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方钱币学会(OrientalNumismaticSociety ,ONS)成立于1 970年,系由专业和非专业研究和收藏东方钱币人士组成的专业学会。也是目前所知,西方世界对东方钱币研究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学会。所谓“东方”乃指广义的东方。即按欧洲(西方)惯例,包括北非,中近东,西亚,中亚,东南亚和远东广大地区。中国是远东地区中最重要的部分。该会设有:英国和爱尔兰、其他欧洲国家、北美、巴基斯坦、南亚(印度) 5个分会,其他则一并归入世界其他国家分会。总会现设在英国,现有会员近6 0 0人。东方钱币学会每年出版《通讯》(Newsletter) 4期,发表交流会员论文和…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欧洲的著作《曼德维尔游记》以"普遍史"为总的思维框架,将东方的中国塑造成一种多面形象:东方的中国与基督教世界因"诺亚"而同渊源,但也因"诺亚三子"之异而彼此本质上有别;东方的中国的"汗"是上帝意志的践行者;东方的中国承担基督教世界赋予的"圣地拯救者"的角色,拥有至高无上的财富、技艺与国力。这一形象的多面之间并不矛盾,而是恰恰反映了基督教世界自我认知与诉求的内在逻辑:一方面,基督教世界在信仰上自居于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它又需要在自身之外寻求最强大的拯救圣地的力量。曼德维尔的东方的中国"惊异之事"叙述正符合寻求这种拯救力量的逻辑,因而不应被视作"东方主义"式叙事;而其"归化"(domestication)策略也因此在使用上有其限度。曼德维尔的叙事表明,中世纪基督教欧洲的"世界历史"观以圣地为世界中心,以上帝创世而非"史前时代"为起点,以信仰而非我们的"求真"目标为目标。以"普遍史"为视角考察曼德维尔的中国叙事,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中世纪欧洲"世界历史"观的认知,更可以更新我们对曼德维尔笔下的东方的中国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公元1415年,世界历史上发生一件大事:地处欧洲之角的葡萄牙王国派遣一支庞大的舰队,跨海袭占了非洲北部的休达城。此事公认为欧洲国家海外扩张的开端。以此为起点,葡萄牙逐步建立起横亘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世界第一个海上帝国,把触角伸到了中国澳门甚至日本。在我国,人们一般认为,地理大发现是15世纪中期传统的欧亚商路被奥斯曼帝国军队切断后开始的①。但葡萄牙人袭占休达前数十年在大西洋上发现马德拉群岛以及为袭占休达而在非洲东北部沿海所做的勘探、特别是为绕过非洲航抵东方而进行的大量有计划的探险活动,说明地…  相似文献   

4.
东方外交史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方外交史是东方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推出的众多外交史著作当中,尚无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东方外交史。不仅如此,外交史的体系与分析模式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编写完整的外交史,东方学者必须置身其中,发挥主体作用。本文①提出开展东方外交史研究,以宏观的视角审视历史,尤其对古代与近代东方大国外交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前的形势发展不断对学术提出新问题,在更深的层次上对过去的东方外交史作出概括与总结已成为当务之急。战后以来,东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整体提高,国内外学术机构对东方历史与现实研究的热度有增无减,因此我国的历史研究也应该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西方中心主义的初步反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方中心主义在18世纪中后期西欧思想家那里,已经以欧洲的文明、进步与东方的落后、停滞、没有发展而表现出来。19世纪,西方社会更把这种思想加以发挥,认为西方白人是人类的优等公民与代表,世界精神的体现者,东方各国没有发展,处在世界历史之外,并且成为白人的负担。进入20世纪,世界各地纷纷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民族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并且大都放弃了本民族原有的学术语言,学着黑格尔一样使用理性、科学、自由、民主、进步、逻辑与整体性等概念说话。西方文明世界化了,也即世界西方化了。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全球化:大米贸易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全球化问题是国际和国内社会科学许多领域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 :全球化和世界体系是从近代开始的 ,这一体系以西欧资本主义为中心 ,向边缘地区、次边缘地区发散 ;或者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把世界划分为主宰国家和附属国家 ,等等。总之 ,这种观点认为 ,世界体系的中心是欧洲和北美。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对这一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提出挑战 ,认为整体的世界体系不是从资本主义开始的 ,它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 ;它不是存在五百年 ,而是五千年。他通过研究 1 6 40年的世界史 ,特别是围绕白银资本在一些国家所产生的作用 ,认为那个时候 ,世界体系的中心不是在西方 ,而是在东方。无独有偶 ,现任美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席彼得·考克莱尼斯也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 ,但是 ,他论点的提出是建立在更有充分论据的基础上。他赞同《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对全球一体化产生了积极作用的观点 ,但是 ,他进一步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他通过对世界一体化大米市场形成历史的考察 ,提出 :全球化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 ,它已有很长的历史 ;今天工业和服务业的全球化似乎是重复和再现很久以前农业全球化的现象 ;而且 ,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对国家的影响不是单方向的  相似文献   

7.
英雄骑马像是纪念性雕塑的重要形式,从诞生起就在不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政治、军事象征意义。现在所见的大型英雄骑马像,其基本规制、模式、尺度、与基座和周边建筑的关系大多定型于罗马帝国时期。经过中世纪的不断摸索,经历了文艺复兴传承与革新,从风格主义到新古典主义"徐行"姿态的巩固,贝尼尼到法尔科内"凌空"姿态的完善等关键性阶段的发展。随着大型骑马像在欧洲的成熟,这种创作技能与塑造工艺开始随着欧洲主导的工业革命、殖民活动,以及强制或自愿的文化交流向世界范围内扩展。这种延续自古罗马的写实主义传统,开始成为世界上大多数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政治军事符号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翔 《黑龙江史志》2014,(20):91-93
在中世纪后期和近代前期,哈布斯堡帝国的雄伟国力和霸权政策威胁着欧洲多数国家的安全、独立与生存,激起这些国家不同形式和不同烈度的反对与抵制。作为西欧传统大国的法国,为了追求本国的安全环境以及实现自身的霸权目标,奉行"东方栅栏政策",积极与土耳其、波兰、瑞典等国结盟,东西两面夹击哈布斯堡帝国。"东方栅栏政策"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使奥地利哈布斯堡面临双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影响了其战略目标的达成,基本上维持了欧洲的大致均衡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国的利益。当然,"东方栅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有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目标的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葡两国的第一次正式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葡两国的第一次正式交往万明明代中期,西方海外扩张热潮开始向东方袭来,古老的中华帝国与欧洲国家正面遭遇的历史时刻随之而至。明武宗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来自西方的葡萄牙首先将触角伸向东方,中葡两国的交往由此拉开了帷幕。一15世纪末至...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与外界大规模接触仅仅两次,一次是魏晋时期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留名的欧洲人少得可怜,数来数去,只有马可波罗和利玛窦最被人们熟知。在他们之前,中国和欧洲很少直接交往,欧洲人自古知道东方丝国,但不清楚它是什么样子,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的游纪震动了欧洲,从此,欧洲人才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土地广阔、民物繁庶的大国。但这之后,随着明王朝的建立和中西交通的隔绝,中国又被遗忘。直到利玛窦,中国在西方人的口中开始形象生动地被叫做中国了。意大利人利玛窦是向中国介…  相似文献   

11.
德国是一个在近现代世界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很多大事的发生都和这个国家有关,两次世界大战、东西方冷战的开始等,从德国统一之前的普鲁士开始,欧洲大陆的均势就和德国的兴衰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世纪,当欧洲封建社会处于愚昧黑暗时期,基督教会严密控制思想,使科学和一切知识沦为神学的奴婢,人类古典科学文化遗产几乎要断送的时候,从公元七世纪到十三世纪,阿拉伯哈里发国家内的各族人民,在继承吸收古希腊和东方各国科学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高度发达的阿拉伯科学文化,对世界科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  相似文献   

13.
美国政治家亨利·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直至182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大于30%,超过了西欧、东欧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正是这样一个强大的东方古国,在仃一18世纪掀起了一股席卷欧洲的“中国风”。贵族绅士们毫不吝惜地将真金白银撒向东方,只为一睹中国瓷器的芳替…  相似文献   

14.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卷入人口最多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欧洲作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成为受害最深的地区之一。然而,这些互相敌对的欧洲国家在战争结束仅仅几年之后却不计前嫌,联合起来,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始走上持续至今的联合之路。那么,二战与欧洲联合的兴起有什么关联?战争对欧洲联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吗?  相似文献   

15.
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开始,将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欧洲这两处代表东西文明最高成就的地方连接起来的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就已开通。  相似文献   

16.
柯林武德终其一生都在历史哲学的层面反思和批判西方历史思想中的实质主义和自然主义传统,从而倡导一种彻底的人文主义和历史主义思想。然而,在全球史学史的视野下,将柯林武德关于世界史学的探讨对勘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的讨论,可以发现柯林武德并没有从东方的中国或印度开始讨论历史学这一概念的发展历程,而是将希腊的希罗多德看作是科学历史学的开创者,不自觉地将自己预设的“科学历史学”的标准当作了一种实质,从而没有将历史主义思想贯彻到底,不免落入他自己所深刻批判的实质主义的陷阱之中,带有不可克服的欧洲中心论的色彩。当然,在柯林武德所处的时代,虽然已经出现了斯宾格勒、汤因比、雅斯贝尔斯等人对于欧洲中心论的批判,突破了黑格尔以来世界历史的线性进步史观,但关于世界史学的讨论还是凤毛麟角,由此也不应苛责前人。进一步而言,柯林武德在探讨历史哲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于自我挑战、不断自我反省的精神,仍旧是全球史学语境下不可或缺的史学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7.
裔昭印 《世界历史》2006,(1):125-127
2004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了约翰·霍布森的《西方文明的东方渊源》一书①,这本书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不少学者对该书作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黑色的雅典娜》的作者马丁·伯纳尔认为:霍布森的著作不仅对于欧洲中心论者的世界历史学说作出了富有思想的回应,而且在说明非欧洲人对于近代文明的巨大贡献的新研究浪潮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欧洲霸权之前》的作者珍尼特·阿布-卢格霍德指出,我们仍然处于十分需要修正世界史的开始阶段,霍布森的书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其证据充分的论点值得认真考虑。《帝国》的作者尼奥·弗古森提到,霍…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国经济和旅游业迎来了再一次的蓬勃发展,随着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由国内旅游转而选择出境旅游,而中国的出境旅游以组团出游为主,由于东南亚国家相对其他欧洲国家消费水平较低,东南亚出境游占据目前出境游很大比重。因此领队的数量急剧增加,而领队及地接收入与能力均有限。在此基础下,中国领队兼地接在旅游目的地产生不断的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是欧洲最早向海外扩张的殖民国家之一,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其海外扩张的主要动机是攫取东方财富和传播天主教,企图在亚洲建立"东方天主教帝国",这使得它在海外殖民的过程中所实施的政策与其它殖民国家显著不同,即注重从宗教文化上对殖民地人民进行同化.本文探讨了西班牙在天主教语境下对菲律宾华侨的宗教政策和华侨的反应,以及这种政策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上的中西方文明究竟相似还是相异,(1)近现代国外学者进行过颇有价值的历史比较。在此过程中,尽管学者们的观点不尽一致,有时甚至截然对立,但主流意见还是比较清楚的。重温这些比较对于我们从历史角度认识世情和国情,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将中国建设成一个自由民主的现代文明国家不无价值。欧洲对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系统认识肇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16世纪耶稣会士在将天主教传入晚明的同时,也把古代中国文化带回欧洲,为启蒙思想家建构世界历史体系提供了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