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改革时代中国的城乡发展亟需改变以往城市偏向型发展观导向下忽视甚至漠视乡村的发展,逐步转向区域同步发展观下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实质上是城乡联动发展中不断实现城乡文化共融的过程。传统村落是整体上延续并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乡村聚落,乡土文化是其区别于城市文化的独特价值所在。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视角,从"地方性"角度重新定义传统村落并剖析其文化空间和空间的文化价值,探讨城乡一体化对传统村落文化及其空间演变的综合影响,最后提出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在空间上横向发展,而文化传承是一种在时间上纵向发展,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相互影响。以现实的传统文化或传统技艺为例,探讨影响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的因素。希冀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方面和中国的四个保护层级来看,近20年的非遗保护实践在政策导向与具体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和修正,也更有助于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与此同时,在非遗教育推广、非遗学术研究以及非遗学科建设等方面,还需澄清基本概念及其关系,以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为此,从宏观的视角看,可以进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观念的导向转换,并从中国文化大传统出发,以整体保护和传承的观点来认识每项文化遗产,最终从观念、产业、消费、伦理以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来看待传统对个人认同、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以便构建起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体系,从多元人类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中吸收营养,丰富生活意义,维系各个层面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邹杏芳 《神州》2012,(21):79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提高学生素养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创设文化课堂情境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审美教育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神话主义为学者研究新媒体时代的神话传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传统的神话传承人相比,在神话主义的相关实践中,新式的神话传承人对经典神话的态度不再那么虔诚,甚至常常对神话展开解构性的改编与挪用。这种传承可以被命名为"祛魅型传承"。祛魅型传承对当代神话讲述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使当代神话呈现出一些新的倾向,即由一种独立的体裁变成特定群体日常交流的表达资源,并以传统为取向综合性地传承,只是这种传承、传播仍然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传统神话传播的影响尚属有限。面对神话主义,学者需要充分关注袪魅型传承人的主体意识与诉求,并吸收文化研究的方法,以此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徐建明 《沧桑》2010,(3):176-177
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对传统文化知识抛弃的倾向,文化素质缺失现象十分明显,从而引发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正国学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古诗作为国学中的经典,行文流畅,朗朗上口,内容丰富。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我们应重视幼儿国学学习,从纷繁的文化杂烩中传承给孩子们最精纯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近代南洋华侨教育所呈现的家国情怀,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记忆,又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唤起了华侨华人新一代的文化传承与认同。南洋华侨教育的灵魂支撑是传统的家国意识,就其创办历程来看,经历了"家"情怀到"国"意识的转化。这里所说的南洋华侨教育主要指南洋华侨在侨居地创办的南洋华侨教育。  相似文献   

9.
陈晓茹 《神州》2013,(1):78-78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始终遵循的教学目标是将传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强调的重点一直是放在学科知识的科学l生与系统性上,教学上总是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作为注重点,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识记,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现行的特种动物养殖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对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理念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马泉  刘晓琳 《黑龙江史志》2013,(11):158-159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性的文化,具有其独特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目前我国红色文化传承途径单一,只有政府传承,忽视民间传承作用,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此,构建以政府传承为主、民间传承为辅的双轨传承机制对于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高琳  裴雷 《神州》2020,(4):50-5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城市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展现自我特色的名片,更是挖掘城市自身魅力的特殊题材。每一个城市自身都有着特殊的历史底蕴,在传承文化特色上更是突出,在城市品牌建设中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更要强调传统文化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城市品牌建设与传统文化内涵,分析承德市在城市品牌建设中传统文化所发挥的做用。  相似文献   

12.
王志刚 《黑龙江史志》2013,(15):155+157
顾友仁博士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历史进程,论述了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通"等创新观点。文本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盘点和分析,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在"国学热"与党和国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该著作的出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俊英 《攀登》2007,26(4):174-176
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已成为共识。但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失语"现象显露出我国外语教育中"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外语教育中"母语文化"因素是实现外语教育的目标之一,它能够提高学习者综合文化素养。因此,必须重视母语文化知识教育,加强母语文化的外语表达研究,克服母语文化在外语教育中产生的负迁移,使西方文化思想介绍与母语文化传播兼容并蓄,使母语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委、省政府在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省建设,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大背景下,审时度势,做出打造“敦煌画派”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实施,是对甘肃省情和甘肃美术现状的客观分析与宏观把握基础上做出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5.
赵娜 《神州》2021,(1):18-19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向世界展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内在精神面貌,也为世界贡献了智慧与心灵的结晶,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和体系.因此,在当前的新时期下,所有国家都尤为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国近年来在这方面更是不竭余力,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热潮,而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6.
苗丽 《满族研究》2016,(2):21-24
双语教育是主动应对少数民族语文保护问题的重要手段。蒙汉双语教育的维度比较广,已经形成规范和体系,在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起到重要作用。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依附于语言或其他文化载体。蒙汉双语教育对蒙古族非遗保护而言,提供保护过程中的语言基础,促使非遗活态传承,提供文化安全保障,更是非遗保护的有效方式。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化保护,蒙汉双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凌 《神州》2013,(23):28-29
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传统龙舟竞赛文化的良好传承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的传承问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系列问题来进行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的传承责任思考,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能够良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周浩 《神州》2013,(18):43-44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明,经过几千年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它支持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世界上存活了几千年,并将继续推动我们伟大的祖国向前迈进,蓬勃发展。在传统文化观念深入人心的年代,人民过着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其乐融融的生活。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对于他们的生活已经无关紧要。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中国传统文化却一再遭到国人忽视,频频发生冲破道德底线的恶性事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日益突显。与此同时,信息流通系统越来越发达,文化发展和创新日益加快的社会大环境造就了多元文化。它严重影响、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如何传承,又是怎样体现的,更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裴军战 《神州》2012,(13):37-37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选入初中课本中的古代诗文,多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优秀作品。不仅传承着我国优秀的古代思想文化,同时也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挫折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20.
以往关于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的研究多注重宏观因素,本文认为虽然这些宏观要素对于城市选址起到了一定的决定因素,但城址最终是由人来选择的,而人对于各种因素、利弊必然有着不同的认识,其结果不是一种必然。地理因素或者宏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某一区域中可能会产生城市,但是否产生了城市以及城市的微观选址则是由人决定的。这些问题是以往研究所忽视的。本文认为城市选址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