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高宗武则天长驻洛阳原因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唐代的洛阳和长安是东西两京。唐朝初建时即以长安为京师,终唐一代,迄未改变。但洛阳的地位也相当重要,甚至在高宗和武则天时超越于长安之上。高宗在位三十三年中,七幸洛阳,累计达十一年之久。高宗死后,武则天执政二十二年,除晚年一度回长安两年外,其余时间全在洛阳。可见,高宗、武则天时,洛阳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对于高、武长驻洛阳这一史实,旧史编纂者和近人都曾加以解释,大抵有三种说法。(一)皇后武则天和故后王氏、故妃萧氏争宠,王、萧失势被囚,高宗恻然伤之,对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唐高宗晚年政局的探讨,指出高宗与武则天在皇位传承、社稷存续上存在的尖锐矛盾,由此论证高宗遗诏与高宗生前的一贯思想背道而驰,有不实之处,是按武则天的意愿写成的。章在分析、揭示唐高宗遗昭产生的真相的基础上,对高宗死后不到一年内发生的诸如中宗、睿宗废立以及裴炎被杀等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作出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从30岁被立为皇后(公元655年)到公元683年唐高宗死的30年时间内,武则天辅佐高宗治理国家。她用李绩、刘仁轨平定了高丽,占领平壤;用裴行  相似文献   

4.
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选宫女,武则天因“美容止”而被召入宫中,立为才人。唐太宗去世后,武则天按例出家为尼,居长安感业寺。后唐高宗把武则天接回宫中,封为昭仪。到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陕西关中的西安(古长安)是唐王朝(618~907年)建都所在地.唐朝二十一位君主死后共留下二十座陵墓,其中除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唐末的昭宗(李晔)“和陵”在河南渑池,哀帝(李柷)  相似文献   

6.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立为高宗皇后,与皇帝并称二圣,载初元年(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史称武周。前后执政四十余年。她开创殿试制度、修《姓氏录》、为《回璇图诗》作《璇玑图序》。创造新字十九个。如望(同照), (同国)。任用上官  相似文献   

7.
翰苑     
唐张楚金撰,雍公睿注。《翰苑》全书原为总集类,多卷本,后佚没。现《辽海丛书》收入作一卷本,为日本流传残本。张楚金,并州祁县(今山西太原南)人,少有“至行”,贞观时擢进士第。高宗时累迁刑部侍郎,“上疏极言得失”,高宗优纳,赐帛二百段。武则天临朝,历官吏部侍郎、秋官尚书,赐  相似文献   

8.
女皇武则天     
《南方人物周刊》2013,(30):90-93
武则天(公元624年一705年),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14岁入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唐中宗、唐睿宗时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后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相似文献   

9.
Gao Benxian 《文博》2008,(5):52-56
大明宫的建成是唐代的一件大事.高宗在太宗晚年盘基创制的基础上完成了前朝区的营造,舍元殿的建成是大明宫全面竣工的标志.史籍对大明宫建成和高宗迁徙的时间记载不一,当分别以龙朔三年四月和龙朔二年四月为是,<唐会要>的某些记载有误.高宗将宫名改为"蓬莱",并对宫内殿堂、门阙等处所重新统一命名,除蓬莱殿外,太宗时的多数建筑名称未能保留.高宗做太子时,曾随父皇在大明宫居住,正是此期间与武则天熟识.  相似文献   

10.
试论武则天与龙门石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高宗和武则天在早年即崇信佛法。高宗为太子时,作《述圣记》以褒美玄奘。又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建慈恩寺。武则天二十六岁时(公元649)曾随唐太宗其余妃嫔寄身感业寺(或如《长安志》说为安业寺)为尼,时间约一、二年。唐高宗登帝位后,于永徽六年十月下诏废王皇后为庶人,越五日,又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同年十二月,以洛阳宫为东都。显庆元年,武则天生三子李显(中宗)敕赐号“佛光王”。唐高宗自显庆以后多苦风疾,由武后详决政事。显庆五年,始悉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至麟德元年以后,天下大权悉归中宫,中外谓之“二圣”。上元元年八月,皇  相似文献   

11.
洛水河床在隋唐洛阳城筑建前后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并非是筑城时将其改道,使其贯都。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最初主要是利用自然河流洛水,漕渠开通后,其漕运功能代替了洛水,成为运河的一部分。储藏通过运河运来的租粮的含嘉仓,其筑建年代在高宗、武则天时期。  相似文献   

12.
唐张希会墓志发现于洛阳伊川县鸣皋村。张希会曾为唐果州西充县令 ,其叔父张行成为唐太宗、高宗两朝宰相 ,其堂侄张宗昌、张易之为武则天宠臣。张希会墓志的发现 ,不仅弥补了史书的不足 ,而且确定了张氏祖茔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刘向阳  王晶晶 《文博》2005,(5):52-53
出古都西安,过咸阳北塬上,极目西北,有一处从黄土高原台地上平地拔起的高峻山峰称之为梁山,为唐代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这处风水宝地右侧的黄土  相似文献   

14.
《沧桑》1993,(2)
武则天,山西文水人。她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唯一女皇,从公元656年受高宗委托“决百司奏事”到公元683年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从公元690年正式登基做女皇到公元705年驾崩,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近半个世纪。她之所以能成功地驾驭时势,其用人之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吏治问题是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并潜心研究的一个问题,吏治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武则天作为大唐帝国的一代女皇,她曾亲自撰写或委托文人学士撰写了许多论著。主要体现其吏治思想的有《百僚新诫》、《外戚诫》、《臣轨》等书。而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武则天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三月撰写的《臣轨》一部。这部书的目的是“令贡举人习业”(《旧唐书·礼仪制》),以  相似文献   

15.
在南宋画院的绘画上,我们时常看到有当时的皇帝或皇后们题的诗句(有前代名句,也有他们自作的),有时也写在对幅或卷后。这些书题,大都无名款,又没有朝代年号,有的仅仅钤上一方"御书"或"乾卦"或"坤卦"等玺印。后世鉴赏评论家,往往不分早晚,信笔乱题为某帝某后书;甚至有的说那些绘画就是他(她)们自作的。根据我的初步辨别,认为这些题字,应分为高宗赵构,孝宗赵眘、宁宗赵扩、理宗赵昀、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女皇帝,其充满传奇色彩之人生经历一直为治史者所关注。长安是武则天人生与政治生涯之起点城市,武氏于此出生,于此登临皇后宝座。荣升大唐国母之后,武氏虽常往洛阳,但高宗生前,他们一直往返于长安、洛阳之间。改唐为周之后,武氏亦曾于晚年短暂西返长安。故《资治通鉴》言其“多在洛阳”尚可,但说她“终身不归长安”则稍嫌夸张。长安作为大唐都城,实为李唐王朝之代表象征。  相似文献   

17.
乾陵     
乾陵是陕西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它位于乾县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约八十公里,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皇帝的合葬陵。在陵的东、南面有其主要家族、僚臣的陪葬墓,共十七座。周围有八十里,占地面积约三十余万亩。一、陵园陵园修建于公元684年(即唐高宗死后  相似文献   

18.
关于武则天杀害文武大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武则天杀害文武大臣的几个问题张先昌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武后之忍》条写道:"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苻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新唐书·高宗本纪》赞称:"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战杀殆尽...  相似文献   

19.
山西之最     
《沧桑》1993,(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武则天。武则天(624—705),名曌(号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她于公元690年正式将唐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一直到705年,武则天病重,被迫遗制说:“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从690年到705年为止,武则天整整当了15年的女皇帝。从684年开始到704年,她先后用了光宅、垂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等17个年号。武则天从655年做皇后,就开始参决政事,实际上660年以后,由于唐高宗病重,政权已全归武则天。自690年武则天改国号、称皇帝后,更是大权独揽,一手遮天,不受任何束缚。  相似文献   

20.
正武媚娘被高宗李治从感业寺复召回宫后,逐渐跃上政坛。她开疆拓土,打击贪腐,促使大唐国力日益强盛,这些都是后话。但感业寺传情的一幕,妙韵悠长,却是不应该被忽略的。我到感业寺寻踪,实际是在追寻一代天骄武则天当年削发为尼的心酸往事。长安感业寺在历史上几易其名,在禅宗史上亦无巨僧名宿可供凭吊,但千年一遇的武则天在此出家的一段往事,却成就了它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女皇武则天,敢于在男权世界的天空中天马行空,她直接称帝的锵锵之音,让男权主义者们战战兢兢,虽咬牙切齿,却双腿发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