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北宋熙宁年间日本高僧成寻入华参佛,在他留下的《参天台五台山记》记录了两次运河泛舟、游历淮安的亲历见闻,包括对于淮扬运河、淮南复线运河、汴河等运河水道的变迁,楚州、泗州等运河都邑市井风物的记述,以及龟山寺、普照王寺、灵瑞塔等淮安运河边宏伟佛教建筑的细致描绘。本文以《参天台五台山记》记述为主,参以宋元方志、地方文献补证,系统梳理了成寻笔下的北宋淮安大运河的历史风情,为我们研究淮安地情文化和大运河历史人文,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曹家齐  金鑫 《文献》2005,(4):271-273
《参天台五台山记》是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日本京都岩仓大云寺主成寻(1011-1081)撰写的入宋游历日记,是研究宋史及十一世纪中日关系史的珍贵史料.其中许多内容为现存宋人著述失载或记述不详,或可补文献之不足,或堪纠史籍之失当.此处试举二例.  相似文献   

3.
王丽萍 《文献》2005,44(3):268-280
<参天台五台山记>是日本京都岩仓大云寺寺主成寻(1011-1081)撰写的入宋旅游日记.该日记的史料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仅就记载的人物而言,不但包括历史名人在内的各色人物屡现笔端,而且有关他们的记载中,还包含了不少在中国的文献中难以寻觅到的内容.因此,这些记载无疑是我们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重要史料.本文所论及的陈咏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4.
《巴记》与《华阳国志》为记载汉末巴郡分置的基本文献,而二者却冲突抵牾.通过对《巴记》佚文的搜集、整理,可以复原出其对汉末巴郡分置的记载.将《巴记》、《华阳国志》的记载,质诸《与刘璋笺》《废廖立表》等"当时之简",以及东汉属国的命名制度与巴东属国的建立过程.可以看到,《巴记》的记载更为准确.通过对《三国志·魏书》所记曹操...  相似文献   

5.
宋朝日历纂修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日历之修,肇始于唐代。现存文献中有关唐修日历的记载极为少见,当时似只是偶尔进行,尚未形成固定的编修制度。五代后周显德中,亦曾令“端明、枢密直学士编记言动《内庭日历》则虽有日历之名而实属起居注一类,与宋朝所修日历迥然有异。宋朝日历,以时政记、起居注为基本依据,参考政府各级官署之档案文书,乃至臣僚之家所上墓志铭、行状,“会集修撰,为一代之典”。是囊括一代史事的资料长编,为进而修撰实录、国史诸书之根柢。  相似文献   

6.
刘湘如 《福建史志》2007,(3):30-31,47
修志续谱,盛世之善举。此乃中华民族文化之优良传统。我省编修方志历史甚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有《瓯闽传》,可惜书已早佚,作者及年代均无考。东晋太乙十年(394年),晋安(今福州)郡守陶夔在任上修纂的《闽中记》,则是已知最早有确切年代与作者的福建地方志,可惜书亦不存。其后见于记载的还有南朝萧子开的《建安记》与顾野王的《建安地记》,唐朝的有林谓的《闽中记》、黄璞的《闽川名士传》,宋朝的有林世程的《重修闽中记》、陈傅的《瓯冶拾遗》等,然而也皆已散佚。  相似文献   

7.
刘湘如 《福建史志》2007,(3):《福建史志》-30-31,47
修志续谱,盛世之善举。此乃中华民族文化之优良传统。我省编修方志历史甚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有《瓯闽传》,可惜书已早佚,作者及年代均无考。东晋太乙十年(394年),晋安(今福州)郡守陶夔在任上修纂的《闽中记》,则是已知最早有确切年代与作者的福建地方志,可惜书亦不存。其后见于记载的还有南朝萧子开的《建安记》与顾野王的《建安地记》,唐朝的有林谓的《闽中记》、黄璞的《闽川名士传》,宋朝的有林世程的《重修闽中记》、陈傅的《瓯冶拾遗》等,然而也皆已散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简论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省制度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人们对三省制度的形成及其在唐、五代的变化研究较多,而对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虽经常提及,但多语焉不详,罕有专门论述。本文试图对三省制度在两宋时期的演变情况,作一简要论述,不当之处,敬俟匡正。研究中国古代史者对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情况,共有两种说法:(一)空存说,认为宋朝时“三省之制空存,宰相之权尽收”:(1981年第2期《学术月刊》,王超《三省考略》)(二)废除说,认为三省制度在宋朝时已“正式被废除了”。(1982年第1期《华南师院学报》,魏俊超《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相权的演变》)我们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不足以  相似文献   

9.
印经院为印造佛经的机构,宋朝和辽朝为了印制《大藏经》,先后设立了印经院。通过对辽塔秘藏中发现的官版印制《大藏经》及其他佛经题记中印经院记录的研究以及与宋朝印经院的比较,可知辽代印经院组织完备,雕刻印刷工艺高超,《辽藏》在书法、刻技、版式、纸质、墨色、刷印、装潢等方面均可与宋朝《开宝藏》相媲美,受到时人和后世的称赞,可以弥补辽代史料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辽代因俗而治,百官分为北面和南面两大体系。《辽史·仪卫志》记服饰制度称:"北班国制,南班汉制,各从其便焉。"所谓国制,就是指契丹服,宋人曾称作蕃服;汉制就是指中原地区汉人所穿的汉服。《辽史·仪卫志》记载的服饰制度,原本于《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契丹国志》和《辽朝杂礼》等典籍,由于年代久远,记录多有遗漏,往往语焉不详,甚至谬误百出。  相似文献   

11.
王文楚等在《太平寰宇记》之《校勘记》中,怀疑狄仁杰“天水人”、李通“陇西成纪人”为误书,可是通过分析古籍中常举郡望而不言本贯的情况,并且揆之以天水郡为狄姓郡望、陇西郡为李姓郡望的史实,发现误书说有失允当。并根据《隋书·地理上》《太平寰宇记-关西道十二》的记载,认为《太平寰宇记·四夷十八》“自陇西、延安至辽东”之“安”为衍文,当删。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17年端午节期间举行的首届北海市银海全域旅游文化节之风情侨港篇中,3名头戴疍家帽、身穿疍家服的疍家女子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驻足观看,拍照留念,靓丽鲜艳而富有疍家特色的服装尤为引人注目。疍家人及其服饰关于疍家人的记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宋朝的《太平寰宇记》:"疍户多生于江海,居于舟船,逐水而居。"由此可知,疍家人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水上居住了。疍家人,又称疍(蛋)  相似文献   

13.
刘金华 《文博》2002,(1):38-41,48
1989年,云梦龙岗六号秦墓出土了一批秦代简牍,其内容均与秦人法律相关,但保存状况较差。所残存者,刘信芳、梁柱二先生据其内容分为《禁苑》、《弛道》、《马牛羊》《田赢》、《其它》等五类。其中,尤以《禁苑》类律令最为详备,可与睡虎地秦简所见相关律令互为参证,或可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在此,笔者欲以龙岗秦简所记律令为中心,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相似文献   

14.
苏武牧羊之"北海"当是今乌兰巴托附近的荒原,绝非民勤白亭海。文章对《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等关于白亭海的相关记载予以梳理,指出这几种记载的来龙去脉。西汉并无凉州白亭海之称。姑臧白亭海当为比附《元和郡县图志》白亭军地望的记载而得名。  相似文献   

15.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现象,然而,关于辽朝初期是否存在避讳制度,学界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石刻资料,对辽代避讳制度建立的时间、避讳的原则与方法及研究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不但揭示出辽太祖、世宗、穆宗、景宗及义宗、章肃皇帝的汉名均是辽圣宗在澶渊之盟后追加,而且发现由于国书、使节、牒檄往来,皇太后、皇后也一度起过汉名。出使宋朝方面的契丹官员,也多临时起过汉名,导致《辽史》在记录出使经过时经常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载契丹官员名字产生冲突。通过对辽代避讳制度的研究可以复史之旧,订史之误,补史之阙,有助于解决辽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红销 《文博》2014,(2):51-54
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东西两壁的《客使图》,特别是东壁《客使图》是唐基壁画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幅经典作品,是在各类媒体和学术刊物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幅,也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壁画。即使如此,如果将客使国别和地区界别视为大体一致的意见的话,对《客使图》的其他方面研究在诸多方面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就《客使图》中的接待朝官的省寺归属而言,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是鸿胪寺官员。本文认为这是不对的,接待人员应为三省官员。  相似文献   

17.
敦煌写本P.3973《往五台山行记》残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敦煌写本P .3973《往五台山行记》残卷的研究 ,探讨了该文书与《诸山圣迹志》的关系 ,以及该文书所反映的晚唐五代敦煌与五台山之间的北方交通路线 ,敦煌僧侣巡礼五台山及其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等。笔者由此认为敦煌与五台山关系密切 ,五台山佛教对晚唐五代敦煌地区佛教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郑勇 《文献》2007,(3):171-174
《冥祥记》作为佛教辅助用书,其"史料价值较高,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时代,往往记载得比较精确."①此书可作志怪小说研究的一部分,对晋宋朝的社会佛教信仰可作一个补充,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  相似文献   

19.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现象,然而,关于辽朝初期是否存在避讳制度,学界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石刻资料,对辽代避讳制度建立的时间、避讳的原则与方法及研究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不但揭示出辽太祖、世宗、穆宗、景宗及义宗、章肃皇帝的汉名均是辽圣宗在澶渊之盟后追加,而且发现由于国书、使节、牒檄往来,皇太后、皇后也一度起过汉名。出使宋朝方面的契丹官员,也多临时起过汉名,导致《辽史》在记录出使经过时经常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载契丹官员名字产生冲突。通过对辽代避讳制度的研究可以复史之旧,订史之误,补史之阙,有助于解决辽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元733年出云国建立,云臣广(山岛)等编写的《出云国风土记》(以下简称《风土记》),多使用数字等客观方法对出云国作了记载,这在日本地志中被认为是有较高价值的文献.另一方面,在《风土记》中一些零散的记述与实际地理情况相对照往往使人难以理解,特别是关于方位记事中有疑问的地方较多,这些疑问说明了当时地理知识的局限.对此,笔者从《风土记》等地志写作上共同存在的社会空间认识以及分析史料的角度,来探索说明《风土记》的方位记事中标准的道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