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沈垚西北史地研究经历的回溯,从一个侧面考察了清代学术史上被后人称为显学的道光年间西北史地研究学术活动的进行过程。认为因中国传统学术特点影响、受中国社会条件所限,当时的西北史地研究者缺乏实地考察手段与科学实测技术的支持,他们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走向文献考索,研究中的经世意义有所消减。  相似文献   

2.
1934年4月5日,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牲畜改良场筹备处主任粟显倬自南京出发,赴西北考察。6月5日,西北牲畜改良场在兰州成立。未几,粟显倬、邹枋向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呈寄并转秘书长秦汾《西北农业及畜牧事业考察报告》、《西北农业暨社会经济考察报告》,对开发西北提出了若干建议。本组史料对研究民国时期西北的农业、畜牧业和社会经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民政府西北开发时期城市化建设步骤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晓云 《民国档案》2007,25(1):75-81
国民政府西北开发计划中城市化步骤和西北省份建设中有关城、镇建设的设想和实施,既是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领导西北建设的重要步骤和中心环节,也是这场开发中取得一定成效和颇具特色的方面。本文即以此为重点,对国民政府西北开发时期所确立的以西京(今西安)建设为龙头,优先发展西北中心城市,并以此为依托,向周边辐射,通过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规模效应,推进西北地区传统农业文化下商贸集聚地的现代城镇化改造,以城市化引领现代化的开发策略作一初步的考察,期为当今西北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长江通讯社西北考察团史料两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通讯社西北考察团主任记者罗靖及华侨团员罗正刚等8人考察西北告竣后,呈送给行政院的报告书详细阐述了开发西北的理由、事类、策略以及分步计划,其中有关引进侨资及参与西北开发等主张,有一定参考价值,兹公布于后。  相似文献   

5.
道成之际,经世致用之风重新兴起,西北史地研究渐成“显学”。龚自珍、魏源关于西北史地的研究以及开发西北、经营西北的思想体现了他们的经世意识,也具有一些近代意识。二人西北研究的经世目的、政策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也由于经历与时代的不完全相同而在经营西北、抵制侵略的策略上有明显差异。他们关于西北的历史、地理、风俗、制度、人17、文化的基础性研究,不仅对于历史、今天的西部开发有重要价值,而且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6.
一位朋友曾对胡适说过,“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对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祥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对此,胡适认为“很深刻”“很扼要”,并感叹20世纪初叶的中国“经不起这三层考察”。五四时期,这位洋博士与陈独秀并肩弄潮,倡导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纲常礼教,提倡男女平等,向封建的婚姻家庭制度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对当时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了重要的宣传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部西北工业考察团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配合战时经济建设,发展西北经济,经济部于1942年下令工矿调整处及迁川工厂联合会约集工业界专家及技术人员共21人组成西北工业考察团,在团长林继庸、副团长颜耀秋带领下,于9月21日自重庆出发,前往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考察,1943年2月12日返回重庆,总计行程1万4千余公里。本组选用史料为团长林继庸所撰考察报告,文中反映了当时西北各省的经济发展概况,对研究民国经济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组史料选自馆藏档案国民政府经济部全宗。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究了宋神宗时期西北经济开发中的军事因素,认为由军事因素所引起的环境的相对稳定、劳动力的补充、资金的支持与交通的改善、军需品贸易的刺激等为当时的西北经济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宋神宗时期西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冯敏 《宁夏史志》2009,(3):25-28
开发西北是一个古老而又持久的话题,从古代的秦、汉、隋、唐对西北的开疆拓土,至宋以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南移,西北渐趋落后;当历史的车轮跨入19世纪60年代。西北地区又迎来一次大的开发,林则徐、左宗棠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把近代的工业文明引进了西北。  相似文献   

10.
黄文弼与贝格曼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西北考古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们的考察和研究存在诸多交集,而在很多方面又有着显著的不同,使得二人的研究相互弥补了对方的不足,为中国西北考古研究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方法.本文通过探讨二人在学术背景、考察目的、调查方法等方面的异同,探究他们之间出现的交流困境及原因,分析由此造成的结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松筠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清代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可以说是历史与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关键人物在其中的影响。本文以松筠为研究对象,充分论述了他在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他是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括论述了成吉思汗经略西北边疆的出众文略,指出他组建新的依靠力量,经略中西驿路交通,短短几年便统一中国西北边疆,达到了建立欧亚帝国和促进人类古代最广大的一次“握手”的一代辉煌,以及成吉思汗处理西北民族关系和塑建开放性民族结构之成功。同时剖析了他因文化的局限性而造成的两大失误给他本人和子孙带来的悲剧。最后,剖析了领土观念、制度文化、利益依附关系如何成为边疆分裂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先生在西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七事变”后,顾颉刚接受管理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的委托,考察设计西北教育。考察设计工作告一段落后,顾颉刚深入考察了河、湟、洮、岷地区的民族社会,并在发展西北民族教育、民族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中亚的民族主义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民族主义在中亚各国的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特别对各国主体民族意识方面的表现进行了阐述。作认为,尽管中亚国家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对提升主体民族的凝聚力有帮助作用,然而却导致了非主体民族与主体民族的矛盾,甚至产生了危害国家安全的异己力量。中亚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潮严重影响到中亚地区的社会稳定,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也带来消极的影响。中亚国家已经认识到民族主义的危害,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抵制民族主义的泛滥,携手共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等三股恶势力。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方在中国东半部的地理探险及主要游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伦 《人文地理》2001,16(1):45-50
地理探险和游记是西方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近代西方在中国主要地区开展了许多探险和考察活动,并留下了不少游记报道。但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题目及有关游记的研究仍属空白。尤其是关于西方近代在我国东半部的探险活动和游记报道,国内外均缺乏系统的介绍。本文对十九世纪后期英国等国在我国东半部地理探险的路线、主要游记作品及其特点进行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左宗棠与西北茶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以来,西北茶务与财政、军事、国防关系密切,地位十分重要.清代雍正、乾隆以后,兴盛了千余年的茶马贸易走向衰落.受多种因素影响,咸同时期西北茶务更加残破不堪.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从巩固边防、筹集军饷的目的出发,大力整顿西北茶务,深刻分析了西北茶务十余年停滞的五个原因,采取了试办茶务的四个办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顿茶务的三大政策,产生了四大重要影响,最终使西北茶务摆脱了困境,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7.
南漳漫云古村落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新成果,其独特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设计理念,建造方式体现了“天人合一”核心思想,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是鄂西北建筑的代表.本文以南漳漫云古村落为例,对古村落的发展演变、结构布局、建筑特点以及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古村落的发展特点,探讨当前形势下南漳漫云古村落发展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投资有关,而金融发展对资本形成及其利用效率的提高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9世纪60年代后,日本金融发展及其金融制度建设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这是日中两国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长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明治维新后日起的综合国力和发达的战争金融能力则是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的金融支柱。发展国民经济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需要重视金融发展及金融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金成镐 《世界历史》2012,(3):13-20,157,158
自1910年朝鲜被日本强制"合并"以来,朝鲜爱国志士纷纷来到中国东北地区,继续坚持抗日民族革命斗争。1930年以来,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根据共产国际"一国一党"的组织原则,大多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党的统一领导下,肩负着"双重革命使命",与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日武装斗争。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中国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逐步形成了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段历史是中国东北抗日革命史的一部分,是朝鲜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史的主要内容,而且是现代中朝友谊史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20.
阿拉善蒙古形成之时,正是清前期西北地区各方政治势力矛盾冲突不断加剧的时期,本文将阿拉善蒙古放到这一动荡局势中进行考察,分析了其与西北其他势力集团的复杂关系,探讨了其与清政府之间相互选择的过程,并论述了阿拉善蒙古对清政府稳定西北局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