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拉萨全季酒店二楼环境优雅宽敞的圣安奇咖啡店,藏毯企业家仁慈尼玛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侃侃而谈。这家在当地消费者中广受欢迎的西藏圣安奇餐饮责任有限公司的主人正是这位年轻的藏毯企业家。一原拉萨地毯厂的员工达瓦次仁今年82岁,身体还很健康。他是当年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从藏毯之乡调到拉萨工作的藏毯厂早期员工之一。听说要"采访他",老人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文地理》2013,(5):14-14
藏毯与波斯地毯、土耳其地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自古以来,奢华昂贵的藏族手织纯毛地毯在明清两朝的宫廷和上流社会中十分盛行,使其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堪称精湛工艺与完美实用的典范。“毯·藏——手工藏毯精品艺术展”,汇集了藏区众多民间藏毯艺人的优秀藏毯作品,融合民族经典与国际品味,向观众展示出一个不为人熟知的藏民族传统手工艺术世界。展览定于2013年10月15日-12月15日在北京798白玛梅朵艺术中心向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3.
藏毯     
藏毯藏语“卡垫”。藏毯保暖隔潮,经久耐用,既是经济实用的生活用品,又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装饰品。它品种繁多,形式独特,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极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藏毯,常有一种说法,称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我们本着认真的学术态度进行初步调查,并未在维基百科或权威的媒体上看到这一说法,在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上也未发现有关世界三大名毯的介绍。追根溯源,最早出现这一说法的可能是1994年第六期的《中国改革》上新华社刊发的《从世界屋脊走向海外——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形势述评》一  相似文献   

5.
罗藏 《中国土族》2006,(2):11-12
如今,人们对青海藏毯并不陌生,它像传说中的“飞毯”。漂洋过海,远销世界上22个国家和地区。借助这个特色产业,地处高原内陆腹地的青海又一次亮出了阔步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进一步了解青海的“金名片”;借助这个特色产业,也为世代生活在贫困山区、高寒草原的广大青海农牧民开辟了一条增收之路。换句话说,我们举全省之力打造的藏毯产业,一头伸向了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另一头则连着千千万万户农牧民。  相似文献   

6.
陈保华 《攀登》2012,(4):79-81
该文针对青海省文化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强和技术水平低等问题,通过初步分析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现状,结合调研我省藏毯、昆仑玉、骨雕工艺美术品和印刷、动漫等几家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对青海省科技支撑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讯     
《西藏人文地理》2007,(3):158-159
西藏首家寺庙“图书阅览室”在哲蚌寺建立;《深度指南——拉萨》新书推介;“茶马古道走向西藏”公益助学活动启动;激情欢动,奥运同行——欢动啤酒激情上市媒体派对;2007年青海国际藏毯展览会在西宁城南新区盛大开幕;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创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8.
正在拉萨,如何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对于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在拉萨随处可见西藏各地的氆氇、皮具、藏毯、藏靴、木碗等民族手工艺品销售点。2014年,拉萨市33家主要从事民族手工业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就高达4.3亿元,拉萨民族手工艺产业已成为拉萨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拉萨八廓街鲁固小巷,一家用黑色藏式氆氇作为招牌的"乡村手工业商  相似文献   

9.
民宿全攻略     
《风景名胜》2013,(6):29-31
在丽江,在厦门,在台湾,在岐阜,在我们无限神往的那些山水之间,在我们无限留恋的那些古镇之中,散落着成百上千家形态各异的民宿。它们或精致,或乡野,或古朴,或典雅。它们或在旅途中与我们相遇,或者与我们擦肩而过。它们既可以看到风景,同时自己也是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0.
贺靓 《南京史志》2011,(11):11-12
我在凤凰想她。在这座温润小城,有河流从中穿过,悄无声息,肚子流淌。有船浮在水面,除了在水面流下扇形的波纹,再也打不破那份静谧。古朴的建筑,很少透露钢筋混凝土的气息。黑色的瓦片,层层叠叠,庄重而又神秘。这城是常被雨水包围的,淅淅沥沥地落在清冽的河水中,或是顺着飞起的屋檐成串地滴在老街的青石板上。青色愈发朦胧起来,氤氲着,苗家少女的身影模糊在前方的水汽中。它就成了书中的那个边城。我在同里想她。水连着水,桥接着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