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洁白的毡房缕缕炊烟,轻轻地飘向蓝天;广袤无垠的草原任你遐想,蒙古包就是你的家园。大批中外游客前往成吉思汗陵园旅游观光,总是喜欢到久久向往的蒙古包里作客,领略热情好客的“马背民族”炽热的情怀,聆听草原牧女那优美动听的歌声……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草原上的蒙古族大部分已经离开世代居住的蒙古包,但是他们依然眷恋着祖辈留下的蒙古包,还有不少的牧民仍旧住在蒙古包里,特别是夏季,牧民在草原上放牧,总是以蒙古包为家。蒙古包,蒙古语称“芒格勒格日”,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所的称呼。这是一种天穹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毛毡一层或双层覆盖。“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史记》、《汉书》里记载的“穹庐”或“毡帐”便是蒙古包。北齐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之句,即说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就有这种毡帐。蒙古包是牧民游牧生活的产物,它往往单独设在广阔的草原上。因其形状是圆的,所以在大风雪中阻力小,不积雪,下雨时包顶又不存水。包的门小,且连着地面,寒气不易侵入;包内的百叶“哈纳”,由几十根粗细均匀的木棍和皮毛绳连接而成,用时将其拉开便成圆形的蒙古包花墙,搬迁时将其折叠体积便缩小,而且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包的顶端有通风口可...  相似文献   

2.
当你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居住的蒙古包或房屋门前,便会看见高高地栽立着两根旗杆。蒙古人称之为“玛尼宏”或“桑更苏日”。这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特有的标志。玛尼宏是上面装有三叉铁矛的两根旗杆,中间拉着细细的羊毛绳索,上面悬挂着蓝、黄、绿、白、红五彩小旗。每个小旗子上都印有九匹昂首向上奔腾的神马。图案的空隙里用蒙文或藏文写着:“希望之马奔腾飞跃,愿我们的民族繁荣吉祥。”五彩小旗的蓝色为蒙古族最喜欢的颜色,象征着繁荣强盛;黄色则代表养育本民族的土地;绿色代表草原;白色代表财富之源泉的羊群;红色…  相似文献   

3.
夏日草原     
正去年夏天,妈妈带我来到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那草青青的,有一寸多高,一阵清风徐徐吹过,小草们随之扭动起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让人心旷神怡。草原上住着蒙古族牧民,他们赶着牛羊,任它们在草原上奔跑。放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嘹亮高亢的歌声到洁白的哈达,都饱含着蒙古族牧民浓浓的情意。夜晚,草原上凉风习习,没有大都市里的热浪,没有城市中的喧嚣,让人觉得无比凉爽,心情也顿时沉静下来了。那儿的夜晚十分宁静,幽静的矮树  相似文献   

4.
正"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冬季那达慕是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牧民的盛大节庆活动,每年到这时,草原的牧民们身着传统华服,骑着马、赶着骆驼,用自己的方式聚集到一起,参加惊险刺激的赛骆驼、赛马,令人惊叹的摔跤、传统射箭,引人入胜的棋艺等民族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5.
风雪草原雕     
<正>初秋的草原,绚丽多姿,斑斓五彩。喧闹的夏花短暂开过,早已凋零。只有生生不息的沙林和牧草,从春到冬,由绿渐黄,一年四季衬托着广袤的草原,滋养着牧场数不清的牛羊与生灵。克什克腾是内蒙离北京最近的一片草原,蒙译"亲兵卫队"。据说成吉思汗和蒙古人敬仰的先民们,曾在这片草原打马走过。克什克腾旗  相似文献   

6.
在蒙古,由于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时代过渡到自由市场模式,可持续利用草原资源的传统模式被打破了。当地政府制定了经济发展计划,包括集约化畜牧生产系统和大规模农作物种植的农业,这无疑会破坏草原上脆弱的生态平衡,干扰牧民和野生动物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草原骑警     
在四川阿坝州的红原、若尔盖、阿坝三县共计3万多平方公里的美丽草原上,叱咤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黑色大氅,脚蹬牛革皮靴,背挎冲锋枪或狙击步枪,在茫茫草原上奔驰。这就是被牧民们称为“草原的保护神”的中国第一支草原骑警队。他们所要猎捕的,正是臭名昭著的盗马贼。几首年来,盗马贼的故事一直是草原上流传最广的传奇之一,他们精通骑射、踏雪无痕,所盗牛马如风卷残云般瞬间就没了踪迹,让善良的牧民们难以提防。自从草原骑警队成立以来,、便成为牧民们财产安全的保护神,从此盗马贼再也不敢轻易地抢劫和偷盗,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训练有素,专业、敬业而又不怕吃苦牺牲的草原骑警队。  相似文献   

8.
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同时举办那达慕。那达慕蒙古族语意为娱乐游艺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那达慕始于13世纪初如今的那达慕除了传统的男儿三艺博克(摔跤)、赛马、射箭比赛之外还增添了文艺演出、篝火晚会等等新内容,那达慕这一古老的活动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已成为融文体、经贸、旅游于一体的草原盛会。 做客礼仪 进门:乘汽车到牧民家做客者要看蒙古包附近勒勒车上是否拴着马,不要贸然驶入,免得马惊挣断缰绳跑失。进包要从火炉左侧走,坐在蒙古包的西侧和北侧,东侧是主人起居…  相似文献   

9.
在蒙古族牧民居住的蒙古包后面,通常都立着一根尖秃秃的木头杆子。蒙古族人对这根杆子十分敬重,平常是不允许外人随便走近它的。这是为啥呢? 括说,汉朝的苏武去匈奴出使,被匈奴  相似文献   

10.
游牧人归来     
《山茶》2009,(4):84-105
蒙古高原上最好的草原在东乌珠穆泌旗,而东乌珠穆沁旗最好的草原在满都宝力格。但是,这片中国最后的游牧天堂也面临着威胁,越来越多的牧民被迫放弃游牧转而定居。不过,也有一些人固守着对这片游牧天堂的热爱,艰难地尝试着。一般回归游牧的力量正在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11.
茫茫草原上,许许多多各种颜色的蒙古包散落其间。远远看去,有如五颜六色的硕大花朵,有的三五成群,有的一花独放,在铺天盖地的绿色中浮沉,无疑为广袤的草原锦上添花,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五)蒙古族的居住蒙古族传统的住房是蒙古包,它是一种天穹式建筑,古时汉文文献称其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始于清代"。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蒙古包是蒙  相似文献   

13.
蒙古贞部落是北方古老的蒙古部落,从内蒙古草原迁徙到辽宁阜新后,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草原农耕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贞草原文化,既传承了草原牧民文化元素,又融进了农耕文化特色,形成了蒙古贞草原农耕文化,反映了东北辽西蒙、汉杂居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蒙古贞草原农耕文化是中国草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加以研究,对促进新时期民族民间文化传统,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笔者8月上旬与7名朋友乘坐两辆越野车行程约4550公里,历时9天跨越了内蒙古境内的阿尔山、满洲里、海拉尔、赤峰等城市,几乎围绕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呼伦湖转了一圈,并到达了中蒙、中俄边境,真正体会了与越野车越玩越野的感觉。在欣赏沿途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蓝天白云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惊险。朋友被烈马摔下出发后的第5天傍晚,我们发现一处有4顶蒙古包的牧民家。当时虽已是晚上8点30分,可牧民道尔吉大叔一家已经睡觉。他与妻子、母亲、岳母、妻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首歌唱道:"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茫茫草原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心爱,我的思恋……"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呼伦贝尔草原最美的季节。踏着这美妙的歌声,我在它最美的时候来到了这里。巴尔虎草原巴尔虎草原,因巴尔虎部落而得名。巴尔虎蒙古部是蒙古族中最古老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上,一年四季,随处可见蒙古族牧民赶着羊群忙碌转场的身影,尤其是从秋牧场到冬牧场的转移,黑头羊带着厚厚的秋膘,像是储足了过冬的热量,牛马和骆驼则充当运输的脚夫,匆匆行进在尘土飞扬的牧道上。  相似文献   

17.
炒米,也叫熟米,由糜子慢火煮半熟后炒干加工而成,盛产于内蒙古各地,是一种最具地区特色的少数民族方便食品。古往今来,炒米一直是草原上蒙古族牧民必不可少的珍贵食品,既便于携带食用,也可较长时间存放。旅游放牧可以干着吃,坐在蒙古包里可以泡着奶茶吃。内蒙古地域辽阔,炒米风味各异,其中尤以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庙乡的炒米质量上乘。 新庙炒米视若黄金,一咬脆生生的香甜之味难以言表。如果将炒米泡入那醇香的奶茶中,浸泡片刻,口感更佳。但这还不能品尝出新庙炒米独特的风味。咱当地农牧民品食炒米很有一番讲究呢。一般是先…  相似文献   

18.
由两位著名的卫拉特蒙古史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马汝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大正研究员合著的《漂落异域的民族——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一书,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翻阅这部史料翔实、论述精当的著作,笔者心头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这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史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新成果,这部书也许标志着这一领域的研究从此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土尔扈特蒙古是我国蒙古部族中古老的成员之一,其先祖可远溯到12世纪下半叶克列特部的首领王罕,其后多经磨难,历尽艰辛,发展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成为游牧于我国西北地区卫拉特蒙古重要成员之一。自17世纪初期起,该部牧民不断向西迁徙,大约到1630年左右,在和鄂尔勒克率领下,大部分牧民离开原来的牧地,经过哈萨克草原,越过乌拉尔河,到达伏尔  相似文献   

19.
南材故事     
《西藏人文地理》2012,(6):100-111
从当惹雍错向北深入数百公里,便是万里羌塘草原的腹心地带。而坐落在无人区最边缘的苯教部落文部,不仅是苯教著名发祥地之一,这里有象雄都城遗址,还是牧民们在羌塘草原北向上最后的定居点,青稞所能适应生长的幕后之地。  相似文献   

20.
这纯粹是一场意外的旅程,最开始他仅仅单纯是为美国《建筑文摘》前往内蒙古采访蒙古包的历史与牧民生活,但中国大陆精彩而丰厚的民族文化让黄效文大吃一惊,国外早期探险者充满猎奇与错误的描述,又让其耿耿于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