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两国史学界的往来也日趋频繁。仅1982年,中国老一代日本史学者邹有恒、吴廷璆、周一良等先后访问了日本,邹教授还在东京大学进行学术考察、研究达一年之久。中年的日本史学工作者去日本留学、访问、考察的就更多。就我所知,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大、成都大学、东北师大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分院、吉林分院等大学、科研单位都派出了学者。同时,日本的史学家来中国访问的也有所增加。1982年,日本关西史学界组织了一个近三十人的大型访华团,在北京、天津、上海与中国同行们进行了学术交流。这种规模的日本史学者访华团,建国  相似文献   

2.
我在此仅就日本史学界研究中国边疆的现状做一介绍,这是因为我本人是个史学家,在日本,史学界研究中国边疆一直起着带头作用。对于日本学者而言,过去常指中国边疆为日本的满洲国——满清王朝的故乡。在经过闭关锁国后,中国向外部世界打开了国门。在曾属于清朝理藩院辖管的蒙古、准噶尔、东突厥斯坦、西藏等地区,俄国企图扩张其帝国主义势力,先与英国,继与日本在此对峙抗衡。日本帝国在亚  相似文献   

3.
日本海军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军事近代化问题,已引起我国史学界的关注,且已获成果,但大多是对日本军事的整体考察。本文仅就甲午战前日本海军近代化问题,略绘轮廓,祈教于专家同仁。  相似文献   

4.
在中日两国当代文学中,都存在一个文学通俗化的问题,而且各自产生了自己的通俗文学系统,中国称之为通俗文学,日本称之为大众文学。那么,中国通俗文学和日本大众文学是如何界定的,两国对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的界定是否相同。笼统说,中国的通俗文学和日本的大众文学分别是两国对通俗文学所下的一般性的定义。而当我们认真考察两国文学发展的轨迹,就会发现中国对通俗文学的界定和日本对大众文学的界定,不论在史学界定上、理论的界定上还是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的界定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 当代中国通俗文学和日本大众文学都是特定历…  相似文献   

5.
顺治九年(1652),一艘赴日本贸易的苏州商船回国。史学界对该商船的赴日时间及贸易方式存在争议:一说是1644年赴日,在日本进行了八年的海外贸易;一说是1650年或1651年私自出海,交易完毕后即回国。本文根据明清档案及朝鲜史料对该事件的记载,以及当时中国、东南亚、日本之间的贸易状况进行综合考察,可以肯定该商船是于1644年前往日本,并在日本与交趾之间从事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会议是怎么回事?——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一王建朗“远东慕尼黑”是国内史学界长期沿用的指责英美等国为绥靖日本而不惜出卖中国的一个说法。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所出版的一些论著中仍不时见到这一提法,即使是一些颇有份量的大部头专著也不能免。可...  相似文献   

7.
时至今日,《何梅协定》之有无以及如何看待这一协定,无论是大陆、台湾还是日本的史学界,依然歧议纷呈。因此,有必要将《塘沽协定》及“何梅协定”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以求得出一个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会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早在 1 9世纪末叶 ,就有一些在华的外国人开始以田野调查的研究方式对中国行会进行考察。进入 2 0世纪以后 ,一部分中外学者开始着手对行会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批颇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5 0— 60年代中国史学界探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时 ,行会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讨论议题。 80年代以后 ,史学界开始关注和研究商会、同业公会等近代新式商人社团 ,这一时期的研究同样与行会相联系 ,并且更拓宽了行会研究的视野。相比而言 ,中国史学界对商…  相似文献   

9.
关于《田中奏折》抄取人蔡智堪及其自述的评价问题沈予战后,日本史学界一些人坚持《田中奏折》是伪造的,如:稻生典太郎持“奉天辽宁国民外交会”日本通“伪造”说;高仓彻一提出中共“伪造”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史学界一些论著①引证王家桢回忆文章《日本...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史学界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特别对五四运动史的研究更为活跃,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近十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专著很多,其中有两部专著,不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一是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日本中国史学界的20世纪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纪,日本学者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内藤史学(也称“内藤假说”)、“白鸟史学”、“津田史观”、“六朝豪族共同体论”、“地域社会论”这些各具特色的历史研究成果,给日本史学界注入了太多的刺激与活力,几代蜚声海内外史坛的学术名流因此脱颖而出。著名的京都学派、东京学派就是在围绕其中一些理论观念与研究观点的争论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杨力 《史学集刊》2022,(3):16-27
日本口述史起源于公元8世纪。明治维新之后,受近代西方兰克史学的影响,口述资料逐渐被边缘化,以文书档案为中心的政治史占据了历史编纂的中心位置。二战后,伴随着民众史和社会史的勃兴,口述史开始为日本主流史学界所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历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记忆转向,日本口述史研究的关注点,也从重构历史事实转变为考察历史叙事本身的建构与口述资料背后的语境、权力关系等,口述史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革新。战争性暴力由于其议题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述资料,成为日本口述史的一个中心议题。日本史学界通过聚焦“慰安妇”和“斑斑女”的口述证言,从受害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战争性暴力,从性别视角推动和更新了战争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居酒屋夜话     
日本的史学界,对明治时代促进近代化的评价过高的观点,是否可以商榷?这显然是一个道地的学术理论话题,日本何以无宦官,遣唐史与中国的文化东进,俳圣芭蕉的《古池》读解,汉字在日本的命运,文化阴影里的“国技”相扑……,本文的十个分支,构筑的是一个中国旅居者的日本文化观,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学术文本,本文以文化随笔的模式道来,力图企及日本文化的某些本质的东西,在风格上,自然与学术文章之道多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形成过程考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形成过程考析陈金龙“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一个用来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完整概念。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史学界早几年有过热烈讨论,认识基本上趋于一致。至于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史学界尚无专文考察。特别是究竟何时开始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与幸德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与幸德秋水刘民山李大钊与幸德秋水的关系,在史学界、特别是在李大别研究领域中,已经争议很久了。过去,中国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李大钊留学日本后,接受了幸德秋水的影响。日本学者对此意见不同。他们经过对李大钊在日本学习期间有关学籍资料、政治活动以及生活...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研究,日本史学界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并且作了认真的整理。本文不打算介绍有关论文,而是想以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为中心,对其中的重要论点作几点提示,以加深今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文书学"是近年来中国古代史学界新兴的一门学科。本文首先整理概述了中国古文书学在日本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回顾了自2010年以来中国古文书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状况,为历史学界认识及了解这门新兴学科提供学术史方面的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8.
日本侵华后的中德关系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侵华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问题上,很少有人专门论述中德关系。由于纳粹德国与日本政府的特殊关系,给研究中德关系留下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一下日本侵华后的中德关系及其变化,求教于史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19.
政党政治是日本近代史(1868~1945年)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原敬内阁到“5·15事件”),日本历史学家对此有许多高见。然而,却很少有人从国家政治权力及结构变化对政党政治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而我国史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显不足。笔者不揣粗陋,试而论之,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正>1979年《世界上古史纲》上册出版后,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对古代城邦问题展开了连续不断、日益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古代城邦问题的讨论实质上是对于古代世界早期国家形态的探索和考察,本文拟将中国学者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讨论情况作简单介绍,以增进国内外学者在古代城邦问题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