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在西安晶体管厂从事了9年的技术工作。1976年10月,我调入武汉市科委下属的位于原武汉展览馆西一楼办公的"武汉市科技交流站",从事技术推广交流工作,这个调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粉碎"四人帮"后,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企业技术人员、工人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高涨,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渴求日渐迫切。  相似文献   

2.
我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在西安晶体管厂从事了9年的技术工作。1976年10月.我调入武汉市科委下属的位于原武汉展览馆西一楼办公的“武汉市科技交流站”,从事技术推广交流工作,这个调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八十年代, 我在宝钢集团南京轧钢总厂工作期间,结识了线材分厂的司磅员薛德元. 也算是造化弄人吧,此时此刻穿一身蓝布工作服的老工人薛德元在"文革"时期可是南京"八二七"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曾在造反派推举下, 在1968年至1976年期间担任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常委.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80年代,我在偏僻的苏北小城,曾彦修同志在首都北京,本没有一点儿交集。把我们联系起来、并最终成为忘年交的是张闻天。1976年,淮阴师专以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的名义复校,我在中文系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并承担了创办学报的重任。我了解到张闻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颇有作为但鲜为人知,加之他在我家乡去世,我深为同情,遂确定把"张闻天早年文学活动"作为我的研究课题。我心存一种期望,做好这个别人没有做过的题目后,  相似文献   

5.
1976年初夏,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我设法调入了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当时,室主任朱绍侯老师已清醒地预感到了学术后继乏人的危机,便对我说:"孙海波、朱芳圃先生都故去了,连老系主任刘尧庭先生也被整死了。先秦史方面的知名教授就剩下了孙作云先生,算是硕果仅存。系里十年未进人,你是唯一的青年教师,就去  相似文献   

6.
由1970年3月底被斗批改大队调入先遣组开赴汉南农场参加建校起,到1976年末奉调回市内分配新的工作,我在江岸区五七干校先后呆了6年多,从炊事员、搬运工、采购员、生产员、保管员到校长,几乎项项事情都做过。  相似文献   

7.
郑光路 《文史月刊》2010,(11):59-59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1976年我个人婚礼的民间记录,留下了特殊年代真实而丰富的历史信息。1976年,我26岁,是四川省医院进修的小医生。那年我已"扯发票"(结婚证),正为如何"点大腊"(婚礼)焦头烂额。"文革"运动已搞了9年多,天府之国的四川缺吃少穿,还要凭票证供应。而我的工资,仅37元挂零。  相似文献   

8.
初入科技情报队伍 我是1978年7月调入武汉市科技情报处调研室的.在此之前,曾长期在电子工业系统机关和工厂工作,1976年年初借调到武汉市革新改造挖潜指挥部搞微波能、太阳能等能源新技术推广.在那里,我同情报处的卓香枨、廖翠兰、孙维元等同志有接触,所以,当时任市科委副主任的吴官正安排我到科技情报处工作时,我是非常高兴能当...  相似文献   

9.
《纵横》2012,(1):16-18
我是1945年离开家乡万全县洗马林,入晋察冀边区农科职业学校的。1947年毕业后,在开赴平北地区冀热察行署途中,我被调入军区电讯队,正式参军。新中国成立前夕光荣入党。由于当年接受烽火洗礼,北上南下,14次翻越长城,在解放战争中得到锻炼、考验和进步,1950年,我被调入总参通讯部。  相似文献   

10.
李西宁,现任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计算与信息科学系教授,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有多种文学作品发表。"文革"爆发时是初中生。1972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1976年"南京事件"(即1976年3月29日南京大学师生自发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活动,又称"三二九运动")时是数学系团总支书记,也是领头人之一。应本刊所请,南大历史系教授董国强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正武汉江夏区最南端的山坡乡现在还有个军用机场叫山坡机场。其地位特殊,特别在王家墩机场准备迁移,阳逻机场还没有开用之前是武汉地区重要的军事重地。2012年11月,武汉市计划将对山坡机场民用化,变为国际航空物流港,建成后将以货机运输为重点。我从1965年1月调入山坡机场,至1976年3月,前后13年的时间,在山坡机场工作,是一个不算短的历史阶段。我在山坡13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65年1月至1967年8月,在基地司令部战训科进行正常的机场业务工作。二是1967年8月至1972年9月,共5年  相似文献   

12.
吴雪晴 《百年潮》2002,(8):18-24
1976年的4月5日,北京爆发了"天安门事件",这是一场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强大的抗议运动.对于这场斗争的来龙去脉及内幕情况,已有不少史料披露,但对于"天安门事件"之前的"南京事件",人们却知之不多.实际上,"南京事件"是全国最早的反对"四人帮"的斗争之一,它在某些方面甚至影响了北京的"天安门事件".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南京地区的水灾、兵灾、疫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由于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平衡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长江下游包括南京地区在清道光年间连续遭遇特大水灾,数年的灾荒以及由此造成的灾民遍地、民变四起、社会动荡,为太平军进入南京并在长江流域地区迅猛发展提供了条件。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南京地区成为清军与太平军激烈战争的最重要战场,长期的战争给南京人民带来多次可怕的疫灾,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战争后期,攻入南京的湘军对太平军与南京人民残酷的屠杀与劫掠焚烧造成"兵灾",给南京留下巨大创伤,历经数十年未能恢复。1913年,北洋军在镇压孙中山、黄兴领导的"二次革命"后,攻入南京,南京再次遭到浩劫。这些水灾、兵灾与疫灾,对南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近代化进程造成惨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刘昆 《钟山风雨》2010,(4):29-30
<正>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并不平坦通畅,一路阳光,也有黑云压城,风雨交加。下面记录的是1976年"四人帮"加快篡党夺权步伐时,我们在溧水县与"四人帮"势力斗争的那段岁月。1976年,我在镇江地委宣传部工作,约3月底,  相似文献   

15.
李良玉 《百年潮》2003,(9):77-79
《百年潮》2002年第8期发表了吴雪晴同志的《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文,详细介绍了1976年3月29日爆发的南京人民反对“四人帮”的群众政治运动,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好文  相似文献   

16.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举国悲痛。为悼念周总理,清明节首都人民纷纷到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向周总理敬献花圈、诗词,表达哀思,遭到了"四人帮"的镇压,被打成"天安门广场反革命政治事件"。"四人帮"粉碎后两年被平反,宣布是"革命行动"。我是天安门事件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前半生 1976年,我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山村.我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我8岁时,父亲所在煤矿大爆炸,他有幸躲过了一劫,煤矿关停后被安置去了湖北沙市,我们全家也从农村搬到了城市.由于母亲没有城市户口,在城里我们被称作"半边户",所以我是生在农村,长在城市.我的母亲是一个文盲,没想到若干年后,...  相似文献   

18.
调入中央文革办公室李宇锋(简称:李):您是什么时候调入中央文革办公室的?李传俊(简称:俊):我是天津人,长在北京,1962年2月入党,大学文化程度。1966年8月我在北京军区装甲兵部队任机要参谋,总政通过北京军区调我到中央文革小组办公室(后改为办事组)工作。那时,军委三大总部和军事院校搞运动,所以总政只能从野战部队调干部充实到中央文革办事机构工作。从全军各部队调来的有宋伟、田会贞、高长山、张根成等,包括记者站记者  相似文献   

19.
正"开门办学"是学校结合社会实践开展的教学活动,主导思想是:把教育革命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高中学制二年,缩减各学科知识,砍掉教材中难度大的知识点。在贵州省锦屏县敦寨中学读高中时,从1974年9月至1976年7月,我参加过五次"开门办学"活动,翻晒开门办学经历觉得很有些意思。  相似文献   

20.
宋毓瓒 《文史精华》2011,(2):53-58,1
前言 1942年.我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经济系。年底进入当时的天津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东亚毛纺厂的前身)。当时我在统计部任职员,半年后调入工友人事组(相当于现在的劳资科),负责计算工资。我历经沦陷时期、国民党时期。直至解放。1952年“五反”后。我被提升为人事工资科科长。文革期间下放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