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明末清初时期曾鲸及其弟子作品的考证,阐述了曾鲸所创立的新风格肖像画及其影响。同时论证了曾鲸的“波臣派”画风于17世纪通过黄檗僧人传入日本,从而在日本形成所谓“黄檗画像”。日中绘画之交流从中亦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2.
画家徐璋是乾隆时的一位肖像画能手。徐璋的老师沈韶,是晚明著名肖像画家曾鲸的高足,故而徐璋是曾鲸的再传弟子,应当属于“波臣派”的一个重要成员。徐璋,字瑶圃,娄县(今上海松江)人,曾“游部门,名甚重”、“写真不独神肖,而笔墨烘染之痕俱化,补图亦色色可观,不愧沈韶高弟”。徐璋在家乡学画时,十分刻苦努力,“遍觅缙绅家先代画像,酷意临摹,遂成传神名手”。徐璋对于肖像画的技法还有所创新,“写真用生纸自璋起”,生纸着墨很容易湮化,拿来画肖像,难度很大,不易掌握,如无高超的技艺,是不敢一试的。徐璋在成名后曾被推荐到京师宫廷  相似文献   

3.
刚才,同志们对艺术文化发表了不少高见,借此机会,我就东南地区明末清初一位画家谈一点感想,这位画家还有一幅作品藏在南博,所以我还要顺便谈谈这幅画。我要说的画家就是曾鲸。曾鲸(1564-1647),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擅长肖像画。他的一生艺术活动主要在福建、浙江、江苏一带。后寓居南京鹫峰寺,是明末清初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肖像画大师。《无声诗史》评其“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海盐县志》说他“开辟门庭,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肖像画起源甚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有不少士大夫画家专门创作,然自宋元写意画兴起后,文人渐渐不屑于从事肖像画,致使肖像画之创作始渐沦为民间画工的专业。明末清初,曾鲸(1564年-1647年)及其"波臣派"崛起,尤其是文人的互动与参与,促使着肖像画创作逐渐向雅致化方向发展(1)。事实上,肖像画的创作自古以来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其功能主要可分为规鉴性、祭祀性、宴赏自娱三大类,包括宫廷肖像、民间肖像、传记  相似文献   

5.
<正>山水画在我国传统绘画中是一个发展完备的门类。在汉代,山水风光仅作为人物画的补景出现在壁画、画像砖中,到魏晋南北朝则逐渐确立并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再经由隋、唐、五代、宋、元各代宫廷画家和文人雅士的不断开拓、继承、创新、完善,山水画已发展得非常成熟。绘画到明代时受宋、元的影响,多元化成为当时山水画的重要特色,画派衍生众多,如浙派、院派、吴派、松江派等。明末的松江画坛甚是繁荣,后起之秀层出不穷,浙江人宋旭在其中  相似文献   

6.
福建黄檗宗禅师隐元隆琦东渡日本传法时,随身携带的黄檗宗肖像画和黄檗宗画家所绘制的“隐元骑狮像”,对长崎乃至日本的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隐元骑狮像”来自“文殊骑狮像”,体现了隐元禅师在传法时所展示的宗教形象,也是黄檗宗顶相中的独特形象。其次,“隐元骑狮像”为多幅连续创作的肖像画,同时也是道释画和顶相画的结合,具有多主题综合的特点。第三,日本画家继承“波臣派”画风后,继续创作“隐元骑狮像”等,但趣味和画风逐渐偏向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何海峰 《收藏家》2009,(12):71-76
清初的画坛以“四王吴恽”。为首,他们占据着清初画坛的正统地位。相对来说,“四王”中的王辈与王原祁,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如王翠开创了“虞山派”、王原祁开创了“娄东派”。他们对清代山水画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影响整个清代山水画三百年。  相似文献   

8.
画家张琦是明末清初“波臣派”的一员,其作品流传极少,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圆信法师像》轴是他的精品。本文参照张琦流传到日本的另外一件作品,确定了《圆信法师像》的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9.
明万历间,锺惺与之所立竟陵派虽自初创即毁誉参半,然其入清后影响不降反升;竟陵余响於清初诗坛,亦曾有震荡。竟陵派的诗文主张、行年考订,如今学界已有颇深入的研究,惟竟陵派与东南画坛的联系,关注得还不够。锺氏于画史留名,其文学主张亦多参东南文入画之奥义;而明、清两代同情竟陵派者,多东南诗画艺术界之士。本文拟从竟陵派与东南画坛的关系,略论晚明诗画审美趋近的一些表现。  相似文献   

10.
张彬 《收藏家》2002,(3):14-18
清初绘画承元、明余势,文人画仍然占据画坛主流。清初的“四王”崇尚董、巨和元四家,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的情趣,追求用笔技巧,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与此同时,在江南出现了一批反正统的画家,如以“四僧”为代表的遗民画家,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及以地域风格划分的“常州派”、“新安画派”、“海阳四家”、“江西派”、“武林派”等等,可谓“派系林立”。这时的流派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活跃在扬州画坛的画家就不下百余人。除去这些有门有派的画家外,尚有一些无门派的画家。这  相似文献   

11.
于英 《收藏家》2009,(9):11-16
人物画自元代开始,已呈下降趋势,到明代更是每况愈下。正如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说:“今人画以意趣为宗,不复画人物及故事。”清徐沁《明画录》记载,在明画家八百五十五人中除一些山水、花鸟画家兼善人物外,主攻人物画的仅九十六人。  相似文献   

12.
靖康之变后,北宋的世家大族大多因战争衰落,而晋江曾氏家族则在南宋迅速复兴。曾怀是曾氏家族在南宋复兴的关键人物。长期从事基层理财工作的实践为其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宋孝宗朝其理财能力得到充分展示。而曾怀个人的努力,使其家族声誉在南宋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3.
明弘治十二年礼部会试舞弊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治十二年(1499)春,唐寅以南京乡试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在京城举行的礼部会试。是次考试后来由于主考官程敏政和考生唐寅、徐经涉嫌鬻题舞弊而成为明代历史上一次受人关注的会试。唐寅也因为这场舞弊案而被废为吏,由此直接影响了唐寅后来的人生道路,特别是他的艺术创作。关于这场舞弊案,历来模糊难辨。本文试图从一些新的角度,如该试另一主考官李东阳与徐经家族的关系、《明孝宗实录》纂修以及关于此事的评价、对舞弊案所涉官员傅瀚、华昶以及唐寅友人都穆的考察等,来重新审视这一事件,这对研究中国绘画史上“明四家”之一的唐寅的个人思想无疑是个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辑入的《图绘宝鉴》是一部重要的古代画史作,其内容与本书其他重要版本多有不同,使研究颇感困惑。通过对四库本与正德本、津逮秘书本及借绿草堂本等版本的比较,发现四库本的底本孔府本并非正德本,而应是嘉靖本或其增补本毛大伦本:并同时推论出嘉靖本的底本是正德本的一个残本。  相似文献   

15.
明清传教士对《山海经》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明前清时期在华耶稣会士作品中有关《山海经》的零星内容反映出这些欧洲传教士与时代变局相关的心态变化。从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地理类作品随着其世界观念的更新而从传说与实证并存向实证性内容居主导转变,礼仪之争使在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从针对中国人的迎合向针对欧洲人的特别宣传转变。受这两种变化驱使,传教士看待《山海经》时从认可和吸收变为轻蔑与排斥。  相似文献   

16.
陈是元末明初一位颇有影响的史家 ,其学既有家学渊源 ,也承诸黄震之学。他有多种史学作品传世 ,而《通鉴续编》为其代表作。陈史学集中反映了在史学日趋理学化情况下儒家学者们的治史旨趣。对陈史学作深入研究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元明时期史学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张蔚星 《收藏家》2011,(12):13-20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因过继给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早年曾为吏后因故入狱,出狱之后入"全真教"成为一名道士,又号大痴道人。他说自己是"松雪斋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8.
《嘉庆宁国府志》记载,东晋宣城内史桓彝的坟茔有两处:一在泾县,一在宣城。清人认为,泾县桓彝墓是真实的,宣城桓彝墓为其祖坟。但根据宋明两朝志书的记载可知,桓彝墓在宣城,泾县是桓彝祠。通过综合考察与推论可以断定,桓彝当时就葬在宣城即当时的宛陵,而泾县可能建有桓彝祠。  相似文献   

19.
《全明词》是一部重要的文献整理著作,但由于工程浩大,该书还存在一些需要订正补充之处。现根据《三旌义门王氏族谱》、《锡山秦氏宗谱》、《于氏族谱》等家谱资料对一些人物的小传进行订正与充实,并根据《皱水轩词筌》、《倚声初集》、《妇人集》等增补了一些词作,同时对一些相关问题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20.
京军本为守御京师(畿)而设,但随着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皇亲贵戚的生活越来越奢华,京城内的工程修建越来越多,大批京军被抽调借拨到建筑工地,一部分京军竟然演变成职业建筑工人。京军参与修筑的建筑物主要是宫殿庙宇。京军修筑虽然组织方便、节省费用,却严重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加速了军队的衰败,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