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拉康的主体理论,《蝇王》的故事梗概和主题,并应用拉康的主体三层结构理论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以便于深入探讨戈尔丁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同时,深切了解了拉康主体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苏南 《神州》2011,(7):2-2
戈尔丁作为当代英国著名作家,凭借小说《绳王》获奖诺贝尔文学奖,并且一举成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家凭借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教学生涯,以其犀利敏锐的视角。对人性中背后隐藏的阴暗面进行了尖锐的揭露与批判。而作家更让读者出乎意料的是——其通过对一群6到12岁的孩子们在没有法律和文明管束下敞出的邪恶残暴的行为来向我们揭示他们表现出兽性与嗜血般的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苏南 《神州》2011,(14)
戈尔丁作为当代英国著名作家,凭借小说《蝇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且一举成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家凭借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教学生涯,以其犀利敏锐的视角,对人性中背后隐藏的阴暗面进行了尖锐的揭露与批判。而作家更让读者出乎意料的是——其通过对一群6到12岁的孩子们在没有法律和文明管束下做出的邪恶残暴的行为来向我们揭示他们表现出兽性与嗜血般的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彭睿 《神州》2013,(31):4-4
关于《晋问》的文体归属文体,从宋到明,一直争论不休,焦点即是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篇题是文体归属重要依据。《晋问》不以“七”名篇,而承袭《七发》叙事模式。本文探讨了《晋问》对《七发》,在主客问答,铺陈七事,六否一是叙事结构方面的继承,在情感上对传统“七”文由刺到颂的承袭;以及《晋问》在主旨、题材、形式等方面对于“七”体文的创新。认为《晋问》对传统七体文有继承,有创新,为已经僵化的七体文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明清七体文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清官修《明史》过程中对于《王守仁传》的归属及其学术评价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结果以《明史》不立《道学传》。《王守仁传》归入大传不入《儒林传》而告终,争论的背后却隐含了史馆内存门户之见及其尊崇程朱理学的官方主流思想。《明史·王守仁传》主要取材于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尤侗《王守仁传》、万斯同《明史稿·王守仁传》、王鸿绪《明史稿·王守仁传》。《明史·王守仁传》的成书符合清官修《明史》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6.
张亚敏 《神州》2014,(17):30-30
在众多的《水浒传》续书中,《后水浒传》这部续书可以说是最符合原著《水浒传》的反抗精神的。作者借水浒之名实写杨幺起义,用转世托生的情节设计把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农民起义联系起来,给人以启示:只要封建制度不除,人民的反抗不止。把《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上升到“反贪官也反皇帝”的境界,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复生(1896-1936)名濡廷,化名王甄海(振海)、郭其瑛、郭毅,笔名止庵,祥云人。1916年春入北京大学科预备班。1920年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该会发起人之一。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3月至1923年7月到陕西华县成林中学任教,在师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不久,回北京大学复学,1925年与王德三等人发起组织新滇社,为主要领导人。1925年夏至1926年春在陕西绥德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参加中共陕北的建党活动。1926年夏派回云南筹组国民党云南省党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东北工作。日本侵入东北后,在东北各地开展抗日斗争。1936年6月30日任齐齐哈尔市党组织负责人时,被日军逮捕。8月15日被杀害。  相似文献   

8.
文有谋臣,武有良将,他们个个如猛虎咆哮,似霹雳震天,且看——《格萨尔王传》作为藏族人民献给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时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当我们打开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与《逸周书·王会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王全篇》为基点 ,以音韵学为工具 ,对《山海经》中的奇人怪兽进行了诠释 ,解读了《山海经》中的许多重要信息 ,对中国上古神话及人文地理等众多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山海经》 ,特别是《海经》 ,主要从《王会篇》采集素材 ,但也从其他文献中采集素材 ,从而合成了新的著作。特别要指出的是 :《山海经》是以隐晦的方式曲折地反映了《王会篇》的内容 ,否则就没有必要揭示其本来面目了 ,因而两篇著作的同时存世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0.
王辰竹 《神州》2014,(14):19-20
《格萨尔王》是作家阿来近年来的一部极具个人特色的优秀作品,它突破了传统小说中的简单的单线或双线叙事结构,在神话传说中穿插现实生活使得神与人之间展开了一段似真似幻的交流,并以说书人与格萨尔王之间相似的人生轨迹来表达对于史诗神话《格萨尔王》的新理解。本文通过研究作者对于小说叙事的创新和小说的中两位主角的命运轨迹来论证作品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尹传芳 《神州》2013,(17):28-28
苏童的小说《园艺》以解放前富贵人家孔先生的家庭悲剧为题材,从人性的角度揭示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冷漠,包括夫妻之间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膜与冷漠。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乾嘉年间学者王鸣盛的代表性著作《十七史商榷》不仅有着丰富的史学思想,其中所包含的目录学思想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充分肯定了王鸣盛及著作《十七史商榷》在目录学领域的地位。希望能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30年审计工作自身发展变化为两部志书编纂奠定了深厚的资料基础。在内容上,第二轮《新疆通志·审计志》按照审计署3+1审计业务格局和人法技建设(审计机关基础建设)设计;在无题序应用上,统一章小序写法,反映各项审计业务的整体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张红霞 《丝绸之路》2011,(12):84-86
王了望生活在明末清初,甘肃陇西人,为陇上著名诗人、书法家。纵观其书法,气势汹涌,酣畅淋漓,既有明清行草书之风格,又自成一体、独具特色。本文阐述了王了望的书法艺术价值及墨迹《得怀素自叙贴》跋语的创作过程。此作文书俱佳,为传世之珍品,现藏陇西县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宋梦晨 《神州》2013,(15):10-11
本文将《俄狄浦斯王》歌队置于古希腊悲剧歌队的大的语境之下,发掘其在悲剧歌队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意义。而回到该悲剧歌队本身,其所承载的两种文化精神的形式外化则体现在为悲剧目的的实现、悲剧家的道德评判标准,甚至包括该剧本身对传统悲剧中歌队的形式改造等诸多方面。而《俄狄浦斯王》歌队所以能取得无比深远的意义也正源于两种文学精神的博弈和妥协。这两种文化精神的博弈与妥协及其形式上的外化则是整个歌队乃至整部悲剧的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16.
苏童的小说《园艺》以解放前富贵人家孔先生的家庭悲剧为题材,从人性的角度揭示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冷漠,包括夫妻之间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膜与冷漠。  相似文献   

17.
王鸣盛在为《汉书》辨讹、补脱、去衍的过程中,考论结合,或以表、志、传互证,或求之于碑文,或考之于经,采用各种方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研究特色.其重要贡献还体现在考证《汉书》书法是否有义例,对他人研究成果作学术推进,评论班书之史法,以《汉书》纠正他书之误等.  相似文献   

18.
江庆柏 《古籍研究》2002,(1):31-35,114
王謇(1888-1969)的《续补藏书纪事诗》记录、品评了近现代以江浙沪为中心的一百三十余位藏书家的藏书事迹。虽然此书篇幅不大,但由于所记多为近现代藏书中心地区的藏书家,且书中保留了大量为他书所未见的第一手资料,故颇为人看重。还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即有油印本问世。  相似文献   

19.
本在前人对敦煌伯4648号书考证的基础上,先考证其写作大致年限,再对书中所涉之人名“王侍中”进行考证,通过确定“王侍中”其人即是五代时期“家于潞”并被加官侍中的王建立。进而推证出书的确切年代应在后唐天成五年(930)至后晋天福十二年(947)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丁川  马勇华 《史学月刊》2003,(5):121-123
王鸣盛是乾嘉时期著名的考据学家 ,学识渊博 ,兼通经史 ,著述宏富 ,尤以其考史名著《十七史商榷》享有盛名 ,奠定了他在乾嘉史学中的地位 ,受到学术界的推重。乾嘉时期是一个学术文化大总结的时期 ,其间的学者往往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 ,对往昔的文化资源有一个修正的态度 ,但面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自足体系 ,他们又难以取得根本的超越 ,只能在旧有的模式中转圈。《春秋》笔法是传统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封建鉴戒史学存在的重要标志 ,分析王氏对它的看法和评断 ,对于理解这一时期史学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可惜 ,至今有关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