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2014年度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结合这一主题,专家们围绕博物馆收藏与文化多样性、博物馆藏品研究的新视角、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博物馆观众研究、博物馆教育推广与公众服务、博物馆库房开放、博物馆藏品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博物馆文创产品多渠道服务公众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建设与博物馆事业发展创新理念、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11,(15):2-3
甘肃省博物馆是我国西部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前身是1939年由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成立的甘肃省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称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正式命名为甘肃省博物馆,是甘肃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建馆以来,甘肃省博物馆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藏品8.2万余件,  相似文献   

3.
杨玥 《收藏家》2023,(8):108-117
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富于收藏、乐于捐赠。本文通过考订罗伯昭先生与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往来信函、国家博物馆藏品档案和亲友回忆录等材料,更新了罗伯昭先生首次捐赠的时间,梳理了前人甚少讨论的罗伯昭先生古币之外的捐赠义举以及为博物馆征选代购等事迹,以期更全面地展示罗伯昭先生化私为公的爱国情怀和为新中国博物馆体系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一主题在强调藏品的重要性的同时,更突出体现了藏品的社会属性,强调博物馆是立足于现在、保存与沟通过去的鲜活机构,是让现在和未来的人们更好了解自己的根源与历史的最佳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明沈周《溪山秋色图》卷为该博物馆亚洲艺术部重要的藏品之一。1976年,此图卷被时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董事会主席Clarence Douglas Dillon(1909~2003年)从Earl Morse夫妇手中购入,并于1979年捐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8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之后在1987至2016年间多次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成为代表该馆中国艺术的重要藏品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常州博物馆现有四大基本陈列,其中,"刘国钧先生捐赠红木家具"展为其一,常年吸引着广大游客。刘国钧先生捐献的这套家具,是清末至民国初年红木家具的珍品,也是常州博物馆最具特色的藏品之一。著名的实业家、纺织业巨子刘国钧先生,出于对创业基地、第二故乡常州的眷念与热爱,于1975年将包括96件红木家具在内的一批文物捐赠给常州博物馆收藏。2007年,常州博物馆新馆特设专题陈列,展示这批红木家具中的精品,以纪念这位心系乡梓的爱国实业家。  相似文献   

7.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4,(1):111-111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中国博物馆协会近日发布了中文版的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个主题提醒我们.博物馆是一种鲜活的机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为不同观众、不同世代和不同文化架起沟通的桥梁。同时也强调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以及它们在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化知识传播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是经广东省文物局备案、广州市黄埔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黄埔区第一家民办古代艺术博物馆,由湖南乡贤颜盛繁创办,于2016年8月正式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多年来,颜盛繁馆长在事业有成之余,热心公益事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积极奔走。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28日,湖南师范大学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内藏品便主要来自该校杰出校友颜盛繁馆长的个人捐赠,一时引为佳话。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集专业性、艺术性、教育性、  相似文献   

9.
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该主题不仅体现了当前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更为今后博物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并指明方向。本文试通过对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解读,结合博物馆职能的发展过程强调"人"与"物"的双核心理念,由此探讨实现藏品与公众沟通的基础、前提、途径及目的,并就藏品与博物馆人产生"关联"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单霁翔 《文物春秋》2013,(2):24-29,36
文物藏品一般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因此改善好社会公众委托管理的文物藏品的保护环境,提升文物藏品安全管理水平,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改善文物藏品保护环境历来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博物馆各项工作永恒的主题和根本。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不同职能和多种领域、学科的部门。现代博物馆的概念在不断地扩大,各种类型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包罗万象,准确理解和处理好博物馆藏品与博物馆功能的关系,有助于完善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和利用,扩大博物馆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2008,(6):79-79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一台别开生面的西安博物院“首届民间收藏精品展”正式面向游人开放。据悉,该展览以“百家藏珍”为主题,展出了19位收藏家的藏品180多件(组),吸引了民间众多收藏爱好者。  相似文献   

12.
元代印本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冯国瑞先生将珍藏多年的一部元代印本佛经捐赠给甘肃省博物馆。据说此经出自甘肃省甘谷县金川镇南山古佛寺遗址中,可能就是发愿中的伏羌县银川堡。  相似文献   

13.
李正 《收藏家》2022,(7):87-92
英国V&A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是世界最顶尖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之一。该馆永久收藏了超过230万件藏品,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几乎每一艺术门类超过5,000年的人类创造史。2021年来华展览《微观之作: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主要展示了罗莎琳德和亚瑟·吉尔伯特夫妇所藏金器、银器及微型马赛克艺术品等突出精湛工艺水平的藏品。其中有一批数量可观的鼻烟盒,造型精美,绚丽多姿,着实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朱森平 《丝绸之路》2010,(11):42-44
<正>如果我们绘制一幅甘肃省博物馆分布图,就会看到,100余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如同点点繁星撒落在千里陇原的沃野之上,将贯穿全省的古丝绸之路勾勒得脉络分明。目前,甘肃省已初步建立了以甘肃省博物馆为龙头、市(州)级博物馆为骨干、县级博物馆为支撑、行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具有甘肃特色的丝绸之路博物馆体系。全省现有各类文物收藏单位117个,其中文物系统所属博物馆90个、纪念馆16个,行业博物馆7个,民办博物馆4个。全省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共保存藏品42万多件,其来源主要是出土文物,占藏品总量的80%左右,珍贵文物约11万件,其  相似文献   

15.
国外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1,(1):110-111
2011年国际博物馆日:“文物讲述你的故事”5月18日,国际博物馆界将庆祝国际博物馆日。2011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博物馆收藏记忆、讲述故事。博物馆里无数的藏品是我们人类社会的记忆所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以其收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丰富精彩的藏品为人们所向往。而今天,历史的脚步拉近了东西方的距离,由北京首都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之250年藏品”展于3月18日起正式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展览为期两个半月,让人们有机会亲近这些记载了人类文明的珍贵文物。人们将会看到每个大陆、每个时代的展品,将会发现对所有人都熟悉的主题,以及关于这些主题由不同的人群与个人所创造的丰富、辉煌的表现形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的戴熙《仿王石谷山水卷》,是已故著名学者。书法家陈恒安先生过去珍藏的一件古画。陈先生以其博大沉雄的书艺著称于世,但他对博物馆事业的支持,对文物鉴定工作所倾注的心血却不为太多的人所知,自新中国成立后,陈先生先后向全国好几个博物馆捐献过文物,这种爱国主义的高尚品质,关心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热心贡献自已珍爱藏品的无私行为,令人十分钦佩。这幅戴熙山水长卷,是陈先生所藏书画中的一件珍品于六十年代捐赠给贵州省博物馆。通过对这张画的观摩,使我们能够品味到戴熙——这位清代道、威时期著名!11水画…  相似文献   

18.
旅法著名画家吕霞光向祖国捐赠藏品耄耄之年,不忘祖国。我国旅法著名画家霞光教授藏品捐赠仪式,于1993年12月18日上在北京炎黄艺术馆隆重举行,并在该馆展出为;一个月。吕霞光先生1906年生于安徽阜阳县。青年期即追随革命,1927年赴欧求学,先后留学于...  相似文献   

19.
《陇右文博》2010,(1):75-77
2010年6月12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为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甘肃省博物馆举办了《庄严妙像——甘肃佛教艺术展》。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对藏品的阐释不应该是单纯物质性的解释,而应根据时空变换考察其能动性的变化,从研究人对物的影响转移到物质本身的能量和时空的相互影响。对此,研究方法应以考古学和人类学对物质文化的研究为基础,深入探究文物的生命史和流传史,及其在博物馆展览中对博物馆所发挥的能动性。本文中,作者将“物的能动性”(Object Agency)定义为“物质”自身产生的能力或者能量。物的能动性是物质固有的一种状态,并不是外界强加的,但会通过情境的变化发生改变。从博物馆展览角度,博物馆应将自身放置为客体,将参观者放置为主体;从藏品阐释研究角度,要将物自身产生的能动性放置于主体,将人对物的影响放置在客体,让博物馆藏品阐释和展陈形成多元交叉的研究环境。作者认为,在博物馆展陈中,让参观者和研究者与文物之间发生新的“强链接”,使藏品在当代博物馆产生新的能动性,才能够让博物馆的藏品真正从收藏走入公众生活,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