

16.
马雍 《文物》1978,(12)
我曾经写过《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各篇的年代和历史背景》一文,先发表在《文物》1975年第4期,后被收入《战国纵横家书》普及本(文物出版社,1976年)。在这篇文章(以下简称《前作》)中考订了该书前十四篇的年代,并按其时间顺序列成一表。我认为这十四篇编集了苏秦在燕昭王和齐闵王之间进行间谍活动的有关文件。其中第四篇《苏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84,(8)
(一)我是《文物》的日本读者。《文物》1984年第4期46页《河北省徐水县防陵村二号汉墓》文中,铜龟纽银印章的篆刻原释"妾刘(?)俭(?)",是否可释为"妾座偷",希示教。日本大阪市未次信行  相似文献   

18.
<正>《〈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按学科、研究领域及内容等分类,共分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研究与鉴赏、建筑与园林、书刊评价与学术动态、知识介绍及其他、图  相似文献   

19.
正《〈东南文化〉200期目录索引》收录了《东南文化》自创办至第200期(即《文博通讯》1975年第1期~《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的全部篇目,按学科、研究领域及内容等分类,共分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研究与鉴赏、建筑与园林、书刊评价与学术动态、知识介绍及其他、  相似文献   

20.
《文物春秋》2020年第3期刊载韩智慧、杨艳成先生《定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藏八年郾王■铜戈、铜矛》一文公布了燕国带铭青铜戈、矛各1件,其中八年郾王■铜戈铭文中原释为"造"的第五字可隶定为"■",读为"作",原释文中缺释的两字可补释为"■(单)佑"。"单佑"为燕地名,在燕兵器铭文中尚属首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