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出兰州 乍暖又寒,气温骤降。冷雨。早七点出发。  相似文献   

2.
路过兰州     
火车途经兰州的时候,我突然生出去看看兰州的想法。我曾经在兰州附近的永登当过三年兵,那三年来,我与兰州虽是咫尺却又仿佛是天涯。当兵去永登时要路过兰州,回家探亲时也要路过兰州,退伍回乡时还要路过兰州,西出阳关时,又一次路过兰州。兰州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3.
许曙明 《丝绸之路》2012,(23):47-48
2012年的端午节,我利用假期,去了一趟延安. 延安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去处太多了,好在大多数地方旅行社的日程里已有安排.但有两个地方我决计要独自去拜谒:一个是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个是延安大学路遥墓地. 旅行社通知早上6点半集合,而我要走完这两个地方,在6点半前赶回来,最迟也要凌晨4点出发.于是,我夜里3点半起床,4点钟便出了门. 原以为陕北的天亮得比兰州早,谁知道延安凌晨4点时天还没有亮.不要说出租车了,街上连一个行人都没有.  相似文献   

4.
西行札记     
孤独娃 《丝绸之路》2013,(23):45-53
兰州 兰州,古称金城,甘肃的省会,是中国西北第二大城市,位于黄河的上游,有着“西部黄河之都”、“丝路山水名城”之誉。这座美丽又有魅力的城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相似文献   

5.
《文物》1951,(10)
一、本馆沿革:我馆是从旧型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改造成的。创基于三十年前的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图书馆。一九二七年法专改为兰州中山大学,一九三○年改名甘肃大学,一九三一年改名甘肃学院,至一九四六年又将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并入,成为国立兰州大学,我馆印为国立兰州大学图书  相似文献   

6.
高延滨 《丝绸之路》2013,(17):53-60
2012年4月,兰州市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文化旅游形象宣传标志语,我着实兴奋了一把。作为西北旅游的门户城市,兰州终于有了这样一条朗朗上口、形象贴切的宣传词了!兰州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别说外地人不知,就连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也不一定全部知晓。既然西北游出发在兰州,作为一个热爱旅行、热爱家乡的兰州人,我决定利用周末、假日,按照媒体宣传的"兰州十大美丽乡村"旅游路线,把荣登上榜名单的苦水玫瑰园、什川古梨园、  相似文献   

7.
巴陵 《丝绸之路》2009,(13):30-30
2007年1月,我从长沙去西北。到兰州出差:好友带我喝了一种八宝盖碗茶,记忆深刻。离开兰州后,很想再喝一次.却没有机会!  相似文献   

8.
说不清,道不明,我为什么会对黄河如此情深。 沿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已从刘家峡、兰州、银川、龙门、风陵渡、三门峡、洛阳、郑州、济南、东营共十处地方横跨过这条由清而黄再浊的大河,可是,我的内心仍未得到满足。到底想从黄河身上捞取点什么,实在又难以言明。不过每接触一次,便有一次新的体验与启迪,心灵亦得到一种深层次的升华。河中的激浪,两岸的黄土,还有她孕育的炎黄子孙,皆与我惰深意笃,因为我也是从黄河冲积的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黄河子孙。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西行150公里,在巍峨的天山和浩瀚的大漠环抱之处,有翡翠般的绿洲。绿洲上有一座秀美的新城──石河子市。每当我听到“石河天”这个名字,每当我重返石河子故地,我激动地心情难以抑制,在我记忆的屏幕上又出现了40年前的许多日日夜夜。1949年初秋,我人民解放军二兵团六军在皋兰山一场恶战后解放了兰州,乘胜进入了河西走廊,与一兵团二军胜利会师,转隶一兵团建制。9月25日,传来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合陶峙岳将军和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先生通电起义的消息。消息传开,群情振奋。指战员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一兰州战役的血没白流,硬…  相似文献   

10.
曲阜风情     
曲阜风情晓慧当我走出曲阜的长途汽车站时,有位三轮车夫问我是否要车,我要求他为我找好旅馆,然后第2天早8点来旅馆接我游览名胜古迹。他满口答应,仅要价20元,而且可当向导。第2天他准时在门口等候,这位车夫看样子非常善良热情又颇健谈。当我坐上他的车走在马路...  相似文献   

11.
一 2009年8月19日,是父母亲金婚纪念日。4月12日,我和家人陪同父母到西站拍摄纪念照片。下午5点多,雒鹏来电话,说著名汉学家、法国国家科学院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所长罗端及汉学家徐丹教授莅临兰州,晚上可以一叙。法国汉学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我读过伯希和的《蒙古秘史》,当时正读戴密微的《吐蕃僧诤记》。由于写敦煌题材小说,也对沙畹、马伯乐等汉学家有过了解。现在,他们到兰州,有种故人来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旅游》2006,(3):8-8
王社长: 你好! 《旅游》杂志读者问卷调查,我已填好。由于我的老伴因病住院,答案寄晚了点。我不是为了得什么奖品答卷,只是尽我读者一份责任。早在1997年前连续五年旅游知识有奖接力赛,我每期都认真进行填写,可是我从没有获得一次什么奖。我知道你社办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读者热爱旅游杂志继续不断订阅杂志,而且帮忙加强点人气,不断扩大订  相似文献   

13.
戴上草帽走兰州王家达一我几乎在一夜之间戴上了一顶桂冠:农民作家。这一年我18岁。由于家庭困难,我从兰州一中休学,回到黄河岸边的故乡。白天和铁锨、粪筐、架子车为伴,晚上就趴在小油灯下,在奶奶不解、好奇和困惑的目光注视下,涂抹一些短小粗陋的文字。当时舞文...  相似文献   

14.
足下风景     
我坐在市中心街道旁的长凳上,快三点了,芸还没来,明明讲好两点半去新华书店买书的。被三点的太阳烤的滋味可不好受,我耷拉着脑袋,手撑着下巴发呆。眼前是人们或急或缓的步伐,一个个地走进我的视野,又迅速地离去。裙角,西裤,交错混杂着,相遇了又飞扬着远离。一阵眼花缭乱之际,惊异于这片世界下端的空间,被一条条腿构筑,支撑,却又显得格外地缤纷多彩,一双双脚在鞋  相似文献   

15.
“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率领“子弟兵”上青藏——青藏铁路第二代建设者20世纪70年代,青藏铁路经历了第二次“上马”又“下马”的历史。要挖掘这段历史,最好是采访青藏铁路第二代“总体”张树森。一次机缘巧合,我在兰州见到了张树森。“我上青藏铁路完全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70多岁的张树森老人深情  相似文献   

16.
1949年8月26日,西北第二大城市兰州解放后,我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于硝烟仍在、征尘未拂之时,又继续西进了。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奉命挥师经青海门源,跨越祁连山到达甘肃张掖,急速向新疆挺进。当时彭总(彭德怀)和甘泗淇同志一起,从兰州乘坐吉普车沿兰新公路送王震同志暨第一兵团到达嘉峪关。在河西走廊,车行在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见不到一户人家。可是从兰州起,直到嘉峪关,一路上道路两旁却有延绵不绝的粗大的杨柳树。有一天,运送一兵团指战员的汽车队正在嘉峪关附近歇中午,大家坐在道旁吃干粮,甘泗淇同志下车后和同车的干部…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月26日晨,第九次玉帛之路(关陇道)文化考察团从西北师范大学专家楼出发。一碗热烫的兰州牛肉面启动了本次考察的征程。10点下高速上天巉一级公路(曾为兰州通往天水的干道),沿华家岭行驶,在马营加油休息。马营是古代驿站,从名称上判断此地应是马的交易场所,但由此也引出了其他贸易和产业。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丁虎生先生介绍,  相似文献   

18.
兰州,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伟名煌煌的丝绸之路曾给这里留下了斑斓绚丽的光彩。那汉唐古韵,络绎商旅,友谊佳话,如缤纷花雨,曾使古今中外无数人为之倾倒。日月荏苒,两千年一忽而逝。1990年9月,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横跨中国大陆、联接亚欧二洲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又从这里穿城而过。在这古老的丝绸古道上,一条新的钢铁丝绸之路横空出世,把历史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翻开中国地图,我们会发现兰州恰好处在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兰州可以“屏障中原,联络西域,襟带万里”。丝绸之路的开通,拉开了兰州控扼中国东西交通的序幕。东起长安西至罗马的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大体分为南、北、中三路。兰州所处的中路,是当时关中通往西域的最重要的干线。丝绸之路在国际海运未开辟之前,一直是中国与中亚南北诸国交往的主要通道,它对兰州城市的形成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旧中国,大西北却是十分封闭落后的,  相似文献   

19.
正提到兰州,就不得不说兰州牛肉面。不只因为面好吃、名气大,更因为这是一种情怀,一种信仰。兰州人早晨提起裤子,撸了鼻子,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牛大”(牛肉面在当地的通俗叫法)。而牛大碗里面那扯不断、嚼不够的面条就像一根根缰绳,把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牵过来。想起某位兰州诗人的话:“午夜入城的羊群,迎着刀子,走向肉铺。”要我说,清晨的兰州人,迎着蒜苗子,走向牛肉面馆。清晨的牛肉面馆,八方的人群,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的人们聚在一起,不自觉就亲切起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旅游爱好者,从1941年到1991年,我几乎游历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地区。到西藏去,以实现旅游全国的愿望是我近三年来念念不忘的事。《旅游》杂志在1992年第8期上发表了“如何去西藏旅游”一文,为我去西藏提供了具体、实用的指导。 1994年5月5日我终于从北京出发了。5月6日到达兰州,在兰州停留一天,游览了五泉山公园和白塔山公园。 之后乘车前往西宁,参观了西宁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