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译者说明:敦煌藏经洞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被偶然打开之后,一批又一批的外国“探险家”陆续来到这里,劫掠走了大批的经卷和其它文物文献。这些所谓的“探险家”,有的广为国际汉学界所知,而大多数却暗淡无光。了解所有的“探险家”与敦煌有关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掌握敦煌宝藏被盗取的历史真相,而且对于敦煌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不无益处。适值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一百周年之际,现谨根据有关文献,译介上个世纪之初一位俄国“探险家”与敦煌有关资料,以供参考。诸如斯坦因(Stein)、伯希和(Pelliot)、奥登堡(Olden、urg)这样一些中亚探险队领导人的名字,广为人知:探险队的活动也总是和他们的大名连在一起。然而,这些探险队中还有其他队员,虽然功不可没,却一直在很大程度上被上述大人物的光芒所掩盖。在本文中,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塞缪尔·马蒂洛维奇·杜丁(Samuil Martynovich Dudin,1863—1929)是参加奥登堡的两次中亚探险(1909—1910年在吐鲁番;1914—1915年在敦煌)的成员。虽然通常他只作为奥登堡的助手而被人提及,但实际上,他在两次探险活动中都表现得非常主动、独立,所以,他的...  相似文献   

2.
敦煌遗书知多少○郭怀亮本世纪初,敦煌藏经洞遗书被发现不久,英、法、日、俄等国的“探险家”、“考察队”便轮番到这里探宝。数万件举世罕有的古代经卷文书和被剥离下来的珍贵壁画,被一支支接踵而来的马队驼队运走,散落在异国他乡。敦煌藏经洞遗书究竟有多少?自从它...  相似文献   

3.
关于敦煌藏经洞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与敦煌藏经洞有关的几个问題。对于这些问題的叙述,只是讨论性的意见,提出来供关心敦煌研究的同志参考。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得到批评、指正。一、藏经洞与敦煌研究清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出土了一大批古代写本、文物。这是本世纪初轰动世界的我国考  相似文献   

4.
任子宜与敦煌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经洞的经卷大多被斯坦因、伯希和等西方“探险家”盗去以后,1910年,清学部电令甘督何彦升把所余经卷悉数押解北京。留在当地的写本和残片也不在少数,王道士曾把一些写本偷偷地藏了起来。这时当地的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对流散在敦煌的藏经洞文物进行收藏。如敦煌名士窦景桂先生,40年代初向达先生曾从其录本中移录过《寿昌县地境》。 任子宜,甘肃敦煌人,解放前曾任敦煌民众教育馆长、教育局局长等职,与于右任、张大千、向达、闫文懦、夏鼐等均有交往。收藏有敦煌写本,并多有珍本秘籍。1943年向达访问敦煌,在任氏处得见唐…  相似文献   

5.
<正>收藏概况及主要来源天津博物馆藏敦煌文献350卷,是国内最重要的收藏机构之一。藏品大部分为爱国实业家周叔弢先生旧藏并捐赠。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随着封闭数百年之久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道士王圆箓意外发现,沉睡其中的公元4-11世纪的珍贵写本、印本、经帙、佛画以及其他文书约五万件惊现于世。藏经洞一经开启即屡遭劫难,英、法、俄、日等各国"探险家"纷至沓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敦煌,人们一定会联想起茫茫戈壁中那个美丽的月牙泉,还有那个秘境之地——莫高窟,或者是洞窟中让人浮想联翩的飞天,石龛中佛像静谧的禅悦,亦或九色鹿的传说。如今敦煌早已是世人向往的文化圣地,是诗与远方的网红打卡点。意外获得藏经洞文献1900年,王道士在清理洞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藏经洞。之后,他偷偷地与英国人、法国人进行多次秘密交易,从此,藏经洞中数万件珍贵古代文献,被外国探险家们整箱整箱、堂而皇之地盗运出境。以致国学大师陈寅恪顿足捶胸道:"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相似文献   

7.
敦煌藏经洞封闭原因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闭藏经洞的外层壁画,即莫高窟第16窟千佛变所反映的是末法思想。辽代有1052年“末法住世”思潮,敦煌曹氏与辽有交往,发展到曹宗寿、曹贤顺初期二地更是关系密切,因此辽代的末法思潮便传到敦煌,与敦煌原有的末法思想相结合,在敦煌的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于是敦煌佛教教团便采取了以绘画表示“末法度人”的千佛变、藏经洞“存经以备法灭”等一系列活动为代表的措施,表达了对末法的恐慌与“佛法即将灭尽”的忧虑。藏经洞可能封闭于曹贤顺初期(公元1014—1020年)或稍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钱币》2000,(3):40-40
为配合“敦煌藏经洞文物发现暨敦煌学百年”纪念活动,中国人民银行于2000年6月30日发行“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币一套(一枚)。 该套纪念币面额为1元,直径25mm,材质为钢芯镀镍。该套纪念币正面主景图案为敦煌莫高窟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九层楼;衬景图案为遍布石窟的陡崖峭壁,内缘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下方依次为“壹元”字样及2000年号;背面主图案由敦煌石窟文物中生动传神的精美彩塑及敦煌壁画图案构成,内缘右中方为“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币名及“1900—2000”字…  相似文献   

9.
自二十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由于国内外学对其出土献及敦煌石窟的争相研究,形成了一门具有国际性的新兴学科——敦煌学。此后,经过多年的奋斗历程,到八十年代,敦煌学成了一门国际显学。九十年代以来,“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已成为学术界的共  相似文献   

10.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了。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也有一百多年了。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尤其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一西域探险团的缘起自十九世纪下半叶起,西方列强在对海外殖民地分割完备之後,又掀起了一股中亚(西域)探险考古热潮。其实,俄、英、德、瑞典、美、芬兰等国进入西域并从事科考…  相似文献   

11.
耿昇 《世界汉学》2005,(3):98-120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了。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也有一百多年了。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探险,则颇为引入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尤其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  相似文献   

12.
正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发现了敦煌藏经洞。当王道士开启这尘封千年的文化宝藏,让这旷世珍宝得以重见天日的时候,正值八国联军疯狂侵华之国难当头。他们从天津攻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给泱泱大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此时腐败的清政府像一棵被掏空了的枯树在这场风雨中摇摇欲坠,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往西安逃命。极具贪婪本性的西方"探险家"似乎已嗅到深藏沙漠腹地中的千年文物  相似文献   

13.
吴超 《丝绸之路》2004,(6):18-19
敦煌藏经洞,即莫高窟第17窟,原为敦煌高僧洪辨的影窟,面积不大,可以利用的空间为19立方米。1900年在此发现了5万余卷古代书和其他一批精美的物,震动全世界,由此形成一门举世瞩目的新兴学科——敦煌学。藏经洞的发现使敦煌由一个西部荒凉的小城而一举名扬世界。洪辨的影窟为什么变成了  相似文献   

14.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震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它为世界提供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藏经洞发现的5万多卷敦煌遗书,实际上是一座中世纪文库,胡适曾称它为“和尚图书馆”。近百年来,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敦煌遗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学者们发现敦煌遗书不仅对中国史的研究,而且对世界文化史的研究都起到或将要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许多历史上的重大疑难问题可以在敦煌遗书的研究中获得新的启示。因此,研究成果大批涌现,在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所谓“敦煌热”。但是,现在你若想看看藏经洞发现的敦煌遗书,那么你必须跑遍全球。…  相似文献   

15.
敦煌藏经洞为什么要封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9)
读《文物》1978年12期马世长同志《关于敦煌藏经洞的几个问题》一文,深受启发。文中认为封闭藏经洞的原因"或许与西夏对瓜州等州的控制进一步加强有关",但西夏崇信佛教,何以敦煌的和尚又要封藏经  相似文献   

16.
甘肃藏非敦煌文献的真伪、来源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据以后的估算,当时出土的文献资料约5万件。在经过1907年英国的斯坦因、1908年法国的伯希和、1912年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1914年俄国的鄂登堡、1915年第二次来到敦煌的斯坦因等外国探险家的劫掠,到1915年莫高窟已是空留藏经洞而不见藏经了。在此期间的1909年,经过我国学者的多方呼吁奔走,清政府将劫余的8700余件写卷辇送北京京师图书馆保管,①成为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经的主体。藏经洞文献大批量流散过程中,文献的保管者王道士监守自盗私自掖藏挪…  相似文献   

17.
<正>一九○年的一天,道士王圆在敦煌清理一处洞窟时,发现了隐藏千年的藏经洞。洞内堆满魏晋至隋唐五代的文书和绘画。令人痛心的是,藏经洞中的珍宝很快遭到劫掠。第一个到达藏经洞的外国人是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现藏伦敦的诸多敦煌文物,便系经斯坦因之手入藏。英国著名学者韦陀将为我们揭开这些旷世奇珍的神秘面纱。大英博物馆很少展出的藏品中,有一批来自中国甘肃敦煌的唐五代佛教绘画。二十世纪初,斯  相似文献   

18.
敦煌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人类文明的宝藏,历经中国中古时代之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回鹘、元等多个朝代,一千六百余年时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敦煌的艺术家和无名工匠们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佛教艺术,计有800余所洞窟,壁画近50000余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对于这些精美艺术品和稀世珍宝的考察、研究,自20世纪初,特别是1900年“藏经洞”发现以来,就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探险家、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敦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敦煌贾俊霞自从一九○○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这座人类文化宝库受到举世瞩目。中外学者纷至沓来,对敦煌遗存(壁画、雕塑、题记、建筑)和藏经洞遗书(敦煌遗书、敦煌卷子)从宗教、艺术、历史、考古、语言等各大面加以研究,形成了以敦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把藏经洞的发现者、看管者,道士王圆策,视为莫高窟文物流失的千古罪人,我们选择“帝国主义分子”盗取、破坏敦煌文物的行径作为谴责对象,但另一些同样破坏敦煌文物的行径,却被有意回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