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释辨析     
于非先生主编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于编本),是颇受读者欢迎的,特别是对作品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说明,扼要中肯,对自学大有帮助。但在注释方面却有一些谬误之处。其中有的是沿用国内出版的一些选本的注释而以讹传讹;有的是由于缺乏考证而失之粗疏。现以于编本汉魏晋南北朝作品的十个注释来进行辨析,并联系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朱编本)的有关注释,一并指出其暇疵所在,以说明某些注释的错误是有其普遍性的,以期在教材修订或再修时,使注释更臻于完美。一、乐府民…  相似文献   

2.
首轮修志中忽略注释入志,留下遗憾。注释入志,应该在第二轮修志中得到重视。注释不入志,其误有三:一是使珍贵史料失传;二是降低志书的可信度;三是影响志书的学术品位。注释入志包括:注资料出处、注语义不详、注同一概念、注行文规约、释重点、释疑点。注释包括夹注和尾注两种形式。注释入志须注意:编排精当、要素齐全、文字准确。  相似文献   

3.
一、总则(略) 二、基本规范(略) 三、学术引文规范 (七)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八)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  相似文献   

4.
韦昭《国语解》和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国语》和《左传》的完整注释,在《国语》和《左传》研究以及古籍注释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针对《国语》《左传》两书中相同史实的记载,韦、杜二氏的注释既有相同或微殊之处,也有迥别之处.通过韦昭、杜预对两书部分异文注释的比较看出韦杜二注各有疏误之处,二者多可互证疏...  相似文献   

5.
旧志校注谈     
旧志校注是与古人对话、阐释古人的行文意图,而旧志中所涉及的许多人名、物名、事件、礼仪、制度、书籍等,今人并不熟悉,要准确清楚的注释,需要有不畏艰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旧志校注要求注释词语吻合原义。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况,要选择最恰当的含义进行注释,而不能仅罗列含义,方能体现出校注者对原文理解准确,注释到位。对旧志中的难点、疑点,要多方考证,注释清楚。  相似文献   

6.
本刊所公布的档案史料,一般照录原文,其对人民之污蔑和对当局之吹捧文句,一概不予改动,以便尽量保持文件的历史面貌。遇有与题无关之内容或前后件明显重复之处则予删略,以“……”或<略>表示。遇有因原件残缺、字句脱落或原件损坏、字迹无法辨清之处,以“□”代之。缺漏字的增补,以“【】”表示。错别字、衍字衍文校勘与简短注释放在[]以内。较长的注释,则列于正文之后。档案文件的标题、分段、断句、标点、注释,除注明原有者外,均为编选者所另拟。  相似文献   

7.
试论《孟子章句》的注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孟子章句》的注释特点黄亚平"章句"是汉人注释经典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体式。它以分章、析句、贯通辞气为主要注释内容,因而与侧重于词义、名物训诂的"词义"注释有一定的差别。两汉时期,"章句"注释作品非常之多。《汉书·艺文志》载有:《易章句》施、孟、梁丘...  相似文献   

8.
古代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典籍注释对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重要意义。加强典籍注释工作,建立典籍注释理论,应对典籍注释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典籍注释虽形式上依附于文本,为典籍作解释,但却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是逆向的溯源性传播和顺向的累进式传播的统一;更是一种特殊的著述方式,是有限性著述和间接性著述的统一。对典籍注释性质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可以提高注释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建立科学的注释学学科,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新兴的“注释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各个层面展开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描述了注释学研究的概貌,总结了得失,并展望今后注释学发展的方向,提出应加强注释史、不同类型文献的注释、注释学实践操作技术和注释学本体等四项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旧志中的注释内容多样,新编地方志书中注释太少。浙江省《萧山市志》在凡例中把注释列为志书的主要体裁之一,并在志书中广泛使用注释。第二轮修志中注释入志,志书注释的形式、内容以及编排格式需注意若干问题。丰富和规范的注释,有利于志书资料性文献和学术性著述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1.
杜甫《杜鹃行》诗中"业工"二字,我国历代注家鲜有注释,其意费解,而朝鲜半岛自朝鲜王朝宣祖至哲宗朝共有七位文人对此二字作过注释,不乏深思明辨之见。此外,韩国古代文人注释中所提出的重文简写而讹的说法,或受我国宋末元初《古今事文类聚》、《群书通要》等书录"业工"为"业业"之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古代注释方法的种类及其演变简文晖我国古代注释由注经开始,逐渐向史、书文扩展。所用方法有简单的训诂、注疏、义疏、正义,有篇幅宏丰的补注、遗述,更有建立在考证校基础上的史考体注释。它们相续而生,相辅而行,几乎贯穿了史籍发展的全部过程。一、注释方...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古籍注释研究的现状,目前应重点加强立足于未来机器整理古籍层面上的注释理论研究及其可操作程序的研制工作,从注释的理据、作法的原则、使用的方法、注释批评的标准、注释术语的规范等方面入手,建设古籍注释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模式,以利于国家古籍整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黑马"的注释是:"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这个注释得从英国人本杰明·迪斯累利(1804-1881)说起。迪斯累利是英国保守党的领袖,又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但他早期却是以一个颇有建树的小说家而闻名于世的。1831年,迪斯累利出版了一部小说《年轻的公爵》。这  相似文献   

15.
《史学月刊》2008,(12):F0003-F0003
说明:本刊从2009年第1期开始,改变注释方式,采用页下注(随页脚注)。为便于作者掌握具体的注释方式,特简要拟定注释格式示例如下,更具体的注释规范将另行发布,敬请关注。一普通图书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5页。[法]A.施阿兰著,袁传璋、郑永  相似文献   

16.
古籍注释可以注音、辨字、释义,也可以说明语法、阐发章句义理;而排除古籍中的语言障碍,即词义注释,是其中的核心工作,也是古籍注释的第一要义。本文即是从几点注意的常识、符号的规范两方面分别探讨了古籍整理中的注释问题,而综合两岸三地及海外的研究成果,使注释的文字表述更清晰,更科学。  相似文献   

17.
省级志书历史地名注释的规范广西通志馆雷坚在省级地方志的记述中,由于古今地名、行政区域出现变化,为方便读者阅读,常常需要在某些历史地名的后面注以今地名,或注明今属何地、今为何处。在接触众多志稿后,笔者深感历史地名注释的规范问题需引起修志工作者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经典注释活动是古代经典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此类传承活动,须经过注释主体的理解、解释两个不同阶段,是一传意的过程.无论是在理解还是解释的过程中,受传意目标的影响,往往形成不同的注释结果及对此的评论.这既是学术的论争,也是以经典为依傍的学术发展路径.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注释目标,按主观性大小分为重主观性、重客观性、将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起来三类.任何一类目标的确立都是对前代的批判与否定.研究经典注释史不可轻信某一目标下的评论及断语,因为典籍注释均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行为,只是存在客观性程度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6,(4)
北大藏汉简本《老子》,是新发现的一重要传抄本,整理者认为其抄写于武帝后期。本文据避讳字,判定其抄写年代当在汉初高祖之世。又对整理者的注释、考证,提出商榷意见,计二十八条,涉及内容或校正文字,或词义训释,或疏理版本,认为这个抄本不同于马王堆甲、乙二本,可能其祖本有别。  相似文献   

20.
谈志传     
注又称注释、注解、注脚等。注释有两种,即自注、他注。他注是注他人之书,自注是作者对自撰之书进行注解。史书注释称为史注,志书注释称为志注。本文侧重研究的是志书的自注问题。历史学界历来重视史注问题。关于史注问题的零散论述,历代皆有,不胜枚举。就史学专著而言,唐刘知几《史通》一书设有《补注》专章,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一书设有《史注》专章。相比较而言,方志学界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对于志注问题都关注不足。有鉴于此,有必要重提志注这个老问题,加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